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孫慶
立秋
劉翰(宋)
乳鴉啼散玉屏立,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立秋是24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的第1個節(jié)氣。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了。從這一天開始,秋高氣爽,氣溫逐漸由悶熱變得涼爽起來。但由于立秋常處于三伏天的末尾階段,此時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很多地方天氣還是比較熱,故有“秋老虎”之稱。
立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以順應陽氣的收斂、使肺氣得以舒展。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10點入睡、早晨5-6點起床為宜。
此外,立秋后天氣雖然依舊有些熱,但盡量不要在晚上睡覺時使用空調(diào)。因為立秋后雖然暑熱未盡,但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熱、夜間涼爽。如晚上使用空調(diào),容易使人出現(xiàn)身熱頭痛、關(guān)節(jié)酸痛、腹痛腹瀉等癥狀。
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宜進食酸味之品以收斂肺氣,如橘子、檸檬、柚子等。還應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防瀉肺氣?!督饏T要略》中記載“三秋不可食肺”,因此,秋天不要吃動物內(nèi)臟。立秋后空氣干燥,燥邪易傷肺,飲食應以滋陰潤燥為主,可適當進食百合、蜂蜜、乳制品等滋陰之品以滋養(yǎng)肺陰。
另外,立秋時暑熱未消盡,還需適當服食防暑降溫之品,如綠豆湯、蓮子、百合等,以消暑斂汗,健脾開胃。
【冰糖蓮子羹】
原料:去心蓮子50克,水、冰糖、水淀粉適量。
功效:具有補脾潤肺、收斂固精的作用,是秋季養(yǎng)生潤肺止咳、益胃止渴的必備良品。
【芝麻核桃羹】
原料:黑芝麻50克,核桃肉100克,水淀粉、冰糖、水適量。
功效:具有補腎潤燥、健腦和中的功效。
立秋之后天氣逐漸轉(zhuǎn)涼,人體出汗較夏季減少,機體代謝也逐漸恢復到原有水平,因此人體會感到舒適。立秋時節(jié)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和愛好選擇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較為柔緩的項目,運動量可較夏季適當增加,但仍需防止出汗過多而損耗陽氣。
【立秋七月節(jié)坐功】
坐功:每天早上五點,盤腿而坐,上半身朝前傾,兩臂分開與肩同寬,兩臂伸直以撐地。然后含胸縮體,屏住呼吸,重心前移,稍作停頓,還原。如此這般反復做五十六次。然后,叩齒、咽津、吐納而收功。
主治:補虛益損,祛腰腎積氣,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cè),面容和皮膚無光澤,足外熱,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眼眶痛,缺盆腫痛,腋下腫,汗出振寒。
除了以上日常起居需要注意以外,立秋節(jié)氣您還可以嘗試一些中醫(yī)藥傳統(tǒng)干預方法,對您的身體狀態(tài)進行調(diào)理。
1.穴位按摩:立秋是按摩(或艾灸)關(guān)元穴的最好時機,可以幫助收斂人體陽氣,強身健體。
取穴: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
手法:以中指用力按揉關(guān)元穴,以有酸脹感為度,每天按摩1次,每次1~3分鐘。
2.中藥茶飲:羅漢果茶飲
食材:玉竹5克,羅漢果1/6個,陳皮2克,百合5克。
做法:將以上食材一起放入鍋內(nèi),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煲15分鐘,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