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
詩題為《歸園田居》,作者歸向何處呢?自然是田園了,詩中寫道,我歸隱之后的生活環(huán)境是這樣的:“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隨著作者的詩句,我們的眼前似乎徐徐展開一幅美好祥和的畫卷。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技巧,把農(nóng)村中最常見的事物,描繪成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呢?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p>
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譽為“秋思之祖”。全曲僅有二十八個字,前三句十八個字中,作者不加修飾地羅列了9個意象,描繪了一幅秋郊黃昏蕭瑟凄涼的行旅圖景,刻畫了一個騎著瘦馬在西風殘照的古道上艱難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現(xiàn)了這位天涯游子悲秋懷鄉(xiāng)的愁苦情懷。
又如聶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鋤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乍看去,此詩的內(nèi)容平淡、語言明白、字句簡單,幾乎沒什么奧妙可言,只描寫農(nóng)夫辛勤耕作,禾苗還有抽穗,官家卻已修倉的情況,點到為止,修倉干什么,農(nóng)夫的命運將怎樣,一應留待讀者去想。可以說,這兩首詩的成功,都離不開“白描”手法的使用。
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技法,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涂法”。而用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xiàn)方法,是指用最簡潔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不繪背景,只突出主體;敘寫事件,不求細致,只求簡明;描寫景物,不尚華麗,務求樸實。
我們再回頭看《歸園田居》中這幾句詩,“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曖曖,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很遠,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景時,往往也淡淡勾上幾筆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使這幅美好的田園畫活起來了。八句詩,從近景轉(zhuǎn)到遠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nóng)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畫面很淡很淡,味道卻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
元好問《論詩》中評價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林語堂也認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傳統(tǒng)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風格是簡樸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聰明與諳于世故的人自慚形穢。
而也正是這用平淡的言辭,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的原生態(tài)的田園生活圖景,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他在物質(zhì)的貧困中,那種超脫世俗的詩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