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 孫媛媛
近幾年,“整本書閱讀”成為了語文教學的熱點話題。語文教材中推薦的經典名著因其文本具有一定長度與深度,以及內涵的完整性、精神的獨立性和文化的邏輯貫穿性等特點,對促進學生知識建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就初中階段如何開展整本書閱讀進行了實踐研究,探索基于混合式學習的整本書閱讀策略。
1.調研學情,發(fā)布宣傳畫報
通過調研類軟件,教師能夠更快地了解學生情況,針對學情分析結果,確定教學目標,設計適合的教學活動。例如,閱讀《簡·愛》之前,借助“問卷星”進行調研,了解學生閱讀這部書的潛在動力是什么,以及學生對這部書的熟識程度;通讀后,收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疑問,或者特別想與同學共同探討交流的問題。平日里班級大小的讀書活動都會有宣傳海報,通過網絡發(fā)布到家長群、朋友圈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生閱讀,支持學生閱讀。
2.推送微課,線上實時指導
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利用微課對閱讀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教學,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能夠使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微課通常時長10分鐘左右,短小精悍,深受學生的喜愛。在虛擬學校網絡平臺推送系列微課,既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梳理點撥推進閱讀,還可以通過微課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由10篇回憶性散文組成,文中有些冷峻、犀利甚至晦澀難懂的句子,問卷調研顯示有一部分學生讀不下去甚至不愛閱讀。我們精心制作了系列微課,按照學生的閱讀進度實時推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觀看微課后,學生可以提出疑問、上傳筆記或者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為教師介入閱讀指導提供了教學方向。我們還嘗試指導學生自己錄制簡易微課進行名著導讀,以口頭或書面表達的形式,把對文本的理解外顯出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互動討論,線上交流分享
借助虛擬學校網絡平臺等軟件的強大交互功能,教師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閱讀指導,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三國演義》閱讀指導課后,我們留了一道線上思考題:“史學界認為關羽義釋曹操是一個錯誤。在華容道上,為了報答曹操的惜才之恩,在雙方決戰(zhàn)的緊要關頭,關羽放走了蜀漢集團的頭號敵人,是國家大義服從了個人小義。如果當時殺掉曹操,三國政權發(fā)生重大變化也未可知。如果你是關羽,你會怎么做?”這一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濃厚興趣,放學后短短一個小時,就各種“跟帖”,有從作者寫作角度談的,有從關羽性格特點談的,還有從諸葛亮安排意圖談的。學生在相互探討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發(fā)了內在的探究動力,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
4.讀寫結合,積累寫作素材
整本書閱讀為學生寫作訓練提供了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例如,《駱駝祥子》善于通過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寫和細膩的心理刻畫,來表現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發(fā)展變化;《海底兩萬里》情節(jié)跌宕起伏,懸念叢生,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整本書閱讀為學生寫作訓練創(chuàng)設了寫作情境。例如,讀前可以寫推介語,讀后可以寫讀后感;遇到經典片段可以仿寫;遇到意猶未盡之處可以續(xù)寫;遇到言簡意賅的地方還可發(fā)揮想象擴寫。整本書閱讀為學生寫作訓練提供了素材。學生在閱讀整本書時,運用圈點勾畫批注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這將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和靈感源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自己的生活,挖掘自己的故事,拓寬寫作思路,寫作時才能真情流露,文章才會更生動、吸引人。學生將作品上傳至網絡平臺上的寫作空間,通過線上師生、生生之間互學、互評、互改,“投票”“送花”“點贊”,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提升寫作水平。
5.跨界閱讀,拓寬思維廣度
這里的跨界閱讀指突破紙質媒介的綜合閱讀。影視作品是原著形象化的表現形式,學生在閱讀原著時遇到的生字、難懂的語言,以及想象不到的時代、場景、場面,在影視作品中會有所體現,但也不排除有些文字是無法用圖像表現出來的??缃玳喿x是引導學生學習跨媒介的信息獲取、呈現與表達,觀察、思考不同媒介語言文字運用的現象,提高學生分享與交流的能力。例如,閱讀《簡·愛》,推薦學生觀看同名電影,以小組為單位用剪輯、錄屏類軟件工具,選取視頻圖像,濃縮精華,并配以解說,講述這部書的主要內容及對這部書的評價,鍛煉學生敏銳的洞察力,提高理解、辨析,評價媒介傳播內容的水平,培養(yǎng)求真求實的態(tài)度。
6.實時監(jiān)測,實現多元評價
通過網絡平臺測試工具,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檢測。教師可以組建題庫,在線編題,檢測學生對整本書的掌握、理解程度。學生通過網上測試,能夠重新發(fā)現閱讀過程中忽視的內容,調整閱讀節(jié)奏、閱讀內容,還可以線上查看學生提交的閱讀成果,并推薦優(yōu)秀成果在網絡論壇中進行展覽。在閱讀完《昆蟲記》后,有學生用手機拍攝自家園子里出現的昆蟲照片,并做了備注和語音講解;還有同學撰寫了書評、讀后感,制作書簽,繪制插圖等。學生把自己對整本書的理解、感悟呈現在一個個作品中,這正是“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建構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組成的“三位一體”教學結構,初中階段課內名著導讀12部,自主閱讀推薦24部。我們將建設名著網絡課程資源,每一部名著有學程設計、系列微課指導、原著朗讀音頻、影視作品、往屆學生成果分享等,供學生選擇性使用。依據教材中名著導讀的內容,梳理閱讀方法,拓展研究專題,構建課程體系,為學生系統(tǒng)化、個性化閱讀名著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混合式學習的整本書閱讀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CDDB18301)的研究成果
編輯 _ 湯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