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幼飛
每年,隨著夏天一同到來的除暑假外,還有一起起青少年兒童溺亡事故。
7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藤縣,3名初中女學生在濛江河游泳時,不幸全部溺亡;7月18日,貴州省從江縣,6名青少年結伴到龍圖河游泳時,不慎溺水,經現(xiàn)場全力救治,其中2人身體已無大礙,但另外4人不幸溺亡……
這樣的事故清單,每年都可以列很長。溺亡,年年在預防,年年卻又在發(fā)生。
針對這些令人心痛的溺亡事故,重慶市潼南區(qū)玉溪初級中學教師李文、陳怡然向中共重慶市委黨建門戶七一客戶端發(fā)來《農村中小學生溺亡事故頻發(fā),兩位農村中學教師的緊急建議》,提出防溺水的相關思考。
危害生命的“第一殺手”
溺水,幾乎是悄然發(fā)生的。
在這幾分鐘里,溺水者既不能扯著嗓子喊救命,更不會不停地在水中撲騰。
實際上,一個人剛溺水的時候,他的四肢已經不聽使喚了,但大腦意識還非常清醒,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兩側,試圖抓住一些救援設備。這個過程極其短暫,甚至不到一分鐘。隨后,溺水者會進入實際的溺水狀態(tài)。
因為超高的致死率和頻發(fā)率,成年人在溺水時,都會如臨大敵,更別談是脆弱的青少年兒童了。據(jù)中國疾控中心和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共同發(fā)布的《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xiàn)狀回顧報告》(2010-2015)顯示:1歲至14歲青少年兒童傷害死亡的三大原因中,溺水占50%。
毫無疑問,溺水已經成為中國青少年兒童遭到傷害甚至死亡的罪魁禍首,而且據(jù)統(tǒng)計,溺水的事故多數(shù)發(fā)生在暑假期間的農村。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qū)、大庫區(qū)于一體,江河、湖泊、水庫、堰塘、蓄水池等交叉分布。伴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溺水的危險也悄悄地靠近。
去年,潼南區(qū)曾發(fā)生過這樣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
2020年6月21日,潼南區(qū)米心鎮(zhèn)8名小學生結伴至附近河灘玩耍。其間,1名學生不慎失足落水,其余7名學生前去施救,一并落水。經全力搜救,8名落水學生在全部被打撈出水時,均已無生命體征。
這一天,7個家庭失去了他們的孩子。其中一個家庭,更是痛失兩個孩子。
一位學生的爺爺追悔莫及,他流著眼淚說:“我當時不知道他們要去江邊,不然我肯定不讓他們去?!?/p>
經常在該區(qū)域釣魚的村民楊大爺也唉聲嘆氣:“只要天氣不是特別惡劣,周末我一般都會在那里釣魚,但恰好那天我去鎮(zhèn)上趕場了,不然我看見了肯定會去救?!?/p>
容易錯過的黃金救援期
合川區(qū)藍天救援隊參與過不少溺水救援任務。隊員石運第一次出勤,就是到榮昌區(qū)參與執(zhí)行相關任務。
那是2018年夏季的一天,石運回憶道:“一個十幾歲的初中男生暑假期間下河游泳,結果不慎溺水?!庇捎诋?shù)貨]有藍天救援隊,孩子家長便向擁有專業(yè)水下設備和技能的合川區(qū)藍天救援隊求助。
接到任務后,石運和隊友們立即出發(fā),當天下午就趕到了現(xiàn)場。
“即使是專業(yè)人員,貿然下水也面臨著危險。”石運稱,他們參與救援需要嚴格穿戴個人救護裝備,比如救生衣,如果乘坐沖鋒舟還需要佩戴頭盔,“不能說會游泳,就可以隨心所欲”。
忙碌到晚上10點多,救援隊隊員才將該男生的遺體打撈上岸。
石運嘆了一口氣,緩緩地說:“當時看到男生家屬悲痛不已,我也很心酸。我們能讓這個早逝的生命‘回家,也算是最后的安慰了?!?/p>
對石運來說,在各種救援任務中,溺水救援的成功率最低。
溺水發(fā)生的前4分鐘是黃金救援期,一旦時間過長,即使救活了,大腦的損傷仍不可逆,溺水者也可能成為植物人。
而更殘酷的是,獲悉險情后,救援隊隊員常常要花比4分鐘多上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時間才能到達救援現(xiàn)場。到那時,他們能做的,只有遺體打撈工作。
容易錯過的黃金救援期似乎在無聲地述說著,預防溺水比溺水救援更為有效。
織密防溺水的“防護網(wǎng)”
“要不是別人及時發(fā)現(xiàn),說不定出什么事呢?!被叵肫饚滋烨暗慕洑v,家住綦江區(qū)中峰鎮(zhèn)的霍阿姨仍心有余悸。
那天,霍阿姨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讓她趕緊來清溪河邊,她的孫子正在河里玩水。
給霍阿姨打電話的人名叫陳劍,是綦江區(qū)聘請的一名校外防溺水安全信息員。半個小時前,他在清溪河邊巡查時,發(fā)現(xiàn)一名學生正在河里玩水。
陳劍見狀,趕緊上前制止該學生的行為,并想辦法聯(lián)系到了霍阿姨。
陳劍主動作為的背后,是身為校外防溺水安全信息員的責任感使然。
為預防溺水事故發(fā)生,綦江區(qū)采取聘請校外防溺水安全信息員的形式,最大程度保障學生的暑期安全。
綦江區(qū)教育委員會安??瓶崎L李罡介紹:“信息員多為水域附近的住戶,他們負責對水域附近的青少年兒童進行防溺水安全宣傳,對私自下河塘游泳、洗澡、戲水等學生進行勸導,一經發(fā)現(xiàn)就要及時勸阻并將情況告知學校和學生家長?!?/p>
一起起溺亡悲劇,是一個個慘痛的教訓。青少年兒童安全教育這堂課,各方需攜手齊上陣。
為織密防溺水的“安全防護網(wǎng)”,今年3月底,重慶市中小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就已經在全市啟動。
“當前,我市已經進入高溫時節(jié),學生溺水事故也進入易發(fā)、高發(fā)時段?!敝貞c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鄧沁泉稱。
加強隱患排查整治,相關部門主動對易溺水區(qū)域開展拉網(wǎng)式排查整改;加強各類水域巡查守護,在重點時段和重點部位,組織專人加強安全巡查守護;增設各類防護設施設備,在防溺水重點區(qū)域張貼醒目的防溺水警示標志標語,加裝防護設施……一系列措施陸續(xù)推進。
然而,即便如此,學生溺亡事故還是時有發(fā)生,難道防溺水真的是個無解的難題嗎?
繃緊防溺水的“安全弦”
針對這個難題,李文、陳怡然兩位老師在經過長時間調研后發(fā)出倡議,他們認為:目前的防溺水措施,“堵”的工夫很大、“疏”的力度太小,真正治本的辦法是教會孩子游泳。
其實,在重慶,已經有不少學校探索開設游泳課:永川區(qū)萱花小學把香海溫泉作為學校游泳基地,由游泳專職教師在這里對孩子們進行悉心指導;合川區(qū)巴蜀小學借助現(xiàn)有教學條件與社區(qū)資源,利用校內游泳池和御龍灣社區(qū)恒溫游泳館,向全校學生開設游泳課程等。
但是,我們也應當注意到,目前開設游泳課的學校都是基礎條件較好、經濟實力較強的學校。
對于偏遠農村地區(qū)的學校來說,在那里可能連標準的跑道都沒有,何來場地修建游泳池,而且修建游泳池還會產生其他問題——資金從哪里來?誰來管護?學校的老師能否教好游泳課?是否聘請專業(yè)人員保障學生安全?
而且有不少網(wǎng)友認為,學會游泳并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因為游泳課上教授的技巧在流動的、透明度不高的江河里用處不大,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底氣和好奇心,導致溺亡事故的發(fā)生。
所以在“疏”尚未普及之前,提高安全意識和認識到溺水的危險性,才是防溺水的有效途徑。
其實,針對溺水的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學生和家長心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不私自下水游泳成為一種自主行為。而且安全教育做得好,學生之間還能形成互相監(jiān)督機制,只要有一個人下水,老師、家長很快就能知道。
此外,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只是警告不能下水,還必須告訴他們遇到溺水如何自救,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盲目施救過程中發(fā)生多人溺亡的悲劇。
如果不重視安全教育,懷有僥幸心理,那代價必定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