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新
摘要:本文主要以錢鐘書《圍城》的思想內蘊作為研究的課題,筆者在研究的過程當中運用了文獻分析法以及對比分析法,對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并在研究的過程當中融合了自身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文章首先對錢鐘書《圍城》的主題思想、人物形象以及藝術特色等內容進行闡述;其次對錢鐘書《圍城》的語言藝術進行剖析;再次,對錢鐘書《圍城》的意象以及象征意義進行闡釋;最后,對錢鐘書《圍城》的思想內蘊進行闡述。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進一步了解錢鐘書《圍城》這部作品的內蘊提供一定的幫扶和借鑒。
關鍵詞:人生;錢鐘書;《圍城》;思想內蘊
引言
《圍城》是我國著名作家錢鐘書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它是一部批判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小說,作品一經面世就引起了文壇界的軒然大波,并且被譯作多個國家版本進行發(fā)售,《圍城》也成為了義務教育中的必讀課目,小說的獲得的成就和作者的語言表達藝術是分不開的,小說語言用詞直白簡潔,有一絲黑色幽默的意味,并且文章中使用較多比喻的修辭方式,講故事的表達更加具體,內容更加引人入勝,小說主要講述的在中國內憂外患的時期,主人公方鴻漸作為留學生歸國后的人生經歷,展現(xiàn)了當時時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況,以及心理發(fā)展活動。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問題與封建主義社會下的中國存在的陋習,當時社會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缺失以及病態(tài)的心理特征?!秶恰芬彩且徊恐S刺意味的小說,其諷刺的語言表達方式是作者語言手段中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諷刺的形式多樣化與藝術性在作品中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一、錢鐘書《圍城》的相關概述
(一)《圍城》的主題思想
《圍城》的故事情節(jié)為讀者呈現(xiàn)了年輕人的錯綜復雜的感情世界,從戀愛到結婚再到滅亡的過程?!秶恰房此剖箰矍榈男≌f,小說一共九個章節(jié),其中有三個章節(jié)是描寫主人公的情感糾葛,全書并沒有專注愛情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沒有其他愛情小說那般驚天動地的情感糾紛。作者通知主人公方鴻漸在學習、感情、工作和家庭的道路上遇到的困難與失敗,展現(xiàn)了人類對于精神世界追求的渴望,人類在追求精神世界的過程中陷入失敗再追求的循環(huán)當中,雖然悲哀但不悲觀。
《圍城》的思想主題寓意深刻,預示著人類的發(fā)展走向,人生處處是圍城,不過是走出一座城又進入到另一座城中,人類生活的世界也是一座圍城,人人都是生存在這座城里的人,不論是小說中的人物還是讀者,都能感受到讀者傳遞的信息,作者對一個人的人生境遇的描寫,無助又無可奈何,人們處于兩難境地時糾結的心態(tài),和現(xiàn)實為人類帶上的枷鎖?!秶恰吠ㄟ^幽默諷刺性的語言揭示了人性的丑惡,突出了人性虛榮心的描寫,虛榮心不僅存在在小說當中,這也是人類的通病,虛榮心是不受年齡限制、不受文化程度高低所限制,它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只不過或多或少的問題,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人類的劣根性。虛榮心會使人類迷失自我,蒙蔽雙眼,作者通過《圍城》的主題將這一人類的弱點揭露無疑,這也是《圍城》的思想主題的價值。
(二)《圍城》的人物形象
小說主要圍繞著四位主人公的情感經歷與人生經歷而展開,首先出場的是《圍城》中最重要的一位人物方鴻漸,他出身于富有家庭,為了有更好的發(fā)展,他出國留學深造,但是在國外他貪圖玩樂放棄學業(yè),滿足父母的期望在回國前買了假文憑企圖蒙混過關,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不學無術、愛慕虛榮的人。在愛情中的他三心二意在唐曉芙和孫柔嘉之間徘徊不定,這體現(xiàn)了他是一個優(yōu)柔寡斷的人,在生活上他扮演者“老好人”的角色,無主見無立場,性格懦弱無能,他生活在矛盾與糾結的環(huán)境下,導致他精神世界的崩塌,最終走向悲劇的結局。方鴻漸第一次遇見唐曉芙時,唐曉芙對他說同學老前輩,只不過時第一次見面的尊稱,但是方鴻漸為了引起唐曉芙的注意,說到這可不成!你叫我‘前輩,我已經覺得像史前原人的遺骸了。你何必又加上‘老字?我們不幸生得太早,沒福氣跟你同時同學,這是恨事。你再叫我‘前輩,就是有意提醒我是老大過時的人,太殘忍了!”這看似委屈的話語贏得了唐曉芙的注意,在文章中方鴻漸“會說話”實例還有很多,從他的語言藝術上看,他是一個只會耍嘴皮子的人,“只說不做”的典型人物。
其次出場的人物是孫柔嘉,對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與方鴻漸的愛情和婚姻生活,她是一個外表看似柔弱善良的女人,可是內心則是一個工于心計、擅于使用手段的女人,她欺騙方鴻漸,以達成她與方鴻漸結婚的目的。孫柔嘉出身于平凡之家,與蘇文紈、唐曉芙相比較,她的家庭條件與自身條件不是很好,并且家庭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導致她事事要強,不擇手段的得到她想要的東西,家庭環(huán)境導致她性格上的缺失。在愛情中她懂得使用計謀去抓住一個男人的心,在方鴻漸面前懂得收斂自己的不足,展現(xiàn)她善良溫柔的一面。在工作中她事事求助于方鴻漸,不愿意承擔自己的工作責任,她自身的特點也是導致她悲劇的發(fā)生的導線。孫柔嘉在與方鴻漸結婚前對方鴻漸關懷備至,在文章中有一處的描寫,她和方鴻漸準備過橋,她看出方鴻漸的害怕便說道:方先生怕么?我倒不在乎。要不要我走在前面?你跟著我走,免得你望出去,空蕩蕩地,愈覺得這橋走不完,膽子愈小。這體現(xiàn)了孫柔嘉溫柔、樂于為人著想的一面。
再次出場是蘇文紈,受過高等教育的她眼高于頂,看不起任何人,為人尖酸刻薄、毫無同情心可言,她是一個性格多變的人,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女人。蘇文紈在與沈太太的交談中,她將沈太太的“作品”倒背如流,并說道“好東西不用你去記,自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曹元朗面前稱贊他的作品“這題目就夠巧妙了”,其實她對曹元朗的詩作時極其鄙視的,這些都說明蘇文紈是一個社交能力強的新世紀女性,善于溜須拍馬。
最后出場的是唐曉芙,她是這篇小說最完美的存在,她具有女性應該有的所有優(yōu)點,她青春活力,為人真誠,具有文化修養(yǎng),在愛情中,她深愛著懦弱無能的方鴻漸,想要追求最完美最純粹的愛情,換來的使自己的遍體鱗傷,在小說中她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但是她的愛情之路并不完美。唐曉芙曾經說道“我愛的人,我要能夠占領他整個生命,他要在遇到我之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边@是她的愛情宣言,當方鴻漸與唐曉芙的愛情滅亡時,唐曉芙發(fā)自肺腑的感嘆,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
(三)《圍城》的藝術特色
《圍城》中的語言特色和修辭方式可以體現(xiàn)作者文化素養(yǎng)與智慧,首先《圍城》有著搞笑詼諧的語言文字,初讀《圍城》這部作品時,會被小說中幽默的表達方式所吸引,錢鐘書是語言藝術的泰斗。他的作品大多都以諷刺幽默的內容為主,在小說中他以幽默的語言對社會弊端進行調侃,以詼諧搞笑的文字對人物關系進行諷刺,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感到文章內容的有趣,又可以深入探究小說所表達的內涵。其次《圍城》中對人物細致的描寫,包括人物的形象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作者將小說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寫的具體生動,加深讀者對小說人物的了解。
二、錢鐘書《圍城》的語言藝術
錢鐘書和魯迅作品的寫作文化背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類似批判封建社會思想與封建陋習的作品,魯迅先生的文字功底無人質疑,魯迅的文字有如枯藤老樹的蒼勁閱盡人世,能欣賞的人不多自是常言。筆者覺得魯迅也許會經歷一個起伏,到最后是被人們自覺地追從。錢鐘書的文字自是不待言,筆者覺得他和北宋的蘇東坡很相似都是暢達的文風,這種閱盡世事后的通達,而且都以善于用奇特的確切的比喻。《圍城》這部作品重要的是顯示了作者獨特的文風并且顯示了作者對于人性普遍的思考和對于各種事物獨到的見解,語言藝術手法是以諷刺為主,加以幽默來潤色,魯迅作品中的語言藝術手法也有類似諷刺的成分,不過文字把握上更為嚴肅,與錢鐘書的大膽行文產生強烈的對比。
首先,詞匯。作者在《圍城》中的詞匯運用多樣性,在小說中出現(xiàn)過自創(chuàng)詞匯、文言詞匯、白話詞匯、舊詞匯、方言詞匯,這體現(xiàn)了作者使用詞匯的多元性,作者在使用這些詞匯時也展現(xiàn)了時代性這一特征,時代不同,語言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文章中有文言詞匯、白話詞匯以及英語詞匯,作者將它們無縫對接,在現(xiàn)有的詞匯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發(fā)展,《圍城》中詞匯的運用還體現(xiàn)了地域性特征,文章中一些方言的使用,形象的展示了家鄉(xiāng)口音的語言,作者將這些詞匯交相呼應,用到恰到好處。
其次,語法。小說《圍城》中語法使用靈活,作者將詞匯重新搭配,詞匯與詞組拆分混合再重組,衍生新的詞匯,作者打破了傳統(tǒng)詞語的搭配方式,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語法,動賓式、主謂式的重新搭配。這傳達了作者最真實的見解,使語言在閱讀過程中更加生動,作者將本沒有聯(lián)系的事物進行結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文字,這類文字的共性是通俗易懂,凸顯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使用這種語法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直觀,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故事情節(jié)。
再次,章法。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文章結構是點或面的架構方式,作者對《圍城》的結構方式做了調整,將點面的結構方式應用到小說當中,形成了有獨特風格的章法,小說分為九個章節(jié),作者將故事情節(jié)矛盾問題貫穿每一個章節(jié),將問題穿插開來又相互制約。方鴻漸是這篇小說的主要任務,他貫穿文章的始末,他是矛盾的中心,他牽扯這個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作者將人物和生活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幕人生大戲。
(一)象征手法的運用
象征的含義較為寬泛,是指根據(jù)事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征體),以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從文學作品的象征手法出發(fā),運用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諭示事物的內在或外延的意義。錢鐘書對于象征手法的運用,使《圍城》象征形式得到了突破。
《圍城》中有關愛情生活的描寫有不少部分,文字使用批判現(xiàn)實主義手法對方鴻漸與四位女性的感情生活進行描寫,成功塑造了四位經典的女性形象,方鴻漸對待四位女性不同態(tài)度象征了當時社會男性對待女性的不同看法。這四段感情有的使方鴻漸情迷意亂、有的使他猶豫不決、有的使他一心向往、有的使他逃之夭夭,這四段感情也象征著放縱、傳統(tǒng)、理想和世俗。作者對鮑小姐的描寫象征著男性對女性肉體的欲望。唐曉芙為人單純可愛,對待感情專一,擁有一個潔白無瑕的真心,對唐曉芙的描寫象征著男性對待純潔專情愛情的渴望。蘇文紈有知識有文化,家底殷實,方鴻漸認為得到蘇文紈就能平步青云,蘇文紈是金錢利益的象征,對蘇文紈的描寫象征著男性對待功名利祿的追求。孫嘉柔性情敏感善妒,婚后受家庭瑣事而變得更加野蠻,使方鴻漸日久生厭,對孫嘉柔的描寫象征了男性對待婚姻生活的想法。
《圍城》的思想主題寓意深刻,將社會比喻成一座城,人被困在城里出不去,也將圍城比作婚姻,比作一切制約人類發(fā)展的因素,在這座圍城中,將人類的劣根性進行描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陋習,也將文學作品上升到另一個高度,更具體的凸顯小說的主題思想。作者在文章內容上進行象征性的描寫,也在人物的命名上也做了象征意義的描寫,方鴻漸這一名字的命名,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主人公的人生發(fā)展軌跡與最后的結局,在文章中一些事物的描寫也存在著象征意義的寫法。
(二)精妙絕倫的比喻
《圍城》中的比喻手法形象生動,并且具有特殊性、獨創(chuàng)性以及幽默性,作者將毫無關聯(lián)的事情通過比喻的手法串聯(lián)起來,為讀者營造一個想象的空間,文章中大量使用比喻的表現(xiàn)手法,幽默的語言表達能力,使文章具有趣味性,獨創(chuàng)的比喻手法更是文章中的出彩之處,比喻的手法使文章通俗易懂,使人物的形象生動具體,人物心理活動更加深刻,對讀者來說具有深刻的意義。錢鐘書在《圍城》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進行描寫,并將多種比喻手法交匯使用,作者主要對人物的形象使用較多的比喻手法,豐富了人物性格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圍城》中使用的比喻高達七百多條,其中描寫人物的比喻有兩百多條,比喻貫穿文章,形象生動的刻畫人物和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是錢鐘書文章的特點,文章中除了明喻、暗喻以及借喻外,還有博喻、較喻、曲喻、反喻、引喻這些修辭方法穿插在文章中,將修辭方法擴展到極致,豐富多彩、新穎有趣的修辭方法,為讀者帶來了視角盛宴,同時也增加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1.幽默式比喻
錢鐘書擅長詼諧幽默的敘事風格,拜讀他的作品可以使人心情愉悅,身心放松,在進行比喻的同時揭露社會上的陋習以及人性的丑惡,在主人公方鴻漸與鮑小姐約會時展現(xiàn)的語言上的幽默,形容吃食時運用的比喻,讓人捧腹大笑。在描寫人失戀后的心情刻畫上,也采取了幽默的修辭手法,向讀者展現(xiàn)了人生世態(tài),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到有趣的同時,感嘆作者睿智的頭腦和有趣的靈魂,小說的刻畫細致生動,詼諧搞笑,幽默的修辭手法為小說增添了趣味性。錢鐘書的語言特殊,作者能夠敏銳的發(fā)現(xiàn)或自創(chuàng)新的詞匯對文字進行創(chuàng)作,語言辛辣直白,具有諷刺性,在小說中對于韓學愈的描寫極具代表性,作者用諷刺意味明顯的辛辣詞匯描寫韓學愈這一人物形象,用青蛙蒼蠅等詞匯比喻對這類人的憎惡,也彰顯了對舊社會的痛恨。
2.文學式比喻
《圍城》中的比喻手法無不彰顯著作者睿智的頭腦、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以及扎實的文學基礎,小說涉獵了宗教、科學、哲學、民間故事等情節(jié),不得不感嘆作者淵博的知識,在借鑒典故上也是信手拈來,在文章中作者將比較難讀懂的知識或不容易理解的事物通過比喻的表現(xiàn)形式加以文字的借鑒,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作者用數(shù)學的原理來比喻愛情的過程,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浪漫情懷,也能更加直觀的了解故事發(fā)展走向以及人物心理的發(fā)展變化,讓讀者深入理解文章并感悟文章背后的意義。
(三)幽默詼諧的諷刺
在《圍城》中最重要的語言藝術就是諷刺性語言,作者在使用諷刺性語言的同時又加入自己的自創(chuàng)意識,不但不嚴肅,反而有了詼諧幽默之感,作者對人物進行諷刺性的描寫,實則時對但是社會知識份子的嘲諷,在文章中大量運用嘲諷的語言藝術,實則都是對社會與現(xiàn)實的諷刺,這樣的手法可以將諷刺的效果達到最大化,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讀者在閱讀中增加樂趣。
1.自諷式諷刺
錢鐘書使用諷刺手法的多樣性、復雜性以及變換性,使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上也有所不同,所表達的意義也會有所改變,自諷就是對自己進行自我嘲諷,自諷形式多樣化,在文章中對當代社會知識分子精神上的空虛采取語言上的自諷,可以更加直觀的展現(xiàn)特征。在文章中主人公方鴻漸經常會使用自諷的方式,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感情中遇到糾紛、工作中遇到瓶頸時都會使用自我嘲諷的方式,來排解內心的壓抑與糾結,人生的不順遂,他更多的是抱怨、矛盾與絕望,不會努力奮斗走出困境,他的心態(tài)消極,性格扭曲,在婚姻失敗后,他又通過自諷形式進行自我救贖,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而購買假文憑,無不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人們虛榮心的通病,錢鐘書在文章中主要諷刺的人物就是方鴻漸,作者通過比喻的手法在語言上進行諷刺,通過對主人公的諷刺體現(xiàn)了他對當時社會的暗諷,體現(xiàn)錢鐘書的諷刺藝術。
2.多樣性諷刺
《圍城》中作者的諷刺語言多變,作者通過暗諷的形式對人物的形象以及心理活動進行描寫,加以生動幽默的語言將人物的性格特點描寫的惟妙惟肖,在文章中無形地諷刺了書中人物,也對當代知識分子的無能進行嘲諷。語言是表現(xiàn)情緒的途徑,《圍城》中有太多的諷刺性語言,雖然諷刺但卻有趣,利用反語的描寫使讀者印象更加深刻,作者文化底蘊豐富,在給讀者帶來視覺盛宴的同時又揭露了社會的弊端,絕妙的諷刺藝術表現(xiàn)手法使文章讀起來通俗易懂,凸顯文章的內涵。作者以主人公的視角描寫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知識份子存在的問題,更加深了文章的諷刺藝術。
(四)富有內蘊的議論
在《圍城》中,穿插著許多議論的寫作手法,其議論的手法和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能夠做到夾敘夾議,通過議論的寫作手法對人物以及景物的描寫,將他們的精髓表達出來,體現(xiàn)了文章的藝術效果。
1.評點式議論
錢鐘書充分運用評論的特征,在行文中添加簡評,在敘述某一件事物時使用間評,作者運用獨特的寫作藝術手法,語言犀利,一針見血的揭露事物本質。在文章中類似評點式的議論手法有很多。在文章第三章中描寫方鴻漸親吻蘇小姐時就運用了評點式議論,方鴻漸對蘇小姐并無喜愛之情,只是經不住誘惑親吻了蘇小姐,作者議論道:鴻漸一溜煙跑出門,還以為剛才唇上的吻,輕松得很,不當作自己愛她的證據(jù)。好像接吻也等于體格檢驗,要有一定斤兩,才算合格似的。作者一語道破親吻的本質,由親吻的畫面轉向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讀者對人物的內心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類似如此的評點式的議論,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從人物內心世界出發(fā),將人物內心的情感與想法表達出來,是敘事文字不能替代的。
2.借題發(fā)揮式議論
在文章中錢鐘書針對社會中某一現(xiàn)象做議論時,能夠圍繞事物本質,對事物進行大范圍的議論,一語雙關旁敲側擊,看似平淡無奇或是詼諧幽默的文字,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在第六章描述三閭大學教授時就運用了借題發(fā)揮式的議論手法,描寫政治系教師開會時的場景,一屋子的煙,方鴻漸說“政治家聚在一起,當然時烏煙瘴氣”,就這一句話便能體現(xiàn)出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迂腐。借題發(fā)揮生動的對當時社會的弊端進行嘲諷,使讀者浮想聯(lián)翩。
具有諷刺意義與現(xiàn)實批判意義的雙重意義的著作就是錢鐘書的《圍城》這篇著作,作者將圍城比喻成生活中各項阻礙人類發(fā)展與導致人類失敗的因素,并在作品中得以升華成為人類的精神世界,作者創(chuàng)造的城中,有著人類的劣根性,有著人們?yōu)槔硐電^斗的過程,盡管失敗,有著人們在現(xiàn)實中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失望絕望的無助,困在自我精神世界里無法自拔的狀態(tài),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對中國本土文化的沖擊帶來不小的波瀾,小說中的人物也是代表著當時社會人類的寫照,小說中事物的描寫和對社會環(huán)境的描述,都可以轉化為現(xiàn)在環(huán)境,這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可以了解當時的年代發(fā)生的事情,以及當時社會人們的思想和心理活動,知識分子在當時社會上的生存狀態(tài),他們精神上的缺失,導致人性的扭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人深思。在小說中作者披露了封建思想制約人們發(fā)展的因素,但是作者并不是反對封建思想,而是揭露現(xiàn)實的種種問題,也是對現(xiàn)實的抨擊?!秶恰分姓Z言藝術的多樣性,讓讀者耳目一新,必將對后世的創(chuàng)作起到促進作用。
三、錢鐘書《圍城》的意象及象征意義
(一)《圍城》的意象
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其最為凸顯的審美特點以及美學內蘊就是作品的主題,這部作品具備著象征性架構的隱喻,圍城這一詞匯可以作為名詞,主要是指范圍和有制約的地方,但是圍城也可以作為一種詞組,可以將其用作比喻婚姻的制約,未進城的想進城,進了城的又想出城,可以將其引申為個人的天地,比喻人和人之間的隔閡和孤寂之感,還可以象征著人生命運的無常,以及人們生存的困境,就如同作品當中的主人公方鴻漸一樣,他面對愛情無所適從,他面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更是無法掌控。
小說之所以命名為《圍城》,主要是在作品當中設定了人們無法規(guī)避的環(huán)境危機和認知,《圍城》這部作品的整體架構就像一張大地圖,作者以留學回國的留學生作為主要的分析對象,從游輪這一介質入手,經過數(shù)十日的海上航行,終于到達了上海,而后向內地進行移動,從上海途經寧波、金華等地,直到三閭大學,再從三閭大學到上海,這一張地圖當中,每一個點都可以稱之為圍城。小說的主人公方鴻漸就是進入圍城,離開圍城的循環(huán)往復當中運行,從自己的教育到愛情,從事業(yè)再到婚姻,這四大人生價值在方鴻漸的身上逐一彰顯,并都以失敗告終,從這也能夠看出,在當時社會背景條件下,即便有著較高的物質文明,可是卻無法提供給人民安身立命的資本,也就是精神的信仰以及存在的價值。在當時的社會之下,殘酷的競爭和人和人之間的隔閡,致使了人生價值的消解,使得人類逐步陷入到了生存危機當中,《圍城》這部作品借助方鴻漸的一生軌跡,闡述了圍城的思想內蘊,在作品當中暗示著對于人類命運的哲學思考,在二十世紀初期,現(xiàn)代文明的擴張使世界整體的聯(lián)系在一起,每一個民族都在面臨著共同的問題,也就是精神和信仰的缺失,命運的盲目性以及未來的不可掌控性,使人類的境況更加的困惑,個體形成了極強的孤獨感和迷惘之感,再加之在當時社會背景之下,中國處于十分動蕩的時期,這一種環(huán)境致使了人人自危的情緒形成,適者生存的背景之下,只剩下了人和人之間的欺騙、嘲諷、暗算。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的知識分子成為現(xiàn)代西方文化的犧牲品,不論是非,毫無分辨能力,在這種文明當中,方鴻漸無法探討人生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們的心里逐漸變得麻木不仁,精神迂腐。
首先,圍城這部作品對傳統(tǒng)愛情的特點進行了全盤的否定。在傳統(tǒng)的文學當中,愛情是永恒且長久的。不是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作者將愛情融入到了世俗的現(xiàn)實生活當中,在錢鐘書的創(chuàng)作之下,傳統(tǒng)文學當中的愛情特點逐漸被消解,更多的是體現(xiàn)出愛情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悲劇性和可悲性。在作品主人公方鴻漸的生命當中,曾經有四個女人上演了爭奪方鴻漸的愛情戲碼,方鴻漸是給予這四個女人愛情的載體。周經理的女兒是最先闖入方鴻漸的世界當中,但是由于方鴻漸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想要拋棄周經理的女兒,可是方鴻漸的父親家書一封及時的使方鴻漸摒棄了拋棄周經理女兒的想法,但是感嘆年華早逝的她,不得不提出離開;而在回國的游輪之上,鮑小姐走入到了方鴻漸的生命當中,方鴻漸無法抵擋住鮑小姐的情感,二人在游輪上偷情,而后方鴻漸被鮑小姐拋棄,方鴻漸在一邊感嘆女人是可怕的,一邊又像阿Q式的自我安慰“或許自己還占了他的便宜。”從這里也能夠彰顯出男主人公方鴻漸在情欲的驅動之下自身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并且更是能夠彰顯出其性格的軟弱;蘇文執(zhí)對方鴻漸一往情深,蘇文執(zhí)的愛是執(zhí)著和霸道的,蘇文執(zhí)之所以選擇方鴻漸,主要是由于在自己周圍沒有更合適的人選,而且方鴻漸并不討厭自己,在經濟上較為充足,但是這一種單方面的愛,再加之用金錢衡量的愛情導致二人的感情逐漸破裂,只是維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而蘇文執(zhí)在答應曹元朗的求婚之后,便結束了這一份感情;唐曉芙可以說是方鴻漸的摯愛,唐曉芙的出現(xiàn),使得方鴻漸重燃了愛情的期盼之情,二人的感情刻骨銘心,方鴻漸深愛著唐曉芙,可是卻由于蘇文執(zhí)的挑撥離間,因為一些誤會被迫分手,即便二人都十分痛苦,可是一年之后,有人再次提起唐曉芙,方鴻漸感覺恍如隔世。
對《圍城》這部作品當中男女的愛情進行分析能夠看出,這一些人戀愛的失敗,并不是源自于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是男女雙方情感的溝通不暢,致使愛情的失敗,在這當中,愛情傳統(tǒng)的神圣性和長久性被抨擊的體無完膚,永恒成為了諷刺,這里也并沒有像梁山伯和祝英臺那般千古絕戀,有的只是凡塵中男女為了生存權利、虛榮所做出的抉擇。
其次,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消解了傳統(tǒng)愛情當中男女山盟海誓的情感狀態(tài),在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當中,有關于愛情的描寫,都是男女你濃我濃以及山盟海誓,而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相愛的男女并沒有彰顯出傳統(tǒng)文學作品當中愛情男女的情感狀態(tài),他們的內心是相互對立且有隔閡的,無法做到合二為一,在愛情當中都是存有懷疑和欺騙的。方鴻漸對蘇文芝說道“要奉陪你,就怕沒有福氣呀?!边@句話是方鴻漸拒絕蘇文執(zhí)的委婉托詞,而蘇文執(zhí)卻誤會了這一句話的內涵,她誤會方鴻漸是深愛她的,她以為自己的魅力吸引了方鴻漸,于是蘇文芝便更加沉浸于自我的愛情幻想當中,更是期待著方鴻漸能夠來到自己的身邊,于是方鴻漸的逃避和躲閃,通通都被蘇文執(zhí)誤會成為愛情當中的羞澀和深情。
(二)《圍城》的象征意義
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作品的主人公方鴻漸持續(xù)不斷的想要沖出這一座圍城,而被迫無奈又進入到了另一個圍城當中,從婚姻到人生的圍城,方鴻漸的人生和他的想法一直是背道而馳的。方鴻漸最初并不想結婚,可是父親卻強迫他結婚,但是因禍得福,獲得了留學的機會,而方鴻漸并不想出國留學獲得學位,但是在父親和岳父的強迫之下,迫于無奈,只能購買假文憑欺騙他人。在愛情方面,方鴻漸并不喜歡深愛自己的蘇文執(zhí),愛上了溫柔伶俐的唐曉芙,而后由于蘇文執(zhí)的挑撥離間,選擇分手。到了三閭大學,他并不想在自己履歷上添寫假的文憑,想要獲得心靈的解脫和平衡,可是卻受到了同樣是克萊登大學博士外文系主任韓學愈的擠兌和嘲諷,由此也能夠看出在主人公方鴻漸的一生當中,時時刻刻都體現(xiàn)出圍城的無奈和圍城的困惑。
在愛情當中,方鴻漸一直在尋找自己感情的寄托,可是卻又處處碰壁,無疾而終。在出國前,他和周小姐的婚約是愿意和不愿意的困惑;在回國的船上,他和鮑小姐偷情,而后被拋棄,這是愛情得而復失的困惑;方鴻漸和蘇文執(zhí)的感情若即若離,這便是愛和不愛的困惑;方鴻漸和唐曉夫的相愛,在蘇文執(zhí)的挑撥離間之下,并陷入到了愛而不得的困惑;但面對孫嘉柔的婚姻當中,是結婚又離婚的困惑。在職業(yè)的圍城當中,方鴻漸處處體現(xiàn)出了得與失的困惑,在回國的前夕,在岳丈的幫助之下,方鴻漸在點金銀行做名臨時工,因為過于自由,惹怒了岳母,被趕出家門,在失去戀人和失去事業(yè)的雙重打擊之下,跟隨他人離開上海,歷經險阻,又沖進了另一座圍城,也就是三閭大學,在三閭大學任教的時間當中,方鴻漸受盡了嘲諷和歧視,別無他法,方鴻漸只能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而后在上海謀求職業(yè),又主動辭職工作,他又打算離開上海,遠赴重慶,但是等待他的只有是各種圍城。
在作品當中,錢鐘書先生借助方鴻漸的命運和人生闡述了圍城這一意象,方鴻漸的人生到處都是圍城,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于人性以及命運的考量,不論是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方鴻漸,還是立足于文化語境的方鴻漸,都無法脫離圍城的人生命運,在圍城當中,各色人物盡情演繹,是生命存在過的真實還原。在作品當中,圍城二字所闡述的不只是方鴻漸人生當中無法逃避的困境和束縛,還是整個現(xiàn)代人生的困境。作者通過方鴻漸的圍城來揣摩現(xiàn)代文明的危機,以及現(xiàn)代人生的困境,進一步反思人性和人生的問題,所以《圍城》這部作品在藝術世界當中有著十分鮮明的象征性,并且這一種象征性也上升到了另一個角度,使人們更加深入的感受到作者對于現(xiàn)代文明以及現(xiàn)代人生的進一步思考,并且對于人類的生存狀況以及國民劣根性這一問題的反思。
四、錢鐘書《圍城》的思想內蘊
(一)立足于高角度審視世界
在中國近代社會時局復雜,社會動蕩不安,致使了國人持續(xù)不斷的去探討救國的辦法,現(xiàn)代文學也有此誕生,并且和這一種思想密切的聯(lián)系在一起。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作者攻塑造了七十多位人物形象,展現(xiàn)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百態(tài),可是在作品當中,主要是以留學歸來的知識分子作為主要的描寫重點,這些人物生活在國難當頭的社會,但是,他們只是空有救國的思想,但是缺乏實際行動,救國的思想以及時代的重任,轉眼便消失的無影無蹤,他們接受到的學問和時代的責任相脫離,彰顯出致命的劣根性,也就是精神層面的高度空虛,在內心深處極度卑微。例如,大學校長念念不忘下級的妻子;訓導長思想齷齪;政治系的主任相親時卻喜歡上紅娘等等,在這當中這一些知識分子并沒有精確的人生目標,也沒有人生的理想,他們并沒有為國家的興衰感到擔憂,而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為了一己私利而爭論不休。女博士可以墮落為走私犯;在國外宣揚抗日的沈先生回國之后成了漢奸,這一些人缺乏報國的志向,不學無術,這樣的知識分子是無法擔任其治國救國的重任。
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方鴻漸是這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在作者的創(chuàng)作之下,方鴻漸生存在中西方交流和碰撞的夾縫當中,他的命運令人感嘆,方鴻漸在外留學幾年,但是并沒有成功的獲取學校的文憑,回國之后,在求職路上更是慘遭失敗。方鴻漸內心有著良知,可是卻生性膽小懦弱,極度自卑,只能唯命是從,隨波逐流,逐步走向人生的失敗,像這一種對于社會來講毫無用處的知識分子,對于國家以及民族的復興更是毫無作用可言。將《圍城》這部作品和同時代的作品進行比較,《圍城》這部作品并沒有將過多的文字立足于抗日戰(zhàn)爭的角度上,而是將創(chuàng)作的角度轉向知識分子的親情,愛情以及人生的悲劇上,錢鐘書加大了筆墨描寫了這一些人物的自私自利、虛偽的內心和病態(tài)的心理。
錢鐘書先生知識十分淵博,具備十分扎實的文學功底,這一種扎實的文學功底使錢鐘書面對事情時有著特有的思想認知,這也形成了其特有的審美個性。錢鐘書的創(chuàng)作和五四時期的貧民文學大相徑庭,《圍城》這部作品作為主要的貢獻,就是深入的拓展和深化了魯迅所開拓的改善國民劣根性的主題,由對基層人民的闡述轉向了對于上層知識分子精神層面的分析。除此之外,錢鐘書在文章當中,通過對這一些知識分子,留學生等等內心思想的描寫和刻畫,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實施批判,更是對新文化進行了批評,他認為新文化有很多不足,尤其是從西方照搬過來的西方文化。這一創(chuàng)作的角度和其他作家有著明顯的差異性,錢鐘書先生的批判視角立足于較高的角度,在創(chuàng)作時十分從容,展現(xiàn)出自身對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知識分子的探討。
(二)對封建文化的批判
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除了批判知識分子崇洋媚外的精神缺失之外,對封建文化也進行了諷刺和批判。在作品當中著重體現(xiàn)了在舊中國時期的文化理念,在當時的文化理念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結合體,在文化當中不僅有西方資本主義的奴役思想,還有著封建主義思想的毒瘤。例如,方鴻漸在回國之后的第一任印象就是回來所碰見的還是四年前的那些人,那些人還是在做著四年前的事,說著四年前的話。即便是在大都市的上海,在兒女婚姻的選擇上依舊會選擇算命先生進行算命,而方老先生還是以重名教作為教子的方法。而方鴻漸在省立中學進行演講時談到了鴉片以及梅毒時,聽眾大多是報以微笑,還有少數(shù)人張開了嘴表示驚訝,甚至還有一些教師皺著眉頭,呂校長在方鴻漸背后更是有警告意味的咳嗽,在演講之后,人們便探討方家公子公開倡導抽大煙等等,而想將女兒嫁給方鴻漸的家庭,更是將女兒的照相以及庚帖要了回去,這也充分能夠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思想的禁錮。即便方鴻漸可以在演講的過程當中提到梅毒和鴉片,可是在其思想上并沒有脫離封建文化的桎梏,方鴻漸自身膽小懦弱,唯命是從,方鴻漸逐漸萌發(fā)的自由戀愛的思想被父親鎮(zhèn)壓之后,他便接受父親娶妻觀的思想,這是一種十分懦弱的體現(xiàn),也正是由于他內心當中無法脫離封建思想所導致的。
《圍城》是對社會文化的一種批判,方鴻漸以及作品當中的其他人物,都是生存在封建文化和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矛盾空間當中。董斜川即便在捷克使館作為參贊一職,可是其內心當中依舊是保存著封建主義的思想,即便時間已經進入20世紀30年代末期,他還一味的感嘆“不須上溯康乾世,回首同光已惘然?!?,保守的思想以及遵從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制是一種歷史的局限性,其只會形成社會的封閉和守舊,導致社會無法進步和發(fā)展,并且也形成了一批自私自利的人文敗類,身為軍事參贊的董斜川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期,并沒有思考迎敵的對策,更加沒有上陣殺敵,而是躲在后方只會跌跌不休的發(fā)著牢騷。
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錢鐘書不單單將封建主義思想荼毒人民群眾以及知識分子的方方面面描寫的非常細致,并且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形成的消極影響進行了探討,這部作品是一部充滿尖銳的諷刺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杰作,在作品當中對舊社會進行了真實的還原,體現(xiàn)的是中國在當時社會背景條件下某一些人物的精神、思想等,在《圍城》當中,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知識分子病態(tài)的心理進行了描寫和分析,對于封建主義文化實施了尖銳的批評。
(三)對崇洋媚外的批評
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不只有對精神病態(tài)的知識分子進行了細致的描述,還從特有的文化視角闡述了形成這一種變態(tài)人格的主要因素,并對病態(tài)的知識分子進行了沉痛的批判。
《圍城》這部作品所描寫的是當時社會背景之下,上層人士即便形形色色,可是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在精神上有著極強的崇洋媚外的癥狀,缺乏對本國文化的認同和肯定。在作品當中,方鴻漸是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可是畢業(yè)之后選擇去西洋留學,一個學習中文的學生為何要出國進行深造?錢鐘書先生在作品當中對此進行了闡述,在作品中指出學習中文的人要出國深造,主要是由于其他科目類似數(shù)學、物理、法律等等都是從西方國家輸入我國的,當時社會背景之下,上層社會的知識分子十分認同外來文化,即便國文是國貨土產,可是還需要外國招牌,只有這樣才可以維持在當時社會之下的地位。
錢鐘書先生在對此因素進行論斷時精妙絕倫,十分細致化的闡述了中國人崇洋媚外的精神缺失,在當時的社會背景條件下,不論你是否上過學,有沒有學問,可是只要你有出國留洋的經歷,就意味著和他人與眾不同,所以方鴻漸的丈人在得知方鴻漸在國外學習博士的消息之后,馬上便在報紙上進行了新聞發(fā)布,由于這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可以光耀門楣,還能夠體面的炫耀。而正是因為方鴻漸是留洋的博士,因此在回鄉(xiāng)的時候受到了重視和隆重的接待,方鴻漸在火車站下車之后,方老先生、方鴻漸的三弟以及其他親戚朋友們都在月臺上等候,迎接方鴻漸,并且大家都贊美方鴻漸,而出了站臺,就被站外的兩名記者拉住訪問和拍照,而在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后,記者再次上門拜訪,并且還有中學的呂校長前來邀請方鴻漸去學校進行演講,方鴻漸逐漸成為了當?shù)氐拿恕?/p>
在《圍城》這部作品當中,不只是方鴻漸由于有了留學的經歷,受到了家人的重視和家鄉(xiāng)的禮遇,在作品當中的其他人,例如曹元朗,韓學愈等人都是有著留學的經歷,這一些人利用人們崇洋媚外的精神缺失,用自己的留學經驗,欺騙他人,欺騙自己,韓學愈文憑即便是假的,可是其也是洋東西,并沒有人去鑒別其真假,于是韓學愈憑借這一張假文憑獲得了教授的頭銜,并且也做上了系主任的位置。他為了娶白俄老婆更是冒充自己是美國的公民,因為美國要比白俄更加有底氣;而曹元朗平日里仗勢欺人就是由于其有留學的經歷,他總拿牛津和劍橋作為欺負他人的幌子;褚慎明自認為是哲學家,主要是由于他有著三四十封洋人的回信。這一種崇洋媚外的風氣席卷了社會上層的知識分子當中,并且就像一顆毒瘤一樣,擴散到社會的各個角落當中。美國洋行買辦張吉民總是將自己僅會的幾句英語作為榮耀,因此在說話時都會夾雜著一些英文,作者對此也進行了批判和嘲諷,張吉民只有一個女兒,所以用心栽培他的女兒,讓女兒在教會學習西洋本領,在美容院理發(fā)獲得西洋的時髦感,張氏夫婦崇洋媚外的心理體現(xiàn)在了各個方面,甚至在為女兒選擇女婿時,就說出要選擇一個有著留學經歷的洋博士,而作者更是借了方鴻漸之口諷刺了張吉民是一個崇洋媚外的俗人。
沈太太是作品當中是一個剛從法國回國不久的女人,在說話當中通常會夾雜一些法語,這也是作者所批判和嘲諷的對象,作者借用方鴻漸的內心感受,體現(xiàn)出對于沈太太的厭惡和不滿:“把巴黎大萊場的臭味交響曲都帶到中國來了?!背酥?,作者還借助了人物形象的描寫,對沈太太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總體而言,錢鐘書所創(chuàng)作的《圍城》這部作品,以辛辣的諷刺對崇洋媚外的人進行了批判和嘲諷,將這一種病態(tài)的心理在社會當中形成的不良影響進行了細致化的闡述,不止如此,作品還闡述了社會上層知識分子之所以形成崇洋媚外心理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中國在當時長時間處于半殖民地社會,這也為知識分子在精神以及思想層面帶來了一定的奴役和創(chuàng)傷,在作品當中所描繪的知識分子幾乎都是十分病態(tài),且心理是畸形的,這一種病態(tài)的人物形象,正是當時畸形的社會背景所導致的,這也是這部作品最為深刻的意義所在。
結語
綜上所述,縱觀《圍城》這部作品,主要是通過方鴻漸這一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了其人生的困境,即便在作品當中主要描寫的是方鴻漸的人生以及戀愛軌跡,可是其彰顯的是主人公人生命運的圍城狀態(tài),更是體現(xiàn)了人類在愛情以及婚姻生活當中的圍城狀態(tài)。作者立足于嶄新的哲學高度,俯瞰人生,體現(xiàn)了人生不可抗拒的因素,給予作品更加深刻且豐富的內涵和啟迪。在作品當中,作者還塑造了很多社會上層的知識分子形象,在客觀描述當時社會背景的環(huán)境之余,闡述了在動蕩不安的社會當中一些黑暗的現(xiàn)象,以及上層社會知識分子精神的腐朽以及價值的缺失,批判了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墮落的形象,批評了導致這一些知識分子墮落的社會以及社會的文化?!秶恰愤@部作品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思想內蘊,不只是透露出作者對知識分子的反思,對人生的認知,更是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社會文化的反思。
參考文獻
[1]胡爽爽.論《圍城》中“感時憂國情結”的多維深度性[J].名作欣賞,2021(17):113-114.
[2]劉崧.《圍城》比喻修辭的表現(xiàn)原則與結構功能[J].美與時代(下),2021(05):95-99.
[3]張雨琦.圍城猶存,不必糾結進退 希望仍在,人生始終精彩——讀錢鍾書《圍城》有感[J].作文通訊,2021(10):72.
[4]潘月.探究錢鐘書《圍城》中的語言藝術[J].戲劇之家,2021(14):190-191.
[5]劉瑩.欲望與厭倦——淺析《圍城》的悲觀主義情緒[J].青年文學家,2021(11):45-46.
[6]劉穎.在困境中超越——《圍城》的困境解讀[J].青年文學家,2021(11):47-48.
[7]高雅涵.文學作品賞析之《圍城》[J].散文百家(理論),2021(04):53-54+56.
[8]楊國祥.淺談《圍城》的人文關懷[J].今古文創(chuàng),2021(12):7-8.
[9]朱峰.《圍城》文學作品賞析[J].青年文學家,2021(09):38-39.
[10]黃福享.小說《圍城》的思想和藝術探究[J].今古文創(chuàng),2021(11):6-7.
[11]萬娜.文化“圍城”中的幸存者——方鴻漸[J].牡丹,2021(04):32-33.
[12]林才鈞.錢鐘書《圍城》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名家名作,2021(01):90-91.
[13]吳安迪.錢鐘書《圍城》的諷刺藝術與主題揭示探究[J].今古文創(chuàng),2021(02):8-9.
[14]黃詩羽.淺析《圍城》中的諷刺藝術[J].今古文創(chuàng),2020(48):4-5.
[15]馬玉蓮. 《圍城》比喻辭格的維譯研究[D].喀什大學,2020.
[16]劉玉鳳.社會學視角下《圍城》的主題意蘊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4):9-10.
[17]管冠生.汪太太是個“人物”——《圍城》探秘之三[J].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02):99-105+107.
[18]汪小翠.在困境中超越——《圍城》的困境解讀[J].科技資訊,2020,18(10):242+244.
[19]黃俊輝,陳力信.淺析《圍城》的結構模式及其審美意蘊[J].新西部,2020(08):119-120.
[20]許楠.比較視域下的《圍城》與《傲慢與偏見》之婚戀觀[J].名作欣賞,2020(08):54-56.
[21]徐碩. 生存的困頓和尷尬[D].青島大學,2019.
[22]曹陽. 順應論視角下社會身份建構研究[D].喀什大學,2019.
[23]鐘溢,郭輝.我國近現(xiàn)代婚戀倫理的研究——以《圍城》為例[J].大眾文藝,2019(07):214-215.
[24]孫馨. 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圍城》中的言語幽默翻譯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7.
[25]張玉慧. 意象圖式視角下《圍城》中的情感隱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