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弘
連續(xù)兩年受邀擔任美國麻省理工(MIT)2.00 Introduction toDesign的實驗室課程導師,非常開心能與優(yōu)秀的MIT大學生一同學習與交流。課程是以機械工程學系的大學生為主,但是修課的學生涵蓋了建筑系、航太系等等其他系所的學生也可以修此課程。一共有三個設計挑戰(zhàn),學生們需要用限定的材料與工具解決設計挑戰(zhàn),并且練習用戶訪談、設計表達、以使用者為出發(fā),解決社會與科技性的挑戰(zhàn)。近期閱讀iF設計基金會所出版的《Designing Design Education》一書,得到關于設計教育議題的啟發(fā)。書中分享的是一個長達五年的設計研究項目,研究范圍覆蓋了歐洲、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四大洲舉辦的非正式研討會活動,呈現(xiàn)各國與設計教育相關的議題,內容廣泛而深入地涵蓋了150場專家訪談及針對未來設計教育提出探討的80個議題。
透過自身的經驗與書本內容,我想分享在未來的設計教育中,我們應如何培育學生具備以下五種非設計的關鍵能力。
一、視復雜性的挑戰(zhàn)為一種設計常態(tài)
面對處理復雜性的挑戰(zhàn)已經是一種無可避免的常態(tài),不只是設計師,許多行業(y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COVID-19疫情加速了社會與人們工作型態(tài)與生活行為上轉變。我們的設計教育如何應對從而挑整?如何定義設計的邊界為何?或是沒有邊界?未來的設計領域的區(qū)分不會再是傳統(tǒng)的從專業(yè)性技法上劃分,例如:工業(yè)設計、平面設計、互動設計等等,更是從系統(tǒng)整合性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相對應的設計教育,并且重新定義設計師的職責,例如:我們運用設計思維與方法重組企業(yè)的組織架構、建構創(chuàng)新文化與快速的適應能力,幫助企業(yè)成功面對大環(huán)境的轉變下的轉型。
二、表達力、領導力與設計力
好的表達能力可以帶動整個組織團隊,表達能力與領導能力環(huán)環(huán)相扣。擔任MIT實驗課程導師時,每個團隊一共有五位大一與大二的組員,他們來自機械、航天、建筑不同背景。我發(fā)現(xiàn)其中建筑系的同學在溝通表達方面最為積極,他們透過草圖表現(xiàn)、快速建模等設計方法,帶動團隊討論氣氛。相較于機械與航天背景的同學則是用專業(yè)的科學與工程方法驗證、理解設計挑戰(zhàn)并且與建筑系學生共同領導團隊。我理解的表達能力并不限制于語言或是文字,設計師也可以透過畫圖、建模(protot yping)、角色扮演、工作坊等等都是不同方式傳達設計信息。設計力與領導力即是透過不斷人與人間的表達與溝通中無形產生。
三、設計過程導向重于設計成果
如同第一點所述,復雜性與不確定性是一種未來設計師需要面對問題的常態(tài)。當下與未來,設計師所面臨的挑戰(zhàn)越趨復雜,并且會牽涉到系統(tǒng)性的設計課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反而是要求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設計流程本身往往會比得到的設計結果還有價值。這堂MIT實驗課程,學生們被要求每次上課繳交過程的草圖并且貼在墻上與組員們分享,過程希望讓其他組員們能在建構在他人的點子上一同腦力激蕩,并且有更多創(chuàng)新想法。我所指導的組員再討論如何幫助目標用戶在狹小的室內解決收納問題時,有人提議增加垂直受納柜的方式,有人提議重新排列空間家具,讓家具有移動性,有人提出改變服務體驗流程。每當學生們被不同草圖激發(fā)思考后,整組討論隨即變得熱烈,而藉由過程導向的設計方式所獲得的設計結果,是一種融入大家在不同角度的全方位思考后,所得到更具意義的解決方式。
四、數據資料分析能力
在大數據時代下,設計師如果不懂基本的數據資料分析能力與運算能力是很難跟上時代的腳步,也很難和產業(yè)界溝通。善用數據資料可以非常好的用于輔佐較于感性設計過程,我們除了強調以人為本(Human- centered Design)的設計方法外,更要懂得如何運用數據資料,推測我們的設計模型與量化設計模型,便于推廣(scale)正向的社會與設計影響力到不同的場域或是環(huán)境中。其中一個數據資料分析軟件nTopolog y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運用數學與數據模型,將傳統(tǒng)的3D建模軟件Solidworks與Rhinoceros即可以充分的和nTopology軟件做結合,進而整合力學分析、熱傳導分析、生產制造過程等等工程科學的分析。
五、搭建跨領域橋梁
傳統(tǒng)的設計教育,特別是工業(yè)設計教育中,我們被要求要把設計做好、做滿后,才能分享給團隊。所謂的做好與做滿,就是指能夠完美的將構想、草圖、設計呈現(xiàn)在客戶或是團隊面前。我們不能否認這是種扎實的學習設計方式之一,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團隊合作方式。日趨復雜的設計挑戰(zhàn)下,多數設計問題都不再是單一個明星設計師可以解決的造型問題,也不是屬于打造一個英雄設計師的大時代。反之,設計教育中應當授予設計師搭建跨領域、跨學科橋梁的能力與洞察。這個橋梁能讓數據流通產生資訊,能讓資訊互通產生有意義的設計交流。
以上五點看似基礎的非設計能力,其實更需要設計師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培養(yǎng)與練習,進而重新思考未來的設計教育。這并不是單純的區(qū)分設計軟實力(soft skill)與設計硬實力(hard skill)差別,而是加強并且重視以人為本的設計心態(tài)與技巧(Human Skill)展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