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普
(廣東中灝勘察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廣東 肇慶 526060)
水土流失是一種嚴重的土地資源浪費現(xiàn)象,并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針對水土流失情況進行研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1-2]。肇慶是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qū)重要節(jié)點城市,當?shù)卣块T一直以來十分重視水土保持,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并使原來的強侵蝕區(qū)重新呈現(xiàn)綠水青山的景象[3-5]。但由于部分地區(qū)對生態(tài)保護和水土保持的認識較淺,研究成果較少,還存在惡劣的水土流失災害。故本文對肇慶市水土流失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肇慶是位于我國南部、隸屬于廣東省,北臨賀州,東接佛山,西靠梧州,是近年來國家重點布局規(guī)劃的粵港澳大灣區(qū)重要城市之一,經(jīng)濟發(fā)達。西江和北江是肇慶的最主要的兩大水系,兩水系在三水區(qū)匯合后注入珠江。肇慶市處于南亞熱帶,雨量充沛,植被繁茂,500 m以上高山區(qū),由于植被覆蓋好,水土流失較輕,但在低丘地區(qū),植被破壞嚴重,是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
本文遙感圖像通過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云獲取[2]。通過圖像處理,得到肇慶市土地利用及植被覆蓋數(shù)據(jù)。降雨數(shù)據(jù)采用多個站點日觀測數(shù)據(jù),通過整理、計算和空間插值處理生成,年降水量單位為0.1 mm。肇慶市DEM圖像見圖1。
圖1 肇慶市DEM圖像
(1)土壤侵蝕等級劃分
按照《土壤侵蝕分類標準》(SL 190-2007)(表1),對肇慶市土壤侵蝕強度進行分類[3]。
表1 土壤侵蝕強度劃分標準
利用遙感影像結合肇慶市DEM數(shù)據(jù),生成肇慶市坡度柵格圖[4]。為避免遙感數(shù)據(jù)時空誤差,利用envi軟件的純像素提取裸地和植被的純像素,得到相應的NDVI值,分別計算裸地和植被的NDVI平均值,并將NDVIsoil和NDVIveg值代入公式,保證植被覆蓋精度。
(1)
式中:NIR為近紅外波段,R為紅波段。
(2)
式中:c為植被覆蓋密度因子,%;NDVsoil為荒地NDVI值;NDVIveg為植被覆蓋區(qū)的NDVI值。
使用Arc-GIS中的柵格計算工具,根據(jù)《土壤侵蝕分級標準》(SL 190-2007),將三因子疊加計算,得到肇慶市土壤侵蝕強度等級分布圖。
(2)侵蝕量計算
RUSLE模型是常用的土壤侵蝕模型,公式如下:
A=R×K×L×S×C×P
(3)
式中:A為土壤侵蝕量,t/km2·a);R為降雨侵蝕力度因子,MJ·mm/(hm2·a);L、S為坡長合坡度因子;C為植被覆蓋因子;P為水土保持因子。
用降雨量標準來計算侵蝕力,將日降雨量大于12 mm的降雨列為侵蝕性降雨,計算公式為:
(4)
式中:Rn為第n個半月的時段降雨侵蝕力值,MJ·mm/(hm2·h·a);k為時段天數(shù);Pj為時段內第j天的侵蝕性日降雨量,mm[5]。
對肇慶市土壤類型進行統(tǒng)計,通過全國土壤侵蝕分布圖得到土壤可蝕性值K。
地質環(huán)境條件對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響,在研究土壤侵蝕時,坡度和坡長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影響因素進行計算[6]。
以空間分辨率為30 m×30 m的DEM為根本,操作Arc-GIS軟件舉行坡度和坡長的提取。坡長系數(shù)計算公式如下:
L=(λ/22.13)α
(5)
α=β/(β+1)
(6)
β=(sinθ/0.0896)/[3.0(sinθ)0.8+0.56]
(7)
S因子使用McCool的計算公式以及劉寶元的陡坡計算公式:
(8)
式中:λ為坡長;α為指數(shù);21.91為標準坡長,m;θ為利用DEM提取的坡度。
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給出了不同的P值。見表2。
表2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P值
采用Arc-GIS軟件,按照土地類型,得到研究區(qū)植被覆蓋度,見表3。
表3 不同土地類型C因子
從肇慶市植被覆蓋圖顯示,區(qū)域內的總體植被覆蓋較好,高植被覆蓋區(qū)域面積達34.6%,主要分布在山區(qū)。低覆蓋植被區(qū)域面積較小,主要分布在流域的溝谷地區(qū)及城市建設用地區(qū)域,是水土流失敏感區(qū)。
表4 植被覆蓋占比圖
根據(jù)國家通用標準,研究區(qū)內肇慶市按0°~5°、5°~8°、8°~15°、15°~25°、25°~35°、>35°的坡度劃分成6個等級,分別進行計算每個等級的占地面積及比例。見圖2,表明坡比為0~5°的面積占18%,坡比大于35°的面積占12%。
圖2 坡度占比圖
肇慶市土壤類型見表5,土壤K值為0.023~0.064。
表5 肇慶市土壤類型表
從土壤侵蝕分布表6可以看出:肇慶市微度侵蝕面積占比最大,達到67%,這是由于肇慶市植被覆蓋程度較好,植被有效隔絕了雨水對土壤的沖刷作用。極強度侵蝕占比最低,僅為1%,零散分布于肇慶市中部地區(qū)。
表6 肇慶市土壤侵蝕面積占比表
利用侵蝕面積乘以平均侵蝕模數(shù)得到地區(qū)的年均土壤侵蝕總量為12525285.17 t,年均侵蝕模數(shù)為4822.5 t/(km2·a)。土壤侵蝕現(xiàn)狀見表7,得出微度侵蝕7601.16 km2,729903.36 t;輕度侵蝕1702.2 km2,907927 t;中度侵蝕567.4 km2,1061605 t;強烈侵蝕1021.32 km2,2576161.85 t;極強烈侵蝕113.48 km2,445496.29 t;劇烈侵蝕340.44 km2,6804190 t。
表7土壤侵蝕量計算表
土壤侵蝕及面積占比見圖3,在土壤侵蝕面積中,大部分面積為微度侵蝕,雖然土壤侵蝕強度不大,但是由于面積較大,年均侵蝕量約為73萬t。劇烈侵蝕區(qū)域的面積占比僅為3%,侵蝕量依然達到了68萬t,表示侵蝕強度十分劇烈。
圖3 土壤侵蝕及面積占比圖
通肇慶是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qū)重要節(jié)點城市,但由于部分地區(qū)對生態(tài)保護和水土保持的認識較淺,研究成果較少,還存在惡劣的水土流失災害。對肇慶市水土流失狀況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分類標準估算對肇慶市水土流失情況分析,結果顯示肇慶市的植被覆蓋相對較好,高覆蓋區(qū)域面積達到43.3%,中等流失強度地區(qū)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qū)。中部的溝谷地區(qū)植被覆蓋較差,水土流失較嚴重。微度侵蝕面積占比最高,達到67%,劇烈侵蝕面積占比僅為3%,但侵蝕模數(shù)大,貢獻侵蝕量達到了68萬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