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玨
[摘? ? ? ? ? ?要]? 經過廣泛的線上教學實踐,分析學情和線上教學的特征,針對課程難度大、學生自律性差、線上教學缺少面對面交流指導機會、教學質量難保證等問題,嘗試通過“微視頻教學、微圈群互動、微項目體驗”提升工程力學線上教學實效。通過構建微課程線上教學資源和微直播,進行微視頻教學。通過課程群、微信群、班級QQ群等圈群實現互動交流指導。通過創(chuàng)設微項目體驗強化教學認同感,鞏固學習效果,形成“三微融合”的線上教學實施體系,全面保障和提升教學的質量和實效。
[關? ? 鍵? ?詞]? 線上教學;“三微融合”;實效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17-0140-02
2020年下學期,經過工程力學課程一整學期的線上教學實踐,我們認真分析學情、總結線上教學的特征。針對課程難度大、學生自律性差、線上教學缺少面對面交流指導機會、教學質量難保證等問題,開展深入研究討論。嘗試建立“微視頻教學、微圈群互動、微項目體驗”的“三微融合”模式保障和提升教學的質量和實效。
一、學情分析
(一)課程特點
工程力學是高職路橋專業(yè)基礎課。共3.5學分,60學時。為國家級資源共享課程,在愛課程網站上有豐富的學習視頻、練習試題、閱讀材料、動畫等線上資源。但是課程本身理論性強,內容較枯燥,學生學習難度比較大。
(二)學生特點
本次的授課對象為高職大一工程造價專業(yè)學生。文科生占70%,比重較大。力學基礎薄弱,畏難情緒嚴重,沉迷電子游戲,知識技能水平參差不齊,自律性堪憂,學習缺乏主動性。但是學生好奇心強、動手能力強,有一定的信息化學習能力。因此,我們應進行全方位的學情分析,揚長避短,因材施教。
(三)線上教學特點
愛課程平臺上有優(yōu)質的線上教學資源,可以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資料。學生學習時間自由,打破了空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自主學習。但是師生缺乏面對面交流指導的互動機會,難以培養(yǎng)師生情感,老師對學生的監(jiān)管也很難及時到位,教學質量難以把控。
二、“三微融合”提升線上教學實效的途徑
針對這些學情、特點和問題,將課程內容碎片化重構、快捷化傳播,充分挖掘和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將海量化的信息數據進行提煉,形成可視化數據,激發(fā)學生在數字化生存過程中的積極性,提升參與感、認同感,提升專業(yè)課線上學習的實效。本院工程力學有著完整的線上資源,其他平臺也有著海量的在線開放資源,需要進行提煉和優(yōu)化。教師需要將大量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整理,提供給學生學習。學生通過多種媒介,隨時、隨地進行碎片化學習,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積極性。
(一)微視頻教學
1.多元平臺交叉使用
(1)學習通平臺上將課程內容進行簡化、細化、碎片化。線上視頻資源提煉以后,剪輯成5~15分鐘,構成一個個知識點。把原本的模塊化教學變成知識點教學,每個知識點下,不僅有學習視頻,還有對應的教材、PPT、閱讀材料,層層遞進,從而降低學習的難度,緩解學生畏難的情緒。并設置對應知識點的課前測、課后測以及問卷調查,及時把控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重難點配以專門的動畫講解區(qū)、討論答疑區(qū),帶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
(2)在釘釘直播平臺進行網絡視頻直播教學。通過平臺彈幕、連麥、投票、課堂作業(yè)等功能,實現與學生的線上實時互動和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監(jiān)控,同時加深老師和學生的情感交流,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有很高的參與度,保證了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3)將愛課程平臺上本課程學習鏈接發(fā)送給學生,提供本課程完整全面的學習資源,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繼續(xù)學習,保持學習的持續(xù)性。
2.富媒體數字化學習
結合學生易于接受的、感性直觀的、圖像數字化知識的認知特點開展教學。以圖像作為載體,采用動畫、漫畫、模型等富媒體方式,各種吸睛大法時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利用直觀的圖像、模仿性的動畫進行教學,將枯燥的理論知識進行可視化轉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研發(fā)各種力學口訣、力學玩具和力學游戲,化繁為簡,玩轉力學。
3.SPOC模式前置學習
線上專業(yè)基礎課,教學組織形式從傳統課堂的集中式學習變?yōu)樯⒉际綄W習。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怂菇淌谧钤缣岢龊褪褂玫腟POC教學模式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由老師把本章節(jié)或者知識點的在線教學資源(微視頻、互動課件、問卷調查等)當作課前任務點發(fā)送給學生,然后在實體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答疑解惑,從而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再一起處理問題和其他任務。在非常時期,無法完成在實體課堂的部分,但是可以用在線直播互動等方式替代。我們將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做成任務點,課前在學習通平臺上發(fā)布通知,供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直播課前完成。之后,利用上述學習通平臺發(fā)布有針對性的在線測試,根據測試情況匯總學生學習后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先學后教”“有的放矢”可以用更多時間來探究突破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拓展學生的思維。老師從課程主講變?yōu)榫€上主導,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直播課后,帶領小助手和助教們在班級QQ群、釘釘等平臺上實施課后答疑輔導鞏固知識點,同時也增強了師生雙向互動交流,使老師獲得更多的教學反饋。過程如下圖。
(二)微圈群互動
微圈群互動主要是指微信群、班級QQ群、課程群等圈群交流互動。多樣化的交流方式使線上學習方式、學習實踐、學習地點都更加靈活。學生可以用微信、QQ、課程平臺、網絡直播等進行提問、評論、點贊和投票等互動交流。信息交流更加直接,互動更加便捷、更加開放。
1.課前
課前學習是SPOC教學模式的課前自學環(huán)節(jié),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如超星學習通提供“微”知識點、學習視頻、交流空間、分組任務、課前測、話題討論、問卷投票等,吸引學生加入課程學習,并在課前就讓學生了解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的,同時學生可以馬上得到自學效果的反饋,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需求來交流互動。
2.課中
課中直播是非常時期代替SPOC教學模式實體課堂部分的,也是最重要、最直接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但是有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部分學生用“刷課”等方式來完成課程直播的學習,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通過充分發(fā)揮學習通平臺或者釘釘直播平臺實時簽到、選人、投票、隨堂測、實時評分、彈幕、加分獎勵、直播連麥等功能,進行課中直接互動,實時監(jiān)控學生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3.課后
課后互動是實現知識內化的必要手段和環(huán)節(jié)。通過制定教學滿意度的線上調查問卷,學生課后完成課后測,進行教學評價和自我測試,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便于“查漏補缺”;同時,讓老師對教學也有實時了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學生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師帶領助手和助教們進行答疑解惑,與學生開展課后互動交流。通過課后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展與延伸,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三)微項目體驗——創(chuàng)設微情境體驗強化教學認同感,鞏固學習效果
抓住學生認知感性化這一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體驗活動,實現教育教學的內化。教學的內化要通過個體的體驗活動才能實現“情境—體驗—內化—認同”。沒有體驗就沒有內化,沒有內化就沒有認同。
1.微生活項目體驗
工程力學課程多從生活中學生能夠感知的有趣的力學問題入手,創(chuàng)設微項目,激發(fā)學習興趣,并提供“腳手架”,讓學生能輕松地抓住力學原理并將其遷移到工程中去。例如,在學習橋梁支座的力學問題時,可以先從人體的關節(jié)入手,然后將其遷移到橋梁的支座問題中去。
2.微工程項目現場直播體驗
團隊老師進入真實項目現場,結合課本知識直播講解,讓學生感同身受,理論聯系實際,實現知識內化。
3.微話題情境
以當前熱門的話題作為直播教學切入點,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保證直播教學的高質量。如“火神山醫(yī)院建設”“立掃把挑戰(zhàn)”等話題。介紹力學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引領價值觀,實現教學的內化。
三、結語
通過“三微融合”下的工程力學課程線上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優(yōu)化,降低了學習難度;使學生對力學課程的學習保持了良好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并在期末考核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實現了將力學的理論知識聯系到實際的生活和項目中,增強了線上教學的獲得感;大大提高了對后續(xù)課程的學習信心;使學生從內心接受并認可了線上教學這種不同于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保證了線上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Armando Fox.From MOOCs to SPOC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3(12):38-40.
[2]許歡.國內高校在線課程建設理念演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
[3]林涵,唐超禮,王仲根,等.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科教論壇,2019(11).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