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
[摘? ? ? ? ? ?要]? 為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探討解決新時期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問題的管理對策,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在所在院系學生范圍內開展了空虛感、焦慮感、緊張感、僥幸感、壓力感、應付感六種心理障礙的問卷調查活動。針對調查問卷所得出的七種心理障礙問題所占的比例,結合學生實際,從心理上解壓、溝通上釋懷、指尖上互動、平臺上放松、活動上助力等教育內容入手,完善學生訴求渠道,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實現(xiàn)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關? ? 鍵? ?詞]? 心理障礙;健康教育;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G444?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20-0184-02
一、量表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一共設置了20道題,題目涉及學生的情緒、生活作息、學習狀態(tài)等方面的變化。通過數據顯示,學生出現(xiàn)最多的心理狀態(tài)為空虛、擔心、緊張、焦慮、孤獨、郁悶等。
(一)空虛感
感到居家生活枯燥無味占49.0%,感到天天無所事事占20.2%,感到缺少人際溝通交流占30.8%。
(二)焦慮感
因學習發(fā)展狀況不明朗而感到焦慮占42.4%,感到發(fā)現(xiàn)問題難以應對占19.4%,因居家生活乏味而感到焦慮占16.4%,遇事心情急躁占15.8%,經常和家人爭吵占6.0%。
(三)緊張感
在多人場合發(fā)言感到緊張占42.8%,因學習生活不能自律而緊張占26.2%,對接受的學習新任務不自信感到緊張占14.6%,感到學習前程沒有升值空間占16.4%。
(四)僥幸感
認為上大學自由不受監(jiān)督約束占57.2%,學習生活沒有壓力占32.8%,對新問題沒有足夠的認識、盲目操作占10.0%。
(五)壓力感
在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過程中感到有很多挫折和困難占22.2%,父母管教多占8.0%,學業(yè)任務及各種活動多占31.6%,面對新時期社會競爭產生心理壓力占36.2%,個人體質差占2.0%。
(六)應付感
辦事不認真草率應付占40.4%,開展活動隨波逐流占33.0%,完成任務草率而不審慎占26.6%。
二、引發(fā)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當代社會處于大發(fā)展、大變動的時期,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復雜。層出不窮的高科技與迅猛發(fā)展的經濟,無形中增強了人們的緊張感和壓力感。社會的變革與發(fā)展也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心理等方面,使他們面對的未知與挑戰(zhàn)越來越多,心理上承受的負擔越來越重。很多大學生長期處于高壓和緊張的狀態(tài)中,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從內部原因來分析,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不當造成子女出現(xiàn)心理障礙等問題。當下很多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過多干涉子女的學習、生活、自由等方面,容易造成子女的叛逆心理。另一方面是學生個人因素影響。由于當代大學生普遍是“00后”?!?0后”學生有獨特的身心特點。他們普遍都是在一帆風順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自信心較強,對未來盲目自信且樂觀,缺乏獨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往往不能適應和面對。即使在學習、生活或者感情上遇到一點兒小問題,也會表現(xiàn)得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應對。由于大多數學生自尊心強、抗打擊能力、挫折調適能力較差,很容易造成他們的焦慮、恐慌、自卑等心理問題。
三、應對措施
(一)心理上解壓
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社會與未來的未知性和復雜性經常會突破學生的心理安全底線,使學生極易產生各種負面情緒。面對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改善學生認知,積極調節(jié)心態(tài)。為此,我們輔導員老師積極主動幫助學生普及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教學生心理減壓與心理調適的手段,及時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日常管理中,一方面積極在班級群發(fā)布溫馨提示,開辟心理知識推送專欄……以不間斷的“提醒”“督促”,傳遞來自老師的關心、關愛,讓學生多了一份安全感、踏實感。另一方面教師隨時通過談心、幫教、家訪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及時做好答疑解惑和疏通引導工作。建立了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卡,以班級為單位,為每個學生建立學生心理健康卡,掌握其在校期間和放假期間的生活作息、學習狀態(tài)、心理問題等內容,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引導幫助學生渡過心理難關。
(二)溝通上釋懷
作為輔導員,筆者一方面以班級為單位,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班會,通過班會的形式,了解班級學生的所思所想與心理訴求,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每一名學生有機會發(fā)言,在師生一來一回的交流中幫助學生釋放各種壓力,讓學生感受到我們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另一方面加強一對一溝通,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本人及其家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困難需求,表達心中的關懷與慰問,在交流中架起連心橋。同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引導學生增強學習主動性,幫助他們樹立理想信念意識,搭建綠色情感通道,幫助學生釋放壓力,讓學生心更順、勁更足。與此同時,輔導員應將新媒體視為新機遇與新挑戰(zhàn),利用新媒體的廣泛性積極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教師利用QQ、微信、微博等公眾平臺,在課堂以外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