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逸飛
諸君,且看今日之中華,大盜移國,四海分崩;西賊日寇,肆意擄掠;神州列土,瓜分豆剖。且問,山河何在?且看,哀鴻遍野。諸君,今日之域中,實誰家之天下?
中華今日之瘡痍,非戰(zhàn)之罪,罪在開門揖盜,不戰(zhàn)而降。庸弱自私的掌權者,他們的血肉被鴉片熏得昏黑,骨骼同那個腐朽的王朝一般垂垂老矣,只需洋人虛槍一晃,便卑躬屈膝、彎眉折腰,何事不能為?《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賣國求榮,乞賊求安。所奉所貢,民血民膏;所割所讓,九州鄉(xiāng)土。神州淪陷,何其悲哉!
就在前不久的“九一八”事變中,日軍侵占我東三省,國民政府竟毫不抵抗,寄中華之國運于無為之國聯(lián)。如此無所作為,與清廷何異?與賣國何異?
東北不甘做亡國奴的同胞已然奮起,與入侵的日軍殊死搏斗。他們毫不畏死地為我中華領土而戰(zhàn),他們是英雄,是血灑疆場的烈士,是用血肉之軀捍衛(wèi)我中華圣土的不屈精魂!
這樣的抗爭從未停止過,虎門煙興,林則徐先生不懼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的雙重摧殘,“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他以身許國的錚錚鐵骨;午門斬首,戊戌六君子,高吟“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慷慨就義;甲午烽煙,鄧世昌毅然率領受重傷的“致遠”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壯烈殉國。烈士英魂不朽,志士血跡不竭。“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是梁啟超先生對我少年發(fā)自肺腑的殷切希望。
彩鳳既飛,百鳥頡頏,四萬萬同胞當赴國難。作為中華兒女,舍生取義,何憾之有?殞身報國,何辭可托?少年強則國強,守土之責任更應在我少年!若我少年當先奮起,救國強國偉業(yè)必將薪火相傳,我中華定能乾坤再造。神州淪陷,億萬萬黎民身陷水火,擔起救世之責任,我輩當義不容辭!
外賊不破,何以家為?今日抗日救國之責任,應是四萬萬同胞四萬萬兵,全民全面抗倭賊,我少年更應勇當先鋒,沖鋒在前。起來吧,中華兒女!拿起武器,將入侵的強盜趕回老家,復興我金甌無缺的大中華!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緊扣命題任務要求的慷慨激昂的抗日救國宣言書。此文與上篇宣言同為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日宣言,主旨大體相似,都是號召全民起來抗擊外侮,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情感充沛。但又有所不同。首先本文內(nèi)容背景延伸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整個中國近代史,主旨更顯得深廣;其次,本文采用淺近文雅古白話形式的語言,短句為主,便于表達強烈感情,鼓動性強,且比較適合當時的媒體宣傳號召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