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俞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包含了教師全部工作的意義、性質(zhì)、特點、內(nèi)容。在班主任群體中,主科教師基本占據(jù)了這片江山。如果說,班主任是教師隊伍的生力軍,那么,主科教師就是班主任的生力軍。而要搞好班級管理,兼任學科教學任務的主科教師在管理班級上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原則。
【關(guān)鍵詞】班主任;主科教師;班級管理;注意原則
在中小學教育體系里,擔任班主任一職的有95%以上都會是擔任主科教學任務的教師。首先,主科教師因?qū)W科特點,教授的班級較少,在同一個班基本每天都編排有至少一節(jié)課,也就是每天都有和學生交流的時間。這對于熟悉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的基本情況以及掌握每天突發(fā)的動態(tài)有很大的幫助。其次,這是由主科學科的特點決定的。主科數(shù)理化語數(shù)英政史皆是德育因素比較豐富的基礎(chǔ)工具學科。比如,《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就明確指出:“語文學科對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重要意義?!边@和班主任的任務和重點工作:思想品德教育高度吻合。其它主科也是如此。所以,主科教師和班主任不可避免地捆綁在了一起。它們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好的主科教師更適合做一個好的班主任,一個好的班主任也能促進一個主科教師在專業(yè)上的發(fā)展。反之亦然,兩者的關(guān)系如此緊密,但他們卻又應各有歸屬,獨立成一家。那么,一個主科教師在擔任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怎樣才能厘清兩者關(guān)系,避免“踩坑”呢?
基本原則一:不要在你的語文教學課堂上處理班主任職責內(nèi)的瑣事
眾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極其繁瑣。什么事情都可能報到班主任那里等著處理,上課講話、不交作業(yè)、值日生不認真,等等。許多語文教師常常會為貪方便,利用自己的語文教學時間,在課堂上先或最后解決班中雜事,殊不知這混淆了學生對你身份的認知,使之面對你無所適從,而且也讓學生覺得你是一個隨便破壞規(guī)矩的人,緊接著產(chǎn)生不信任感。剛畢業(yè)出來工作時,筆者就犯過這樣的錯誤。筆者是教授語文學科的,那時以為工作積極,及時處理就是好,經(jīng)常在語文課堂上解決一些班主任的工作。比如,今天早上誰遲到了啊,誰的作業(yè)沒交啊,昨天的值日誰早退了啊,等等,交代班干的交代,批評的批評,教育的教育,至少五分鐘、十分鐘后才正式開始教學。滿以為效果很好,學生應該很信服,親近自己才對。誰知學生面對著筆者越來越敷衍應付,而對于語文的學習也越來越馬虎。筆者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召集了所有班干部召開了談心會,互相暢談優(yōu)缺點后,才知道是自己把身份混淆了,從而導致了這種局面的產(chǎn)生。語文科代表的話,筆者還清晰記得:“老師,您平時不像個老師,和我們玩在一起,其實,我們都挺喜歡您的,但是您老拿語文課來批評教育人,班會課有時又拿來默寫古詩詞,我們都不知啥時把您當語文老師,啥時當班主任。您知道,我們做不對了,肯定要挨班主任的批的,可是您想想,剛被您批完,誰有心情再很認真聽您的課呢?”那么多年來,筆者緊記這個教訓,從不在語文課上摻和班主任的工作,也從不把做班主任的情緒想法帶進語文課堂。在下課時,被筆者板著臉訓得狠狠的學生,在上語文課時,筆者仿佛把他的不當忘得一干二凈,會笑著和他在課堂上互動。在這樣的界限分明下,學生們也都有了明確的身份意識。他們也不會把兩種情緒混淆,不會因在學習、生活上的表現(xiàn)而厭學筆者的語文課,反而許多學生真是被筆者的語文課堂上的精彩打動,從而信服、親近筆者,使得筆者的班主任工作更是進行得順利有效。而班級管理工作上的方法得當,也使得班上的學生們對筆者這個主科教師另眼相看。在他們的心目中,筆者是所有學科教師中的重中之重。他們知道筆者在班級管理上的原則性,所以,他們對待語文學習從不敢馬虎應付,作業(yè)完成度基本百分之一百,課堂上基本沒有遲到早退現(xiàn)象,上課中分心走神的現(xiàn)象也少。這也促進了筆者的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基本原則二:主科專業(yè)教學中,恰如其分進行德育
學科教學內(nèi)容中含有很豐富的德育內(nèi)容,特別是主科。文科語英政史更甚,教材本身就具有進行思想教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最利于教書育人。特別是語文、歷史教材,貫徹了“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皆以文載道,既有情節(jié)又有形象,既能以情動人,又能以理服人,是學生學習祖國優(yōu)秀文化歷史傳統(tǒng),提高文化歷史素養(yǎng),繼承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正因此,許多擔任了班主任工作的主科教師常常就會走進誤區(qū),覺得在自己的教學中既教授了專業(yè)知識,又一起把思想教育的工作也做了,那是多好的事。于是,在教學設計中,在契合??平虒W內(nèi)容的地方加大德育的力度,過度渲染思想教育的氣氛,這導致專業(yè)課堂本末倒置,所有的課都上成了班會課。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倦了這種曲調(diào)永遠一樣的課堂。無論是學科專業(yè)學習,還是思想教育都不會收到成效。在任職班主任的最初幾年,筆者就在這一方面吃了虧,收獲了成長。一直來,在語文教學上一觸到能思想教育的點,筆者從不放過:七年級的課文《春》,筆者一節(jié)課掃完基本的教學內(nèi)容,另一節(jié)立馬就是課堂的延伸:感受大自然蓬勃的生機,結(jié)合筆者班開學來學習上的萎靡,討論:正當青春的我們該如何讓自己也有著滿溢的活力投入學習中?課堂還組織得十分活躍:感想發(fā)言的,詩歌誦讀的,小組合唱的……然后一番熱鬧下來,最后檢測時才發(fā)現(xiàn)《春》這篇文本,學生基本忽略掉了。他們寫的學習反饋基本都是:通過學習《春》,我在課堂上表了決心。還有一個同事也是如此,在教學九年級上冊艾青詩歌的《我愛這土地》時,筆者的同事教學設計缺乏朗讀,缺乏多讀帶來的對詩句內(nèi)容和手法的理解領(lǐng)悟,十分鐘開題,把這首詩歌的主旨點明,立馬就進入了:我們從這詩歌學習到什么精神?如此牽強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整個課堂昏昏欲睡,最后的發(fā)言也是有一句沒一句,不進心不動情,完全敷衍了事。那還是一節(jié)學校調(diào)研課,區(qū)教研員直接發(fā)問:這是語文課還是政治課?還是班會課?什么課都不是,因為無論是知識技能或是情感教育,沒有一個教學目標是達成了的。
確實,這樣的課堂是不可取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師完全地重合了專業(yè)教學和班級管理角色,在自己的專業(yè)教學中過分地放大了德育的比例,上出了“四不像”課堂。長期下來,學生的疲累感得有多重,每天每時都在這樣的德育轟炸下,他們還能把教師的思想教育當回事嗎?還會對自己做的不符日常規(guī)范的行為有自我的反省和自我的改進嗎?肯定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