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英 王亞東
摘? 要:程序設計類課程是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程序設計能力,對其邏輯思維進行訓練,使學生達到新課程教育標準。文章以此為背景,首先分析了程序設計類考核現(xiàn)狀,其次說明了考核內(nèi)容,最后以現(xiàn)存問題為導向,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例如,應用在線考核模式、優(yōu)化考核設計流程和健全考核機制。隨著上述措施得以落實,程序設計類課程考核工作質(zhì)量大幅提升,其他教師可對此進行借鑒或參考。
關鍵詞:程序設計類課程;過程性考核;課程設計;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0-0061-04
Abstract: Programming course is the basic theory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major, which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gramming ability, train their logical think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meet the new curriculum education standards. Taking this as the background, 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gram design assessment, then explains the assessment content,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example, applying the online assessment mode, optimizing the assessment design process and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the quality of programming course assessment work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other teachers can learn or gain reference from it.
Keywords: programming courses; process assessment; course design; evaluation
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落實,對程序設計類課程進行設計,使其具有更完善的考核機制,成為教師主要工作內(nèi)容。對考核工作加以落實,有助于教師明確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識別。近幾年,過程性考核方法在教學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為教學設計與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徑,本文以程序設計類課程為主體,圍繞過程性考核方案的落實方法展開了研究,具有突出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程序設計類課程考核設計現(xiàn)狀
(一)考核現(xiàn)狀
程序設計類課程包括C語言設計、C++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等內(nèi)容,是計算機管理和軟件工程專業(yè)學生必修的課程[1]。在傳統(tǒng)模式下,部分高校選擇利用學科期末成績對程序設計類課程進行考核,該種考核方式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足。平時成績在課程考核中占比較低,部分學生未能對課堂學習給予足夠重視,存在考試前背題、刷題的情形。傳統(tǒng)考核方式對學生日常學習行為缺乏約束,學習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極易產(chǎn)生考試成績與學生真實能力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的問題。
程序設計類課程是強調(diào)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在過程考核中,應對學生提出以下要求:其一,掌握程序設計理論思維;其二,能夠獨立完成設計項目。新時期,大部分高校開展的程序設計類課程,均對學生理論和實踐進行培訓,并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通過將過程性考核方案應用在實踐中的方式,為學生綜合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但是在課堂教學和成果考核中,普遍存在學生學習能力不足、未能根據(jù)課本要求完成項目設計任務的情況,導致這一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是學生理論知識掌握不透徹,沒有將程序語言設計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統(tǒng)一起來,預期學習效果未能充分發(fā)揮。由此可見,現(xiàn)階段的主要任務,便是對程序設計類課程考核中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通過構建針對性解決方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二)主要問題
1. 評價模式落后
在課程考核設計中,受到考核模式限制,大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未能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事實證明,該問題長期存在會影響學習效率和學生進步?,F(xiàn)階段,應用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的考核方式為成績評價法,要求教師選取學生日常成績和期末成績,按照一定比例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該模式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具體表現(xiàn)為:未能重視過程性考核模式應用,使教學評價有失公正。
2. 流程不合理
目前,教師在開展程序設計類課程考核與評價中,較易出現(xiàn)流程設計不合理、缺乏過程評價和實驗評價的問題。程序設計類課程的理論知識點較多,要求教師在有限的課時中,依次完成理論知識講述、實驗設計和專業(yè)素質(zhì)等教學內(nèi)容,并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其工作量有目共睹。此外,既有考核流程與學生發(fā)展的匹配性存在較大差異,未能對學生進行全面開發(fā),同樣是程序設計類課程考核流程不合理的表現(xiàn),應引起重視。
3. 考核機制不完善
現(xiàn)階段,針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成績評價法,考核機制較為單一,未能融入過程性考核因素。教師在組織學科考核與評價中,更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和編程能力進行考核,而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若上述問題在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長期存在,將給學生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雖然能夠對課本知識點進行應用,但無法對知識面進行拓展,存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