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彥
一
天才就是心懷遠方的人,在路上以孤獨的命運,燃燒生命,為世界點亮精神的燈盞。天縱之才的詩仙李白,他的人生是詩和遠方。在這條路上,就注定了與孤獨相伴。山水間,他義無反顧地走著,讓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行走在途中,去遇見未知的自己。
那一年,因吳筠等人的推薦,李白懷著一腔熱忱奔赴帝都長安。他是洋洋得意的。他來了,受到了唐玄宗超乎規(guī)格的特殊接待,降輦而迎,以七寶床賜食,并親為調(diào)羹。以詩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進皇宮,成為皇帝的嘉賓,能受到這樣的禮遇,算得上是皇恩浩蕩了。而詩人自己也把這次會面當做大展宏圖的機會,以實現(xiàn)自己治國安邦的理想。隨后,李白被唐玄宗任命為翰林待詔,在宮廷中的翰林院供職。展現(xiàn)在李白面前的似乎是一條通往政治輝煌的光明大道,原以為有著天縱之才的自己,一定能有一個施展的天地。但他太天真,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在長安并沒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視,一直處在以詩文侍奉皇帝的御用文人的尷尬地位。才華橫溢的他,五歲就誦六甲,通詩書,觀百家,善詩賦,博學廣覽,并好行俠。從二十五歲起詩人就離開四川,背負著故鄉(xiāng)的月光,開始了他的漫游生涯。長期在各地漫游,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供奉翰林,只是個閑職而已,更何況廟堂之上多權(quán)貴的讒毀,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怎能忍受心口不一的政治環(huán)境。他那放蕩不羈的性格使他深受朝廷的排擠。力士拖靴,貴妃磨硯,更是使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之中。他在層層困難與挫折中行走,就像一個在荊棘叢中迷失了方向的探險者。
他注定了要離開。當詩人看清統(tǒng)治階級的真面目時,于是繼續(xù)他的漂泊之路。雖然帝都是繁華的,但不屬于他,于是決定離開。既然決定了離開,便義無返顧。他的生命在行走中得到升華。上一次漫游,詩人離開了故鄉(xiāng)四川,再也沒能歸鄉(xiāng),而今這一次漫游,詩人在憂煩中離開了政治中心長安,以后便成了永遠的身后。
黎明時分,詩人騎一匹五花馬,揚鞭催馬,絕塵離開了長安。
風在呼嘯,馬蹄聲急,詩人的夢被徹底踩碎了,隨風而逝。詩人心中難言的孤獨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懷著無言的憂傷去游歷無言的山水,去會遠方的朋友。冥冥中,他覺得有一種約定在等待著他,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召喚著他,召喚他去赴那個心中涌動了很久的盟約,他要用他的詩筆來答謝那個盟約,他的筆下流出的詩篇很美麗,一幅盛唐氣象。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妙的天光射向了嵩山,一首壯麗無比的詩章將要誕生了。
馬蹄向東,千里奔走,地闊天長。他走過的地方,到處是賞心悅目的風景,山水田園的清流在汩汩流淌。黃河就在他的前方,他加快了鞭子,只見五花馬風一樣向前急馳。黃河邊上,他停了下來,河水拍打著河岸,漲了又落,落了又漲。抬起頭來,發(fā)現(xiàn)一只大鳥從遠方的天際飛來,他看看那只鳥在高空飛翔著,然后在水天相接的遠方消失。
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嶺。
落魄長安之后方明白,做官不易。做官要會鉆營,要會投機,要會拉攏。對于最高統(tǒng)治者,要學會放下架子,學會聽話;而對于自己的下級,要能夠頤指氣使,八面威風。因為太想做官,而又學不會這些,所以他只能苦惱著,并被這些苦悶時時壓抑著,等無法承受的時候,他選擇了詩歌,他認為詩歌這個東西真好,很公平,憑自己的才華和靈性吃飯,要有天賦,要有真本事,自己有這個才能,況且只有詩歌才能安撫他孤寂的靈魂。詩人有著天縱之才,卻不被重用,最后只能萬水千山,長路漫漫。
二
詩人總是把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寓于詩中,離開長安好多年了,還耿耿于懷。那一年,詩人來到了洛陽,與岑勛一起來到嵩山友人元丹丘在嵩山的穎陽山居為客。他們登高宴飲,對酒高歌,臨風長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酒是情人溫柔的慰撫,使詩人暫時忘卻了人生的憂傷,盡情歡樂,釋放心中的塊壘。酒入豪腸,寫詩的渴望折磨著詩人的靈魂,他站起來看著遠處的風景,此刻,黃河又進入了他的眼中,于是以飽滿的激情來了一次酣暢淋漓的抒發(fā),仰天長嘯,吐出了氣象萬千、風流千古的《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經(jīng)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仙”李白的《將進酒》以豪語發(fā)端,激情蕩漾,不可阻遏,氣勢是何等恢宏、何等豪邁飄逸,詩人以馳魂宕魄、震古爍今的氣勢,痛快淋漓地為我們展現(xiàn)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萬古憂愁和亙古孤獨。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得回”,起得驚天動地,波瀾壯闊,境界雄闊,令人震撼!只有李白才敢如此寫,這才是詩家語,舒卷自如,鏗鏘豪邁,震蕩著讀者的心胸?!熬灰姼咛妹麋R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承得泣鬼神,波瀾老成,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勢,寫生命的短暫,讓人有一種振聾發(fā)聵之感。以空間和時間范疇兩處夸張,讓人頓時感覺到了歲不我與的無奈——詩人的感傷是我們?nèi)祟惞灿械膼濄楦小!叭松靡忭毐M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既然生命是短暫的,所以要懂得把握快樂的瞬間,在高興的時候,就應珍惜此刻的擁有,放縱性情恣肆歡樂,任由美酒陶醉自己?!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典型的李白的語言,只有李白才有此等豪語,是詩人的宣言,有著對自我的肯定和對身外之物金錢的輕淡。他的詩中總是充滿了一股青春的昂揚氣,讀來總是那么令人振奮。李白的豁達無人能比,縱然生命的感傷把他包圍得一絲不透,但他依舊能夠意氣昂揚起來。李白對金錢抱有輕看的態(tài)度,他對自己的才華非常地自信。“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李白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他是不拒絕世俗的享樂的。“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狈纯蜑橹?,勸朋友豪飲,只有李白才能有此行為?!爸魅撕螢檠陨馘X”,這完全是李白把日常生活當中,在酒席上喝酒所說的話放到詩里來,非常世俗化,但是放到詩里邊,就跟詩融為了一體,是天衣無縫的?!扮姽酿傆癫蛔阗F,但愿長醉不愿醒”,李白對鐘鳴鼎食的生活是不為看重的,這樣的一種貴族的生活在李白看來是不足貴的,所以愿意長醉,不愿意醒來。為什么會這樣呢?詩人自我回答:“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從古到今,那些圣賢之人誰知道他們呀,他們的聲名是很寂寞的,我們都不知道;惟有會喝酒的人,才留下他們的名字?!瓣愅跷魰r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用了曹植的典故。說曹植當年在平樂觀大宴他的朋友的時候,喝的是斗酒十千的美灑,恣意縱情地享樂,縱情地喝。酒宴總歸有散的時候,請客的人說,是不是我們今天,就喝到這兒為止了,我今天帶的錢不多,李白就說,你為什么要說錢少,接著喝,“徑須沽取對君酌”,我們再接著喝,李白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李白之所以是李白,什么五花馬千金裘,他都是可以隨時舍棄的,為了喝酒一切都可以放棄,五花馬我不要了,千金裘我也不要了,都拿出去給我換酒來,我今天要喝酒,我要跟你們一起來消愁,消萬古的憂愁。
詩是情感的產(chǎn)物,詩人把生命的體驗寫進了詩中,便具有了溫度,具有了深情。這首詩是詩仙生命經(jīng)歷的體驗結(jié)果。
酒是很奇妙的東西,能夠讓人在陶醉狀態(tài)下體驗生命的存在。酒是歡樂的舞蝶,可以帶飲者進入一種快樂狀態(tài),忘記人生的愁煩。酒能讓我們每天的生活變得舒適起來,不那么倉促、緊張,從而讓生活充盈快樂,使我們有滋有味地活著。正如拿破侖所說:“酒帶來的歡樂是短暫的,如同一出芭蕾舞或音樂會一樣,但酒能鼓舞人生,并給予生活莫大的歡樂。”酒就是歌,歌就是酒,深鎖的愁眉唯有酒能舒展。
李白一直以自己的感覺來幻想政治,渴望政治,但是朝廷卻一直以詩人的角度來接納李白,這與詩人的理想南轅北轍,所以是一個巨大的誤會與遺憾。這樣,天真如赤子的李白,永遠不可能在唐代找到并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當夢破碎的時候,他只好選擇繼續(xù)遠行,繼續(xù)漂泊!腳步在何處,情就在何處。所到之處,留下了罕見的千古絕唱,奏出了盛唐最強音。酣暢淋漓,超凡卓絕,似乎沒有任何阻隔,似乎沒有規(guī)矩可循,一切都是沖口而出,隨性而為,但卻是那樣美妙,那樣神奇,那樣完美,那樣和諧,氣象萬千,不可思議。酒入豪腸,釀成的豈只是月光和劍氣,他的秀口吐出的分明是萬物之靈長的底氣,昂揚而奮發(fā),使得中華燦爛的文化多了許多瑰麗而神奇的色彩。李白有著超自信,他一直活在自己構(gòu)筑的夢幻莊園里,喝酒,寫詩,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人間的一份子。把自己徹底灌醉之后,借靈魂附體吐出飄逸豪放的詩篇。喝了一輩子酒,知道酒不能消愁,但還是喝,不是不明事理,而是他比酒清醒的認識:改變世界并不是最困難的,改變自己才不容易。與年輕時的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不同,那時,有太多的夢,有太多的理想,如今,卻有著說不出的一種失落。
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然而,這一切都需要一個承載,那就是生命,生命是一切的承載。在擁有生命的日子里,你可能擁有一件精美絕倫的美玉,溫潤著你,讓你愛不釋手,它也完全屬于你。但當生命逝去,這塊美玉就再也與你無關(guān),流落輾轉(zhuǎn),幾世之后,它會成為后來之人手上的把玩件,而這個人與你無關(guān)。無論一個人的一生有多么成功,做出了多么驚人的事業(yè),他都必須面對必將走向死亡的終極歸宿。所以,生命對于任何生命體而言都是最為重要的。很多人將希望寄托在死后世界或者輪回轉(zhuǎn)生,認為如果這樣,生命就能夠得以延續(xù)。自古以來,人類的最終夢想就是追求永生。這種渴望是多么美好,但這畢竟是虛無縹緲的,難以完全說服自己,只是安撫靈魂的一個幻夢而已。既然如此,不如好好把握當下,抓住當下,盡情享受能夠享受的快樂,在時間奔流而逝,生命走向垂暮之時,盡量少留遺憾,這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在日常生活的狀態(tài)下,我們也許會愛惜自己的財產(chǎn),克勤克儉,坐不重席,食不二味,不愿一次花費太多,節(jié)衣縮食,希望能為未來多保留一點積蓄。但是在進行過這樣的終極思考后,我們就會想到,既然未來無論如何都要通向死亡,處心積慮地保留積蓄又有什么用呢?更何況世事無常,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珍惜當下當是最好的選擇。既然相信天賦的生命有著足夠的才華,即使今天散盡了千金,明天又何嘗不能再賺回來更多呢?快樂就是將煩惱拋棄,忘卻憂愁,積極營造一種極致歡樂的氛圍,為人生留下日后可供回憶的美好瞬間。
三
無人會懷疑李白的酒量,在唐朝的詩人中,李白的酒量跟他的詩一樣,是應該排行第一的。李白飲到高興處,是一杯接一杯停不下來的,并且很講究喝酒的氣氛:“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痹诶畎籽壑?,酒絕對是世界上頂呱呱的東西,把生命中所有的寶都押在上面都值得。他愛酒,愛詩,愛到骨子里,與靈魂融為一體。酒是李白寫詩的成本,產(chǎn)生的利潤也頗為可觀。有人說,唐朝若有稿費的話,李白會成富翁的,只是他這樣的人,即使拿到稿費,也會悉數(shù)用來換酒喝,不可能存在銀行里吃利息,或者說,酒館就是他最信得過的銀行了。離開長安時,唐玄宗賞給李白的那一大筆錢,估計沒多久就花光光了。酒酩酊了,詩篇留下來了,挺值了。
在中國酒文化史上,李白就是酒的“形象代言人”。縱觀古今,再也找不到比李白文化程度更高、知名度更大的酒徒了,他的相當一部分詩篇,都算得上是無償為酒商們撰寫的“廣告詞”,譬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譬如“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譬如“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等等。詩與酒,從此成為我們民族的文化里的一對孿生兄弟,它們通過李白的詩篇而獲得最密切的關(guān)系。李白是個幸運兒,靠喝酒、吟詩而成為英雄,成為“神仙”的形象,令后人仰慕不已。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在李白的眼里,酒更是一個寄托物,寄托著他的抱負,寄托著他的不平;似乎這一切只有在酒里才顯得更加真實。李白飲酒、醉酒及寫酒的情態(tài),實則就是詩人的生命情態(tài)。李白的酒是和追求獨立人格、自由精神緊密聯(lián)系的。又因為李白與酒的聯(lián)系是自然的、感性的,是不受理性觀念約束的,因而也就充滿了解放精神和超越精神。正是這順天應人的玉液瓊漿,成為了催化劑,使得這一切在李白身上得以進一步融合、升華,引領(lǐng)詩人進入到精神世界無所拘束的場所,縱情暢游,讓錦心醞釀詩情,繡口突出華章。酒帶給李白的是一種飛動的氣勢、一種飄逸的靈性、一種往來于天地之間的絕對自由。盛唐文化的青春熱血在李白的酒中和詩中更加地恣肆沸騰了。
李白是我們民族的“酒司令”,是詩壇的“祭酒”,他仿佛是為酒而生的。在詩仙李白的詩中出現(xiàn)最多的,除了酒之外,就是同樣寂寞的月亮。李白其實是很孤獨的,因為孤獨,他更需要月光的撫慰。李白生前,雖然不乏“吳姬壓酒勸客嘗”的聚飲時光,但也經(jīng)常一個人在月光下低頭喝悶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只好跟明月碰杯,邀影子共舞,湊合成“三人行”。在月光下,他的詩是那么美,那么自然,仿佛是天仙之作。
李白之所以是李白,是因為他的倔強,自信和理想的始終不渝,他可以一邊喊著“行路難,行路難”,一邊問“多歧路,今安在?”但強有力的音調(diào)仍舊響徹長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盛唐風骨是這樣么?我總是想,他心中已有了一把劍,為何還要佩一把劍帶在身上?雙劍出鞘,一舞驚天下,劈風無遮攔,一招一式都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便舞于月下,也與月光溶為一體,是一種飄逸的柔美,但仍不失劍的剛性,鋒刃犀利。舞動時,酣暢淋漓的是想象,如玉龍橫空;出手處,直抒胸臆的是靈感,如蛟龍出水。
李白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能將生命中的不如意化作豪邁慷慨的詩情,永不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是他堅韌的一面。他既不屈服于環(huán)境,也不屈服于內(nèi)心,更不屈服于命運。他的這種不屈,為人間樹立了一面昂揚的旗幟。當然在李白身上流露出更多的是一種超脫生命的精氣神,他的生命始終在張揚著,無論何時何地,李白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一股勃發(fā)昂揚的氣韻,一股你只能在醉的時候才能領(lǐng)會到的氣韻。這是生命最本真的力量。李白是一種生命的氣焰,他是把生命當作火一樣來燃燒。李白讓我們體驗到了生命的熱度,見識到了生命里的氣脈。
李白是飄逸的詩魂,他的世界是鵬程九萬里的云天,所以豪放。沒有李白,盛唐就會失去不少光華。在李白的身上,色彩是絢麗的。李白似乎不屬于紅塵萬丈的人間,他是天上高傲飛翔的大鵬,是被放逐到人間的謫仙。閱讀李白,親近他在唐詩之路上那顆傲岸不羈,不斷熊熊燃燒的飄逸的詩魂,他永遠搖曳于我們的靈魂深處,時時撫慰我們的靈魂。李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派精神氛圍,一脈氣象,他的底蘊涂抹著唐朝盛世精神的昂揚與高蹈。盛唐詩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最有青春氣息的是李白的詩。如果盛唐沒有了李白,將會怎樣?時光可以漠視一切,風化一切,就連玉石也可以風化,但卻奈何不了文字形成的珠璣。
李白的詩就是我們精神的故鄉(xiāng),“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千古的鄉(xiāng)愁,在一低一舉之間彌漫,化作成揮之不去的情緒,一種無法解脫亦無可忘懷的思情。
我迷信于他,他是天才,詩寫得太好太好,一枝獨秀,我只能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來贊譽他。
常常思索一個問題,在唐代,為什么有那么多詩人?中國最好的詩出在唐代,仿佛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至今難以超越。許多杰出的詩人,敞開了胸懷,坦露心跡,仿佛把一切都歌吟盡了,只留下后世的仰望。我總是懷著幻想,盛唐是一個太過完美的時代,有詩歌,有美女,有繪畫,有書法,耽溺于這個唯美的時代,多多少少總有著偏執(zhí)的愛好。陳子昂是活在驚蟄里,李白是活在春風里,而李商隱是活在寒露里。他們?nèi)齻€人分別代表了初唐、盛唐和晚唐,是唐詩中最為重要的文化符號。陳子昂是活在萬物復蘇的初春,李白是活在萬紫千紅的繁華時代,而李商隱是活在“夕陽無限好”的回憶中。
常常想,若李白生活在晚唐會是一個什么樣子。但假設(shè)終歸是假設(shè),如若他的那個時代沒有盛唐的開放,就不會產(chǎn)生那么多華麗的、豪邁的、開闊的詩。
責任編輯:高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