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 要:思政教育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經濟學學科的特點,構建經濟學原理的思政邏輯。思政教育與經濟學原理專業(yè)知識教育應是有機結合,并能夠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環(huán)節(jié),從而完善經濟學原理思政邏輯的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建設。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采用形成性評價體系和總結性評價體系;通過相應場景設置、案例的導入和課外作業(yè)、課外實踐安排,提高利用經濟學理論解釋現實、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通過經濟學思維與思政教育互動塑造,從而最終實現課程體系的開放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完整性和創(chuàng)新性。
關鍵詞:思政教育;經濟學原理;融合;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0-0043-05
Abstract: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directed by Marxism.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economics education in order to build the economics educ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logic. Both of them can be coordinated in the course objective, course contents and teaching model, only by this way can the course innovation of economics education under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al logic be set up. The course should put emphasis on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flexibility, take the processing assessment system into account, and introduce related cases study and practical arrangement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the economic theories.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s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can achieve the course system innovation because of the openness, completeness and scientific nature.
Keywords: political education; Principle of Economics; integration; course system
經濟學原理是一門講授經邦濟世、強國富民的科學。思政教育是教育的根本,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所有的知識都是無用的。思政教育與經濟學原理專業(yè)知識教育有機結合,并能夠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課程體系,從而完善經濟學原理思政邏輯的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建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理念。幫助學生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愛國、誠實、守信與社會責任感,具備商業(yè)道德等正確的道德觀,以及不斷進取、創(chuàng)新合作的人生觀。
一、經濟學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的重要性
關于經濟學教育與道德教育、思政教育的關系,學者們進行了相關的研究。
喬洪武,郭亮,葉雨晴提出,傳統(tǒng)西方經濟學理論以假設為前提,建立模型,進行數學推導并選取經驗數值進行驗證。其主要理論突出反映了數理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是經濟學知識也應包括經濟倫理的教育。作者認為道德認知和行為價值判斷等倫理思想與經濟學本身是并存且相互包含的。經濟倫理教育的關鍵是在介紹西方經濟學流派或代表人物的思想觀點時,拓展學生掌握各流派或代表人物的思想淵源的倫理基礎和倫理特色[1]。
李程認為道德教育對經濟學教育具有極大的重要性。道德教育需要貫穿于大學經濟學教育的始終。應在課程設置中為道德教育分配時間。用經濟學的思維教育學生理解道德。講解道德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時,應強調發(fā)展經濟學和倫理經濟學的觀點。從而在我國高校的經濟學教育中,使學生學到生存能力的同時,具有健全的人格[2]。
儲麗琴,孟飛提出,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才能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但是,當前本科教學體系中,專業(yè)課程教學與思政課程教學相互割裂的問題卻是突出存在的。在教學理念方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和經濟學思維能力,同時要以馬列主義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在教學內容方面,微觀經濟學學習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滲透、互為機理。在教學方法方面,通過混合式教學法結合專題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以及第二課堂來幫助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豐富性、生動性和有效性[3]。
馬艷艷,任曙明通過構建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以及評價機制創(chuàng)新的三位一體路徑安排,完善了通識課程思政教育考核評價機制,基于此路徑安排,可以解決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兩張皮的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堅定社會主義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4]。
張純記提出,西方經濟學是從西方引入的一門科學。歸根結底,經濟學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并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我國在學習、講授、運用經濟學知識和理論時應時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正確看待西方經濟學,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批判性地學習西方經濟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