朱芫頡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挖掘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結(jié)合教材文本,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入思政教育,開展各類語文學習活動,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華。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思政教育 融合理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26
語文學科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不僅要在文化知識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還要在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中也要發(fā)揮思政教育的作用。本文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談幾點簡要的看法。
一、發(fā)掘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為培育具備高素質(zhì)、高尚道德情操的優(yōu)秀小學生服務(wù)
古人講“文以載道”,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會有載道之文,尤其是那些浸潤著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文本內(nèi)容,更是傳播著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從孝親、尊師、行事、修身、樹德行等等方面,都可以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例如,端午節(jié),我們在向?qū)W生介紹端午節(jié)的由來、端午節(jié)的習俗時,必然要提到大詩人屈原以及他的動人故事,反映了古人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和不向邪惡勢力妥協(xié)的抗爭精神。而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通過理論講解所要表達的愛國主義內(nèi)容。傳統(tǒng)文化中講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與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提高自我修養(yǎng),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統(tǒng)一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結(jié)合教材文本,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入思政教育,培育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宜空談大道理,而適合春風化雨般的潛移默化。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性內(nèi)容與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是不謀而合的。例如,語文教材中那些關(guān)于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篇章,對我們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以小學四年級的語文教材為例,在小學四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等都是開展愛國主義思政教育的優(yōu)秀范本。通過對語文教材文本的深入學習,要讓學生意識到,愛國主義精神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名族的一項傳統(tǒng)美德,它在古代有,在現(xiàn)代更有。正是這種綿綿不絕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才造就了我們中華民族經(jīng)久不息的五千年文明。
三、開展各類語文學習活動,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華
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活動是豐富多彩的,例如,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主題征文、戲劇表演等等,在這些語文學習活動中,可以通過設(shè)置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相一致的語文學習活動主題,起到宣傳推廣的作用。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演講,“愛我中華”詩歌朗誦會,“建黨一百周年”主題征文,“我和家的故事”戲劇表演等,都是可以體現(xiàn)語文學習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的理想形式。通過這樣的語文學習活動可以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廣泛性和生動性,讓廣大小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全方位地鍛煉自己的語文應(yīng)用能力,又可以受到思想教育,完成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效果明顯要比單純的理論學習更豐富,更形象。開展語文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吸收與理解,有利于幫助學生完善人文品格,同時也給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解決方案。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可挖掘的思政教育內(nèi)容還很多,關(guān)于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策略的研究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查正琴、查正權(quán)《課程思政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文教資料》2020年第4期。
[2] 解彥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思考》,《吉林教育》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