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利
南昌,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水天一色的鄱陽湖西南端,“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負江臨湖,翠峰環(huán)立。這座歷史悠久、富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江西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學、交通的中心,也是江西省府所在地。
凝固歷史的悠遠畫卷
據(jù)史書記載,商周以來,南昌地區(qū)就有較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但尚未建城。南昌始建于漢高祖五年(202),據(jù)傳“南昌”得名,說法有二:一說漢代劉邦想讓灌嬰以此為根據(jù)地,進而平定南越,以“昌火南疆”之意取名南昌;二說南昌是“物華天寶”的江南昌盛之地,故稱為南昌。這兩種說法究竟孰是孰非?且姑妄聽之,但都能印證南昌的重要與富庶。隨著歷史的演變,南昌城不斷擴大,幾易其名,先后有豫章、揚州、江州、洪州、鐘陵、隆興、洪都、南昌之稱。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南昌始為江西省省會。1926年,國民軍揮師北伐,三戰(zhàn)南昌,終于正式設立南昌市。1927年,在南昌城的槍聲中誕生了第一支人民軍隊,從此,南昌又增添了“英雄城”的美譽。
一場慕戀到洪城
“百花洲上萬垂柳,百鷗君里歌滄浪”,占有“豫章十景”中兩景的百花洲坐落于市中心“八一”公園的東湖之中。一年四季姹紫嫣紅,花香不斷,沿垂柳依依的蘇堤和百花橋而去,一扇洞開的院門,把游人引進了幽雅清靈的“蘇圃”。這里綠水環(huán)繞,風光秀美,那暗香浮動的花影,翠竹掩映的庭院,仿佛在呼喚宋朝那位不愿做官的隱士蘇云卿重歸故里!
南郊的青云譜有一處幽雅靜謐的園林庭院,這里曲水環(huán)繞、綠樹成蔭、如詩如畫。明末清初,號“八大山人”的著名畫家朱耷曾隱居于此26年,他留下了眾多神情畢肖的書畫作品,開創(chuàng)了一代大筆寫意之新風,至今在中外美術界影響深遠。如今,兩排搖曳的鳳尾竹組成幽深拱廊,接引人們來到八大山人的土冢。觀八大山人雕像的神情,不知老人是剛從田舍歸來在此小憩,還是他在丹青潑墨之余繼續(xù)沉思?
坐落在逍遙山南面的“西山萬壽宮”,地勢平坦,廟堂櫛比,規(guī)模宏大,是中國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萬壽宮始建于東晉太乙元年(376),為道教“盡明忠孝”派創(chuàng)始人、宋朝敕封為神功妙濟真君的許遜所建。而今宮門之內(nèi)金碧輝煌、氣勢宏偉,三殿之前6株參天古柏,蒼老遒勁,相傳最大一株為許真君親手所植,宮門左側的八角井,相傳當年許真君鑄鐵為柱,鏈鉤地脈,以絕水患。人們在領略森嚴輝煌的廟宇和威嚴的許真君塑像后,無不驚嘆古人的鬼斧神工。
在古城詩意地漂流
故郡南昌名勝古跡遍布,而今洪城自然風景更加宜人。那迎親送友的南浦亭、巍巍佇立的繩金塔、柳垂煙深的孺子亭、殿宇雄偉的佑民寺、湖光掩映的杏花樓、情趣別致的斐英塔……那鐘靈毓秀的梅嶺、祈求美夢的夢山、名冠洪都的洪崖井、風景如畫的桃花村……那700年的朱權古墓、方志敏烈士的紀念園,無不記敘了南昌城變化的風風雨雨。
鳥瞰南昌全景,城內(nèi)外近千個河汊、池塘、湖泊宛如無數(shù)明珠編織在碧綠的錦緞上;東、西、南、北四湖像四面明鏡鑲嵌在市區(qū)中心,主要街道綠樹成蔭,兩旁高樓鱗次櫛比;位于市中心可容納10萬人的“八一”廣場上,聳立著南昌革命歷史的豐碑——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南昌人民自豪地稱之為英雄城的城徽?!鞍艘黄鹆x紀念館”坐落在中山路旁,人們在這里可看到革命先驅用過的槍支和物品,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創(chuàng)建的光輝歷史正是從這里開始,如今,昔日的革命圣地已演化成繁華的市區(qū)。
千里贛江滾滾東流,浩浩蕩蕩。南昌——這座“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歷史文化名城,這座社會主義的新型城市,這座富有潛力、發(fā)展騰飛中的希望之城正以自己嶄新的姿態(tài)沐浴著21世紀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