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故事:彭士祿,永遠守望祖國的海洋
3月30日上午,我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及其愛人的骨灰在渤海灣撒入大海,完成了彭老生前的愿望:“永遠守望祖國的海洋!”
彭老主持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參與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潛艇,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建造做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
他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一生,勇挑重擔,身先士卒,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的核動力事業(yè),可他生前卻說:“這些成績與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它更屬于核潛艇人,屬于核電人、屬于核事業(yè)人。
故事一
吃百家飯長大的烈士遺孤
彭士祿的童年,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他的父親、革命先烈彭湃犧牲時,彭士祿只有4歲。那時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一個下著瓢潑大雨的漆黑夜晚,奶媽背著他不停地跑啊跑,而他嚇得哇哇大哭。后來他才知道,這一天,彭湃領導創(chuàng)建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遭到重創(chuàng),敵人到處瘋狂鎮(zhèn)壓、屠殺,揚言要把彭家人斬草除根。
此后,彭士祿開始了隱姓埋名的逃難生活。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捕,他被帶到潮安,在革命群眾家里輾轉寄養(yǎng)?;貞涀约旱耐晟?,彭士祿說:“我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老百姓對我,比對自己的親兒女還要親。平時他們吃不飽,我吃得飽;逢年過節(jié)難得有點魚肉,我吃肉,他們啃骨頭。我曾經(jīng)在潘舜貞姑媽家里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她的兒子是紅軍游擊隊長,家里就是地下交通站。當時,全村老百姓的生活條件很艱苦,自己的子女都上不起學,可鄉(xiāng)親們還是一起湊錢把我送進了學堂。我還有個漁夫爸爸,時常用打來的魚給我換潮州柑吃……”
在東躲西藏中,1933年,由于叛徒出賣,彭士祿不幸被敵人抓獲,年僅8歲的他被關進了潮安縣監(jiān)獄,不久又關押到汕頭石炮臺監(jiān)獄和廣州感化院,直到1935年才出獄。然而,一年之后,國民黨反動派又一次將他關進了監(jiān)獄。經(jīng)過多方積極營救,彭士祿終于再次出獄,被祖母帶去澳門和香港讀書。
在香港,彭士祿漸漸了解了自己的身世,萌生了參加革命的念頭。1939年夏天,彭士祿離開香港,后來被中共地下黨組織找到,將他送往了延安。
素材運用方向:雖然彭士祿的童年一直生活在顛沛流離當中,幸運的是,他得到了周圍群眾們的無微不至的關愛。這些關愛不僅給他帶來了心靈上的溫暖,也激發(fā)了他日后參加革命、為人民服務的夢想與熱情。適用于“童年”、“愛像一道光”、“成長路上”等文題。
故事二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1958年,彭士祿從蘇聯(lián)學成回國。這一年年底,中國組建了核動力潛艇工程項目,開始核動力裝置預研。領導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彭士祿,經(jīng)過兩年的苦練,彭士祿帶著全室基本過了英語閱讀關,摸清了國外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
要不要建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是核潛艇研制中的一個重大爭論。有人認為建造核動力模式裝置代價高昂,且會推遲潛艇下水時間,不如直接造產(chǎn)品。彭士祿則堅持,不經(jīng)過陸上模擬直接裝艇風險太大,而且造陸上模式堆等于造了一座核動力裝置試驗堆,可以培訓人員,花這個錢是“吃小虧占大便宜”。最后,周恩來和聶榮臻表態(tài),陸上模式堆必須建。
1965年起,8000軍民陸續(xù)來到位于四川大山溝中的“909基地”,建起了中國第一座潛用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彭士祿被任命為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
核潛艇研發(fā)期間,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只有極少量的計算機、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的條件下,彭士祿等科研人員日以繼夜計算了十幾萬個數(shù)據(jù)。他基本上吃住在實驗室,很少回家,一天24小時投入工作,困了就隨便找個地方睡一會兒,也就是在這期間,他落下了嚴重的胃病。
1970年7月18日,陸上模式堆開啟試驗模式,連續(xù)幾天出現(xiàn)停堆事故。彭士祿拍板,拆除了9個安全信號燈中冗余的4個。他說,過分追求安全,反而不安全。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艇上的4.6萬個零部件,全部由中國自主研制,沒有用國外的一顆螺絲釘。1974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加入海軍戰(zhàn)斗序列,中央軍委發(fā)布命令,將其命名為“長征一號”,舷號為401,并授予軍旗,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素材運用方向:彭士祿有兩個外號,一個叫“彭大膽”,一個叫“彭拍板”。其實無論是膽子大還是敢拍板,折射出來的都是他敢于擔當、敢于挑戰(zhàn)、認真負責的優(yōu)秀品格與工作精神。適用于“勇于挑戰(zhàn)”、“國之棟梁”、“嘗試”等文題。
故事三
在大亞灣“趟渾水”
晚年的彭士祿回憶往昔,說:“我這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
1983年,彭士祿南下廣東大亞灣,出任廣東省核電站建設指揮部指揮長。改革開放初期,迅猛發(fā)展的廣東省遇到了電力緊缺這一瓶頸,因此對建核電站寄以厚望。廣東電力局經(jīng)過初步選址,勘察了4個地點,彭士祿考察權衡后,敲定了大亞灣。
為了盡快熟悉核電站的建設情況,彭士祿攻讀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出版的《核電站投標經(jīng)濟評價》等文獻。他不僅從書本中學,還在宴會、閑聊等各種場合向外國人學。很快他就入了經(jīng)濟學的門,提出了投資、進度、質(zhì)量三大控制,并為投資和進度控制建立了數(shù)學模型。
經(jīng)過自己的計算,彭士祿告訴大家,大亞灣耽誤一天工期,會損失100萬美元。他說,過去我們搞核潛艇是國家撥款,不用還債,現(xiàn)在建商業(yè)性核電站,籌建工作不能等,要快馬加鞭。這個“時間等于金錢”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給他貼上搞資本主義的標簽,但他還是力排眾議,說干就干。
1986年,受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件影響,香港百萬人簽名并游行,反對建核電站。彭士祿因公赴港時,大批記者包圍他提問:“核電站會不會爆炸?”彭士祿說:“原子彈里的鈾含量高達90%以上,好比酒精;核電站里的鈾含量約為3%,好比啤酒。酒精用火一點就燃,而啤酒是點不燃的?!?/p>
這個經(jīng)典比喻是彭士祿的杰作,1970年陸上模式堆啟堆前,他被軍管會從試驗場緊急召回,回答人們“模式堆出事的話會不會爆炸”的質(zhì)疑。好酒的他突然想出了這個妙喻。這個比喻在不同場合中被多次引用,此后香港媒體的報道傾向開始轉變,反核風波最終平息。
素材運用方向:面對專業(yè)性的問題,與其用嚴肅呆板的科學理論去為大家講解,以此堵住悠悠眾口,不如讓思維轉個彎,找到科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點,用更加接地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樣,人們接受起來也會更容易。適用于“讓思路轉個彎”、“換一種方法”、“科學與生活”等文題。
故事四
生前的最后時光
退休后很多年里,彭士祿仍然以顧問身份在中核集團自己的辦公室里演算畫圖,直到身體情況再也不允許。
在北京海淀區(qū)甘家口的家中,彭士祿要靠老伴的攙扶在屋內(nèi)走動。他喜歡在午后沏一壺普洱茶,點一支煙。每當家中來客,他總是以酒代茶。因為喜歡喝酒,他獲得了酒友們頒發(fā)的“酒圣”榮譽證書。住院時,為了不被查房的護士發(fā)現(xiàn),他還把啤酒藏在被窩里。
2018年7月24日下午,原首艇主機兵程文兆、反應堆一回路操縱員李善昌和輻射劑量監(jiān)測員劉潔清代表第一代核潛艇艇員,前往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探望彭士祿,贈送了他一艘首艇的模型。彭士祿戴著吸氧面罩,和三位老兵一同對著鏡頭敬了個軍禮。
60多年前在909基地時,這幾位老兵每天在工地都可以看到彭士祿。彭士祿給他們上課,講授核物理、熱工水力、高等數(shù)學、化學、電子學、輻射防護等幾十門學科,課后再實操、模擬演練。
在彭士祿生前的最后時光,他居住的病房布置得很簡單,墻上卻始終掛著一頂海軍軍帽,這是他的最愛。軍帽上繡著他一生牽掛的核潛艇。
女兒常來醫(yī)院看彭士祿,有時還帶客人來,每次探視完了,他總是坐著輪椅堅持送客人到電梯口,等客人上了電梯后,他沖著人們揮手,有時還調(diào)皮地跟女兒說“See youtomorrow”,最后還來一個飛吻。這是他跟女兒之間特有的互動。
他在醫(yī)院里獲得了許多新的綽號:彭老乖、彭老賴、彭老帥、彭老六、老頑童……他告訴來訪的《彭士祿傳》作者楊新英,自己最不喜歡別人稱他“中國核潛艇之父”,最喜歡別人稱呼他“彭大哥”。
素材運用方向:為了祖國的核事業(yè),彭士祿老先生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在事業(yè)上取得如此驕傲成就的他,在生活中卻是這樣的低調(diào)與可愛。他淡泊名利,看中情誼,在他魂牽夢繞的激情歲月中,永遠銘記著祖國,銘記著自己的事業(yè),彭老千古!適用于“淡泊名利”、“奉獻”、“熱愛生活”等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