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考試作弊事件頻發(fā)。6月7日,湖北考生高考作弊事件引起全網持續(xù)熱議。該考生在接受安檢時,將手機藏于手拿的薄衣內,高舉雙手避開了安檢,違規(guī)將手機帶入考場。考試中將手機藏于草稿紙下拍題,于開考46分鐘發(fā)至某培訓機構尋求答案(未果)。6月14日,江西省2021年專升本考試有關考點作弊事件調查處置情況通報發(fā)布。此次作弊事件中,最牽動社會神經的莫過于監(jiān)考老師和教育咨詢公司相勾結“利用監(jiān)考之便用手機偷拍試題”,且涉及作弊人數多達150余人。我們對事件本身不做過多討論,但作弊現象背后的問題值得關注和思考。在日常學習中,學生抄作業(yè)、考試作弊的現狀如何?對學生的作弊行為如何恰當處置?怎樣進行有效預防?本刊編輯部采訪了一些學生、教師和專家,聽聽他們的看法與建議。
河北 小學生 王藝涵
在我們班里,有個別學生會在聽寫或小考時趁老師不注意翻書、打小抄或偷看旁邊同學的答案,有時沒被老師發(fā)現,有時被老師看到就會挨批。比較重要的考試,比如期中、期末考試,監(jiān)考老師會盯得很緊,還沒聽說有人在大考中作弊。抄作業(yè)的現象比較普遍,之前班里有同學建了一個微信群,有人不愿寫或不會寫作業(yè)時,就讓學習好的同學把作業(yè)拍照發(fā)到群里,一抄了事。后來,班主任在家長會上通報批評了這件事,并要求那些同學把微信群解散了。還有一部分同學做作業(yè)時會通過App搜答案,尤其是在做數學作業(yè)時。對App搜題的方式,我總是不大相信,因為我聽班里一些同學說,他們?yōu)榱藬€積分成為搜題App的會員(便于自己搜答案),常常上傳不確定是否正確的答案。一般遇到不會的題,我還是傾向在學校問老師或同學。
天津 高中生 張斐凡
我認為作弊行為于情于理都是不應該的。在我的班級中,存在同學間互相抄作業(yè)的現象,老師發(fā)現后,通常是讓抄作業(yè)的同學重寫一遍。平時,我們也經常用App搜題。我認為搜題并不一定會助長考試作弊心理,因為搜題并不等于抄。理科的題目我搜得會比較多,都是在自己實在解不出來的情況下才會搜。我覺得最好是自己先把作業(yè)寫完,然后再去搜題、訂正,不理解的地方先嘗試看答案,若看不懂再去請教老師。畢竟搜題軟件只是幫助我們獲取更多信息的工具而已,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運用。
某高校法碩專業(yè)學生 小帆
就在前不久的一場研究生考試中,我所在的考場就有一位考生作弊被抓。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各高校都對考試作弊行為做出了詳細規(guī)定,其中不乏嚴厲的懲戒措施,但在高校中作弊行為仍時有發(fā)生。
我認為,一是大學的教學安排給學生的學習壓力不大,有些學生平時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習慣散漫,對知識的掌握不夠。如此一來,通過考試就有難度,所以一些學生鋌而走險,在考試中作弊。二是相較于中學階段考試考察范圍較為固定、知識量有限,大學考試考查知識面廣且艱深、考試范圍更不明確。這會降低學生通過考試的信心,在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也會發(fā)生作弊的現象。
針對上述兩個原因,我認為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管理與監(jiān)督,通過課堂展示、課堂討論、課后作業(yè)等形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度;二要分散考試壓力,通過設置課后作業(yè)、期中考試、錯峰考試等形式,將期末考試的壓力分散開來,既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復習考試科目,又可避免“一場考試定生死”。
誠信教育不能只為考試而存在
江蘇省無錫市河埒中學教師 戴璇
在日常測試中,經??梢园l(fā)現作弊或想要作弊的學生?,F在的中小學生思維活躍,而且網絡上也有很多“大神指路”,一些學生在考試前便想著如何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獲得更高的分數。打開搜索引擎,搜索“作弊”二字,排在前面的信息竟有不少是教人“如何作弊”的。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誘導,仿佛這件事情很多人都在做,而且還有“經驗”可以借鑒,更加煽動了一些學生想要作弊的情緒。
分析學生作弊的心理,我認為有兩種原因。一是父母過于看重孩子的成績,而學生自知學習成績不行,便想要通過“作弊”獲得高分,以滿足父母的期待。另一種情況則是自己平時不夠努力,考試時焦頭爛額,“作弊”以求高分,換來虛假的心安。不管是來自家庭還是自身的原因,作弊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對現有成績不滿意,還想要更好的成績。從這個角度來看,作弊的學生并未放棄學業(yè),他們還在分數上苦苦掙扎。通過及時引導,相信可以讓他們迷途知返。
對于老師來說,處理學生作弊,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一些作弊的學生明知作弊不對,卻不能面對和接受作弊被抓的后果。所以,為了防止學生做出過激的舉動,我一般會冷處理,等考試結束后,再根據校紀校規(guī)做出相應處理。有些孩子脆弱、敏感,受到誘惑不知不覺做了錯事,并非“十惡不赦”。
治理作弊現象,需各方共同努力。首先,學校嚴管作弊現象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讓學生有面對失敗的勇氣,敢于正視自己的成績。其次,誠信是每次考試前都要強調的話題,但誠信教育不能只為考試而存在,更應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最后,當老師、家長不再“唯分數論”,烏煙瘴氣的網絡輿論被廓清,孩子得到良好的引導,不正之風自然會得到逐步扭轉。
先明確規(guī)則,再用多種方法進行引導
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十中學教師 王艷霞
我授課的班級在平時課堂小考中曾出現過作弊行為。被抓到的學生一般第一句話都是“老師,我錯了”,然后求得諒解。我的處理方式一般是在課后重新對他們進行考核,題型相同、難度加大。如果只是做思想疏導,沒有后續(xù)的懲罰措施,那么學生下次大概率還會犯錯。
從心理層面上分析,作弊行為一般源于無安全感和自卑,而抄襲是一條捷徑,可以快速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從中獲得虛假的安全感。關于如何預防作弊,首先,禁止將手機帶入校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作用;其次,預防作弊應由家校共同參與,進行有效溝通,達成共識;再次,教師可以從心理層面引導學生逐步找到自信;最后,嚴格考風考紀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