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坐擁9700多萬人口的越南號稱“騎在摩托車上的國度”,全國摩托車保有量高達4500萬輛,包括老人孩子在內(nèi),平均每2個人就有1輛摩托車。在越南,摩托車也是生活必備品,孩子長到16歲,只要經(jīng)濟條件允許,父母多半會送輛摩托車作為代步工具,連越南人自己都說“沒有摩托車,你就誰都不是”。
汽車沒有摩托快
對于彪悍生猛的越南人而言,摩托車只用來代步簡直是暴殄天物,開掛起來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為了多拉快跑,越南的摩托車從來不裝尾箱,而越南人身材普遍苗條,四五個人擠在一輛摩托車上壓根不算事,實在坐不下,車龍頭下還可以蹲一個。跑運輸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摩托車上綁三四頭豬不稀奇,捆上五六米長的原木穿街走巷小意思,甚至有的摩托車后面掛上足以坐下七八個人的小拖車,招搖過市從事客運生意。
你也許會問,用汽車就能輕松搞掂的事,何必非要用摩托車呢?從賬面數(shù)字看,越南近年來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2019年人均GDP升至2715美元,與2007年的中國相當,盡管家用汽車不再是富貴階層的專利,但人均汽車保有量跟當年的中國大相徑庭,偌大的首都河內(nèi)也不過50萬輛,似乎與其瞄準世界第十四大經(jīng)濟體目標邁進的蓬勃野心并不匹配。歸根結底,并不是越南人不想買汽車,而是被客觀條件制約了。
越南公路總里程約20萬公里,其中國道1.5萬余公里,省道1.6萬余公里,縣鄉(xiāng)公路13萬公里,雖然公路網(wǎng)整體布局較為合理,但是資金投入不足,道路狹窄擁擠,路況普遍不佳,僅有60%的國道和30%的省道鋪設了柏油路面,而且有30%的公路橋需要重建或改造。就拿縱貫越南南北的交通大動脈——1A國道來說,路面只有12~14米寬,而且沒有封閉隔離,非但摩托車可以上路,還經(jīng)常有牛群優(yōu)哉游哉在路上閑逛,經(jīng)常導致交通堵塞,汽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摩托車從身邊呼嘯而過,這就是越南四怪之一的“汽車沒有摩托快”由來。
另一方面,越南近幾年房價漲幅驚人,以胡志明市為例,中心城區(qū)住宅均價相當于人民幣3萬元/平方米,近郊也達到1萬元/平方米??墒?,越南普通勞動者2019年平均月收入僅有670萬越南盾(約合2100元人民幣),大多數(shù)人還得靠干私活撈外快補貼家用,沒辦法提供收入證明以向銀行申請住房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只能蝸居在遠離單位的偏僻地段。由于越南城鄉(xiāng)公共交通欠發(fā)達,地鐵和輕軌項目延宕至今仍未建成,公交車數(shù)量、站點和線路也不多,自行車太慢太累,出租車既少又貴,無法滿足市民出行的需求,經(jīng)濟實惠又可靠便捷的摩托車無疑成了上下班最佳通勤方式。
從河內(nèi)到胡志明市,從順化到芽莊,無論到哪個城市,街頭巷尾的摩托車多如牛毛,馬達轟鳴聲此起彼伏。在十字路口遇到紅燈時,停車線后擠滿了摩托車,滾滾尾氣嗆得人透不過氣來,一旦轉為綠燈,車流如同萬馬奔騰,場面蔚為壯觀。
難占一席之地的中國品牌
有趣的是,越南的摩托車如此普及,價格卻一點都不親民。由于本國產(chǎn)能和質(zhì)量上不去,摩托車主要靠進口,而政府對進口整車課以100%的關稅,導致摩托車售價遠比中國國內(nèi)市場昂貴,連最便宜的輕騎都要賣到人民幣五六千元,加之越南人喜好互相攀比,摩托車價位已然成為財富與地位的象征,能買貴的就不會買便宜的。就這樣,越南憑著世界第十人口大國體量,成為了全球第四大摩托車市場,每年摩托車銷售量超過300萬輛,排量以125CC以下居多,樣式以跨騎車為主,踏板車為輔。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沒有哪家廠商會等閑視之。只是,在越南市場上,本田、雅馬哈、鈴木等日本品牌最受歡迎,中國品牌卻不受待見,而僅有的2個越南民族品牌也很難賣出去。
究其原因,直教人唏噓不已。早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摩托車在越南幾乎一統(tǒng)天下,從1999年開始,中國廠商低價搶灘登陸,比日本品牌便宜1200-1500美元,比韓國品牌便宜700美元。憑著價格優(yōu)勢,只用了短短三年,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從忽略不計猛漲至80%。
2003年,越南政府為保護方興未艾的民族摩托車工業(yè),不僅將摩托車整車進口關稅翻番,而且還實行進口配額限制。為了規(guī)避貿(mào)易壁壘,中國廠商開始在越南建廠,從國內(nèi)進口零部件組裝后在當?shù)劁N售,價格戰(zhàn)越打越激烈,零售價最低時才170多美元,每輛車只有區(qū)區(qū)30元人民幣利潤。為了賺快錢,一些中國廠商只顧賣車不顧售后服務,個別的還偷工減料,使用劣質(zhì)零部件。后果顯而易見,中國摩托車不夠經(jīng)久耐用,騎了三四年就得報廢,更不用說油耗偏大,以至于許多越南人認為騎中國摩托車很沒面子。而更加注重質(zhì)量的日本摩托車重新贏得口碑,市場占有率逐漸回升至80%,中國品牌僅剩宗申和力帆,市場占有率加起來也只有5%。
無法回避的安全問題
在越南,摩托車再怎么便利,安全問題是回避不了的。
在越南摩托車手眼里,“交規(guī)”全靠直覺和默契。摩托車若要轉彎通常不打轉向燈,只需把手伸向轉彎方向,甚至只需歪一下腦袋,就算是提醒別人了。對于亂哄哄的交通狀況,心大的越南人倒是信奉無為而治,路上交通信號燈和斑馬線設置偏少,就連芽莊這樣的省會城市,全城居然僅有為數(shù)不多幾個路口有交通信號燈。
在川流不息的摩托車大軍面前,越南人見怪不怪,過馬路健步如飛,初來乍到的中國游客反而在路邊寸步難行。越南地陪會半開玩笑地告訴大家:“過馬路不光眼中無車,更要心中無車,如果你實在過不了,千萬不要跑,也不要停下,close your eyes,and go straight!”原來,摩托車和行人早已形成默契,行人過馬路只要徑直勻速穿行,摩托車就會從你身前身后繞行,撒腿猛沖或畏首畏尾都是大忌,反倒容易被摩托車駕手誤判撞倒。
也正是這樣的“佛性”,導致摩托車交通事故層出不窮。僅2006年,越南有近1.3萬人死于交通事故,摩托車駕乘人員死亡比例約占60%,其中頭部損傷占據(jù)66.4%,往往是不戴頭盔所致。有鑒于此,2007年12月,越南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制定的強制頭盔法生效,規(guī)定摩托車駕乘人員如果不戴頭盔,將被處以15萬越南盾的罰款。通過宣傳引導和嚴格執(zhí)法雙管齊下,法律實施一年之內(nèi),至少挽救了1500人的生命。然而,接下來的10多年,摩托車泛濫帶來的尾氣、噪音、交通堵塞、飛車搶奪等問題就沒那么好解決了。單單756萬人口的河內(nèi),摩托車保有量竟有610萬輛,超過70%的市民日常出行有賴于此,交通高峰時段主干道平均每公里摩托車密度高達2500輛, 2019年冬天空氣質(zhì)量指標(AQI)一度攀升至289,污染程度排名世界第二,市民外出鮮有不戴口罩的,摩托車尾氣污染就是罪魁禍首之一。
說到底,越南面臨的問題同樣是中國經(jīng)歷過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從1985年北京發(fā)布禁摩令,到2019年全國有超過200座城市禁摩,城市管理秩序大有改觀。有中國人在前面蹚路,善于向中國學習的越南人駕輕就熟,2017年7月5日,河內(nèi)市人民議會通過了關于2017~2030年階段旨在減少內(nèi)生交通堵塞及環(huán)境污染提案,從2030年起將全面禁止摩托車在市區(qū)行駛,同時,在若干街道也將按時段、日期禁止汽車通行,試行按單雙日禁止泊車,頒行外省計程車活動規(guī)定。
時至今日,摩托車在越南風靡了30年,乃至民間有“可以沒有情人,但絕對不能沒有摩托車”之說,縱有千回萬轉,越南人與摩托車難舍難分的情緣還將繼續(xù)下去,與奧黛、斗笠一起描繪出越南街頭迷人的別樣風情。
“過馬路不光眼中無車,更要心中無車,如果你實在過不了,千萬不要跑,也不要停下,close your eyes,and go straight!”原來,摩托車和行人早已形成默契,行人過馬路只要徑直勻速穿行,摩托車就會從你身前身后繞行,撒腿猛沖或畏首畏尾都是大忌,反倒容易被摩托車駕手誤判撞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