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 左玉強 王曉彤 孟愛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慢阻肺)是全球范圍內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慢性肺部疾病,其主要特征為持續(xù)性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患者多是由于明顯暴露于有害顆?;驓怏w導致氣道和(或)肺泡異常[1-2]。慢阻肺可引起患者活動耐力下降及呼吸困難,并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3-4]。研究表明,肺康復是一種高效、成熟的治療方法,可用于改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相關的運動不耐受、生活質量降低、四肢肌力降低,尤其是適用于慢阻肺患者[5]。但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康復訓練頻次的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通過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使用不同頻次肺康復訓練,以觀察不同頻次肺康復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呼吸科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間就診的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78例。納入標準;① 年齡≧40歲;② 診斷符合201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診斷標準[6];③ 患者近4周內病情穩(wěn)定;④ 患者神志清楚,能配合心肺功能檢測;④ 自愿接受電話隨訪者。排除標準:① 患者近4周內有慢阻肺急性發(fā)作史;② 患者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神經-肌肉等全身系統(tǒng)性疾??;③ 患者合并有精神疾患等無法配合心肺功能檢測。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78例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其中對照組26例,治療一組26例,治療二組26例。研究中斷退出標準:① 患者出現(xiàn)慢阻肺急性加重癥狀而需入院治療者;② 患者出現(xiàn)嚴重全身性疾病而無法繼續(xù)配合者;③ 連續(xù)兩次無法與患者取得聯(lián)系者。最終納入64例患者,14例患者退出,其中對照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齡58~76),治療一組23例(男21例,女2例,年齡57~74),治療二組20例(男18例、女2例,年齡58~73);三組患者性別構成比、年齡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886、P=0.766、P均>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且與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 常規(guī)治療
所有患者均按照2018年GOLD指南[6]給予慢阻肺常規(guī)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家庭氧療、吸入治療和健康教育等。
2 肺康復訓練
對照組患者僅應用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空中踏車+拉伸起坐”等運動。治療一組患者,每日2次,治療二組患者,每日4次??s唇呼吸:讓患者經鼻吸氣,然后收縮口唇呈吹口哨樣進行緩慢呼氣(吸呼比>1:2),頻率為每分鐘7~10 次,每次訓練15~20 min。腹式呼吸:患者取站位/坐位/平臥位,用鼻深吸氣,然后用口緩慢呼氣,頻率7~8 次/min、15~20 min/次。空中踏車:空中塌車:患者放松平臥于床上,上身不動,屈膝抬高下肢,兩小腿交替在空中做空踏自行車動作,每次15個。拉伸起坐:患者平臥床上,雙手對稱拉住床兩邊,利用上肢力量將上半身拉起至坐直,坐直動作維持5秒鐘,然后再次重復上述動作,每次10個。所有患者均于肺康復訓練8周后進行心肺功能檢測。
3 療效評估
指定一名醫(yī)師對所有患者每周進行一次電話回訪,重點回訪患者肺康復訓練依從性,必要時給患者提供肺康復訓練指導。分別在入組后、治療前及治療后對所有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查及相關指標評估。肺功能檢查采用Omron HI-101型肺功能儀測量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predicted,FEV1%)、COPD評估測試(COPD assesment test,CAT)、改良式醫(yī)學委員會呼吸困難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acle,mMRC)和6分鐘步行距離(6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
三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吸煙史、GOLD分級、FEV1%、CAT評分、mMRC評分和6MWD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經過8周肺康復訓練后,治療組患者FEV1%及mMRC較前改善,治療二組患者以上兩個指標改善更明顯,三組患者FEV1及6MWD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3、P=0.009,均P<0.05),組間比較結果顯示對照組與治療一組、治療二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9、P=0.001,P=0.030、P=0.003;均P<0.05),但治療一組和治療二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29、P=0.343,均P>0.05);而CAT和mMRC在三組患者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30、P=0.131,均P>0.05),但mMRC在對照組和治療二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5,P<0.05)(見表2)。
表2 康復治療后三組患者觀察指標分析
對照組患者FEV1%、CAT評分、6MWD和mMRC評分在治療前后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504、P=0.148,t=1.826、P=0.083,t=-1.778、P=0.091,t=0.295、P=0.771;均P>0.05);治療一組、治療二組患者治療后FEV1%、CAT評分和6MWD均較前改善,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1.843、P=0.000,t=2.676、P=0.014,t=-4.859、P=0.000;t=-30.513、P=0.000,t=5.871、P=0.000,t=-24.515、P=0.000;均P<0.05),但mMRC僅在治療二組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27、P=0.004,P<0.05),而對照組及治療一組治療前后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95、P=0.771,t=1.417、P=0.171;均P>0.05)。
肺康復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的作用 據(jù)WHO估計,到2030年,慢阻肺將成為全球第3大死亡原因,而目前我國慢阻肺患者總人數(shù)接近1億人[7-8]。多數(shù)研究表明,肺康復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肌力,有效改善患者癥狀[9]。因此,自2016年開始,GOLD開始推薦肺康復作為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的干預措施[8]。目前多數(shù)研究集中在肺康復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生活質量及運動耐力的影響,而不同頻次肺康復,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是否與頻次有關,目前尚不得而知。
不同頻次肺康復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影響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患者在肺康復訓練前患者性別、年齡、BMI、吸煙史、GOLD分級、FEV1%、CAT評分、6MWD和mMRC評分間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均P>0.05),提示三組患者具有較好的可比性。經8周后,F(xiàn)EV1%在三組患者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兩兩比較顯示,治療一組、治療二組患者與對照組比較,改善明顯,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治療一組、治療二組患者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此況與相關報道[10-11]相符,提示通過肺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相關肌肉的耐力,但由于慢阻肺患者合并有肺實質的損傷與氣道功能下降,通過肺康復訓練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因其可逆性改善較差,故不同頻率肺康復訓練的結果間差異不顯著。
不同頻次肺康復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耐力影響分析 mMRC評分和CAT是GOLD推薦的評估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難、癥狀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12]。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患者治療前、后,mMRC評分改變無顯著差異,且對照組、治療一組患者在治療前、后間,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僅治療二組患者治療后較前改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與黃斐斐等[13]研究結果類似,但與部分學者[14-15]研究結果不同;此況可能原因在于mMRC為半定量評價指標,量表等級偏少,而患者由于肺康復治療時間較短,難以在較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疾病的病理學狀態(tài)所致。有研究顯示,CAT評分與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難、咳嗽,有很好的相關性,其反映患者平時的生活質量,對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同樣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8]。本研究結果顯示,盡管三組患者在肺康復前、后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好轉,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肺康復可以增加患者呼吸肌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這與鄭江南[8]等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治療一組和治療二組患者經過8周肺康復訓練后,6MWD較前均增加,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該結果與成國華等[16]研究結果一致,其機制可能是呼吸訓練聯(lián)合“空中踏車”和“拉伸起坐”后增強患者四肢功能及運動耐力的作用更加顯著有關;盡管治療二組較治療一組高,但治療一組和治療二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肺康復運動頻次與6MWD改善程度間可能不存在線性相關或肺康復運動達到一定訓練量后患者的運動耐力改善速度有所降低。
綜上所述,肺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運動耐量及日常生活質量,不同頻次肺康復訓練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運動耐量改善效果不同,F(xiàn)EV1%、CAT和6MWD在肺康復治療后較前明顯好轉,總之,有關此方面的研究,今后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