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仁宣
漢字自古以來就為韓中日三國所通用,為韓中日之間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礎(chǔ)。直到今天,漢字仍是韓中日寶貴的共同文化財富,也是韓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正是基于這一共識, 韓中日啟動了聯(lián)合編纂常用共同漢字書籍一事。2014年4月,“東北亞名人會”首次評選并公布了《韓中日共同常用八百漢字表》,韓中日共同常用漢字事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皷|北亞名人會”是三國政治、經(jīng)濟、學術(shù)、文化界意見領(lǐng)袖交流的平臺。此后,以韓中日三國政府籌建的國際組織韓中日合作秘書處為中心,三國學者聚在一起,以韓中日共同常用漢字為基礎(chǔ),又選定并公布了658個韓中日共同常用漢字詞匯,2018年出版了《韓中日共用漢字詞典》。
韓國首爾大學國語國文系教授樸鎮(zhèn)浩是統(tǒng)籌《韓中日共用漢字詞典》內(nèi)容改編工作的負責人。近日,記者在韓國首爾市冠岳區(qū)首爾大學校區(qū)采訪了他,就編纂詞典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進行了交談。在持續(xù)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樸教授反復提到“漢字是韓中日的共同文化財富”,并強調(diào)“漢字是連接三國的紐帶,也是三國形成紐帶關(guān)系的基礎(chǔ)”。
漢字雖起源于中國,但早已傳播至周邊。特別是韓國和日本早在數(shù)千年前就已接受漢字,并將其消化、發(fā)展為本國文化??梢哉f,漢字與韓國、日本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但是,韓中日三國的漢字文化又各自不斷發(fā)展,在語音、詞匯、語法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
樸教授以《韓中日共用漢字詞典》中收錄的“情報”一詞為例指出,“‘情報一詞在韓國和日本的意思是‘信息(information),但中國在使用時,意思傾向于是指軍事、外交等領(lǐng)域的重要情報和機密。如上所述,存在這種詞匯語感上略有不同的情況?!睒憬淌谡f,在編纂詞典的過程中,他學到了很多有關(guān)韓中日三國語言的新知識,頗有意義。
樸教授希望能通過詞典明確了解韓中日三國漢字詞的異同點,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實現(xiàn)更為順暢的溝通。
《韓中日共用漢字詞典》的編撰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韓語、日語、漢語專家一起合作。僅僅掌握本國語言是難以開展工作的,還需要同時掌握其他兩國語言的知識才能勝任。樸教授有過訪問中國和日本的經(jīng)驗,是合適的人選?!耙黄饏⑴c詞典內(nèi)容改編工作的漢語和日語專家,也是我親自推薦的,即韓國仁荷大學中國學系助理教授蕭穎(漢語)和日本帝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河崎啟剛(日語)。這兩位除了本國語言,對其他兩國語言也具備一定知識。特別是兩個人現(xiàn)在或曾在韓國居住過,對韓語的理解程度高?!睒憬淌诮榻B。
同時,《韓中日共用漢字詞典》還注重普通讀者需求,實用性強。它是以韓國國立國語研究院的《標準國語大辭典》、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xié)會的《漢檢漢字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的《現(xiàn)代漢語大辭典》作為參考詞典。
韓中日三國是近鄰,但也有時因距離相近,會在外交和經(jīng)濟等方面產(chǎn)生諸多矛盾。三國關(guān)系保持穩(wěn)定平衡,三國矛盾不走向極端,需要依靠民間層面的交流和友好關(guān)系。隨著兩國間的友好交往不斷深化,將對三國關(guān)系發(fā)揮積極作用,并促進國家政府間關(guān)系發(fā)展。樸教授強調(diào):“在民間交流層面上,漢字可以在連接韓中日三國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韓中日青年從小開始相互交流、建立友誼的過程中,漢字可以成為具有重要意義的出發(fā)點。”他解釋說:“這是因為,相互教授語言的過程中,將會促進文化的相互理解。漢字可以在這些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p>
漢字與韓國、日本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但是,韓中日三國的漢字文化又各自不斷發(fā)展,在語音、詞匯、語法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
目前,《韓中日共用漢字詞典》主要由韓中日合作秘書處向相關(guān)機構(gòu)贈予的同時,分發(fā)給對漢字感興趣的學者參加的學會。自2015年起,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每兩年舉辦一屆。韓中日合作秘書處也出席該大會,并對詞典進行推介。日本京都的漢字博物館也多次舉辦詞典推介活動。此外,韓中日學者們還成立了一個名為“漢字文化圈近代語研究會”的學術(shù)交流平臺。該研究會以漢字為載體,積極擴大漢字文化圈文化在世界的影響,推動漢字研究在世界的蓬勃發(fā)展。
“研究會原定于2020年在中國上海召開年會,在年會上推介詞典,但遺憾的是由于疫情影響,年會被推遲了?!睒憬淌诒硎?,《韓中日共用漢字詞典》的推介工作順利完成后,接下來將篩選韓中日共用中級漢字,今后還將進一步擴大共用漢字和詞匯的整理。
事實上,在韓國和日本,年輕人越來越不懂漢字,漢字教育也在逐漸衰退。也有一些人仍然認為,漢字只是中國的文字。對此,樸教授回應(yīng)道:“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英語圈國家都使用英文字母。英文字母不是英國和美國的發(fā)明,而是羅馬文明的產(chǎn)物。羅馬文字則是由希臘文字改造的,希臘文字又是源于古代腓尼基文字……英文字母的起源也是越挖越深,沒有盡頭。盡管是從外部引進的,但通過時間的沉淀與積累,也就不再執(zhí)意認為那是別人的東西,這是自然而然的現(xiàn)象。更何況,漢字傳入朝鮮半島,不也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時間嗎?”
不久前,韓國學術(shù)界圍繞小學教科書“韓文漢字并用標記”的爭論再次爆發(fā)。樸教授表示,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都有其道理?!皾h字在韓語中所占比重達三分之二?;A(chǔ)性詞匯中固有詞很多,但詞匯水平越高,漢字詞比重就越大。要想學好韓語,必須理解漢字詞。而且,掌握漢字知識的年長一代和不太懂漢字的年輕一代之間溝通也存在一定障礙。盡管他們用的都是韓語?!睒憬淌谡J為,要想溝通順暢就必須掌握漢字知識,而且,從小就讓年輕一代對漢字耳濡目染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如果從小學階段開始實施漢字教育,可能會助長教育不平等、課外輔導等,產(chǎn)生副作用。這也是令人擔憂的。在韓國,不僅有國家審定的教科書,還有很多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當然,小學大多是使用國家審定的教科書來學習。”他提議,“各校校長可以收集家長的意見,選擇輔助教材,量力而行地學習漢字,并把它作為選修課程,這樣漢字教育可能會更加靈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