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國 趙靜 陳彬
中國白酒是世界八大蒸餾酒(伏特加Vodka、白蘭地Brandy、金酒Gin、日本清酒Sake、朗姆酒Rum、龍舌蘭酒Tequila、威士忌Whisky、中國白酒Liquor)之一,并且在國際上享負盛名[1-3]。白酒以糧食(主要為高粱、玉米、大米、小麥、糯米)為原料,以大曲、酒母等為糖化發(fā)酵劑,經過潤糧、蒸煮、糊化、發(fā)酵、蒸餾、陳釀和勾兌等釀造過程而制成,其生產工藝獨特而先進,有令人愉悅的香氣[4-7]。
作為傳統(tǒng)釀造工藝的排頭兵—潤糧,其是釀造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糧食糊化作用的好壞,主要取決于糧食的吸水情況,吸水充足則糧食容易受熱煮熟,即糊化作用較好,若糧食吸水不足則糊化效果差,內具生心,類似“生飯”[8-11]。因此,糧食在潤糧過程、蒸餾過程中的吸水情況,決定了糊化效果的優(yōu)劣。由于在蒸餾過程中,蒸汽溫度在110℃以上,糧食難于從炙熱的蒸汽中吸收水分,因此通過潤糧工藝可以提高糧食水分含量,成為糧食糊化作用的關鍵[12-15]。
目前中國有近40000 家白酒企業(yè),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不足1000 家,大部分中小企業(yè)在生產規(guī)模和技術設備等方面都處于相對落后的水平,生產工藝設備簡陋,人工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16-18]。因此,白酒釀造的機械化、智能化、數(shù)據(jù)化等是中國白酒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目前在白酒潤糧工藝中,目前大部分企業(yè)仍采用傳統(tǒng)潤糧方式,其存在著控溫、控水效果較差,攪拌不均一等問題。
本研究針對傳統(tǒng)潤糧方式及目前市售潤糧機器的局限性,設計研發(fā)出一種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并應用在白酒潤糧拌合、酒醅拌殼工藝中,對白酒的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在白酒釀造行業(yè)中,糧食在經過粉碎后,大部分采用傳統(tǒng)手工潤糧,但部分酒企已經開始機械潤糧拌合,但是其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1. 為U型槽體加攪拌軸型式;
2. 絞龍(刀型攪拌葉片)連續(xù)攪拌并混合輸送型式。
但這兩種方式有以下弊端:①U 型殼體型式:攪拌不充分,有結團現(xiàn)象,耗用功率較大;②絞龍型式:潤水不充分,水分未能充分進入到糧食內部;③造價較高。為了更好解放勞動力,同時結合當前潤糧機械化出現(xiàn)的問題;在符合釀造潤糧工藝機理的前提下,本研究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設計發(fā)明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同時此設備系統(tǒng)配套相應的操作工藝,可以有效的解決以上問題。
該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具有如下特點:
a. 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采用雙動力拌合模式,即球體轉動和內部攪拌轉動,可實現(xiàn)釀酒行業(yè)中的潤糧拌合、糧醅拌合兩種工藝。
b. 通過雙動力拌合模式對潤糧拌合工藝實現(xiàn)潤糧均勻有序、自動控溫控量加水、自動進料、自動出料的功能,醅體達到無結團、無干糝、無灰泡、不淋漿的潤糧標準。
c. 通過雙動力拌合模式對糧醅拌合工藝達到摻拌均勻、無結團,摻拌輕柔不損傷稻殼外形的拌合標準。
d. 輸送過程中,物料始終保持均勻,無結團、粘結等現(xiàn)象。
e. 設備使用完畢,方便清洗,清洗干凈且無掛料的現(xiàn)象。f. 該機械系統(tǒng)整體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和維護;同時,在符合釀造工藝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由雙動力旋轉球體、攪拌裝置、球體轉動裝置、潤水系統(tǒng)、進料裝置、出料裝置等組成,如圖1,而此設備的具體功率見表1。
表1 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設備功率
圖1. 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圖2 雙動力結構
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的著重點在雙動力旋轉球體,其球體及攪拌裝置可單獨旋轉,也可實現(xiàn)球體及攪拌裝置反向差速運轉,此方式大大提高了攪拌的效率及混合效果。
圖3 攪拌葉片截面
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主要有潤糧和拌糧兩大作用,研究將兩項功能相結合,進而使得釀酒潤糧工藝有條不紊、秩序化。球形潤糧系統(tǒng)的主要原理為:粉碎好的釀酒原料由斗提機提升至上部的輸送鏈板,輸送鏈板的出料口正對著旋轉球體的進料口,進料口為氣動插板閥。釀酒原料進入到球體內部,同時內部的進水噴頭開始噴水,有效降低進料時產生的粉塵溢出,并提高潤糧效率。將待達到全容積的45~60%時,停止進料。此工藝可根據(jù)白酒實際釀造過程中釀造原料的種類、潤糧時間進行協(xié)調;例如不同品種原料其潤糧時間不同,可采用分批次進料,確保不同釀造原料的潤糧效果。
球形拌糧系統(tǒng)的主要原理為:在球體進料過程中,球體雙動力系統(tǒng)開始工作。此部分共有三個模式可以選擇:
1. 球體擺動、攪拌轉; 2. 球體擺動、攪拌不轉;3. 球體靜止、攪拌轉。
球體擺動、攪拌轉:通過電控控制球體左右擺動、攪拌同時360°旋轉模式,球體和攪拌裝置進行反向差速運動,使得糧食醅體在較柔和的攪拌條件下達到攪拌均勻一致。球體內部絞龍式刮壁螺帶,使物料在隨著球體的周向轉動時,物料順著螺帶的方向在球體內增加左右方向的推動,同時螺帶增設的輻射狀縱筋起到打散的效果,進而達到醅體達到無結團、無干糝、無灰泡、不淋漿的潤糧目的。
球體擺動、攪拌不轉:通過球體的動力轉動進行左、右擺動100 度的角度,進行粉糧與水分的混合攪拌,達到充分拌合,此時通過限位開關(或光電開關)來控制球體的左、右擺動角度,防止出現(xiàn)球體的慣性至物料的灑落,在完成潤糧的均勻拌合后,需要停機時,緩慢停止直至定位到出料工位。
球體靜止、攪拌轉:噴水攪拌動力組件(螺帶)可360°旋轉,在旋轉噴水的過程中同時帶動螺帶的轉動,使其粉糧與水分的攪拌混合均勻,此時球體動力組件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通過限位開關(或光電開關)來控制噴水攪拌組件在完成混合均勻攪拌后,需要停機時,噴水動力組件的噴水嘴回到球體中心的正上方位置,再通過球體的動力啟動,緩慢停止直至定位到出料工位。
與此同時,結合潤糧工藝對水溫、潤糧時間、攪拌時間、靜置時間等有所要求,本系統(tǒng)搭載潤糧控制系統(tǒng),其可以自動化控制上述潤糧工藝要求。釀酒工程師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現(xiàn)場程序控制參數(shù)的修改,系統(tǒng)穩(wěn)定可靠。旋轉電機具有變頻控制且制動、自動尋位; 球體旋轉及噴水攪拌螺帶在旋轉時,具有自動定點停止的功能。
因此本系統(tǒng)通過上述模式可有效解決白酒潤糧過程中潤糧不均一、潤水不充分、醅體結團等現(xiàn)象;除此之外,1.由于本系統(tǒng)為球形體,其保溫效果較好;同時可有效控制水分,減少由于攪拌而產生的揮發(fā);2. 由于本系統(tǒng)采用球體和攪拌裝置進行反向差速運動模式,使得摻拌輕柔減少對醅體的機械損傷,如若酒醅拌入稻殼,不會損傷稻殼外形;同時此攪拌較為充分全面,在保障攪拌效果的前提下,可減少攪拌時間,優(yōu)化釀酒工藝。
圖4 潤糧控制系統(tǒng)
2.1.1 材料與設備
高粱、熱水:普瑞特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實驗酒醅、已蒸煮的稻殼:山東某濃香酒廠;
粉碎機: 普瑞特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普瑞特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1.2 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本次研究著重采用傳統(tǒng)潤糧工藝與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進行復合對比試驗,以此驗證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的實際生產效果;對照組除潤糧采用傳統(tǒng)潤糧方式外,其他均與實驗組保持一致,實驗組具體實驗流程如下:
圖5 潤糧控制系統(tǒng)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潤糧工藝,而實驗組采用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具體實驗操作如下:
前期準備:將180Kg 高粱粉碎至4-6 瓣,通過蒸汽發(fā)生器將釀造用水加熱至65℃?zhèn)溆谩?/p>
上料模式:球形潤糧拌糧球體由電控系統(tǒng)控制停止在進料口的正上方位置,將180Kg 釀造原料通過上料輸送機,輸送至球體正上方的進料口進料,進料的同時先由電控控制系統(tǒng)開啟螺帶攪拌動力運轉,轉速調整至15HZ(約1rpm)左右;上料輸送機(定速37rpm)勻速向蒸球入口進料,要求5 分鐘內將物料輸送完成。
潤糧拌合工藝(加水過程,雙動力同時運轉):在釀酒原料輸送至定量完畢后,由潤糧水泵將熱水罐內的108Kg 熱水通過流量計控制、旋轉接頭打入球體內噴水攪拌組件的噴嘴進行均勻噴灑至粉糧處。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采用球體擺動、攪拌轉模式,球體動力通過電控控制在10HZ(約1.4rpm)左右,球體的動力轉動進行左、右擺動100°,球體和攪拌動力裝置進行反向差速運動,進行粉糧與水分的混合攪拌,達到充分拌合,需要5min 實現(xiàn),人工通過檢修平臺可觀察物料的拌合狀態(tài)。
潤糧靜置吸水工藝:潤糧拌合好后,靜置4h,之后再進行5min 攪拌,如此重復5 次,使得整體潤糧時間為20h;取1kg 釀造原料作為小樣,進行水分、潤糧感官指標檢測。
糧醅拌合工藝:潤糧完成后,通過上料輸送機同時加入60Kg 的稻殼、1.7 m3(1190Kg)的酒醅輸送至球體內,在此同時,球體攪拌動力組件通過電控控制在15HZ(約1rpm)左右,球體內部絞龍式刮壁螺帶,使物料在隨著球體的周向轉動時,物料順著螺帶的方向在球體內增加左右方向的推動;同時螺帶增設的輻射狀縱筋起到打散的效果;在稻殼及酒糟加至定量后,將球體動力通過電控控制在10HZ(約1.4rpm)左右,同時球體和攪拌裝置進行反向差速運動,通過球體的動力轉動進行左、右擺動100°的角度,進行糧醅的混合攪拌,達到充分拌合,糧醅拌合需要10 分鐘實現(xiàn)。
出料模式:通過電控控制,緩慢出料至輸送機的料斗,待物料卸防放至一部分時,通過刮壁螺帶的旋轉,使物料向出料口緩慢聚集,通過下部出料輸送機勻速輸送至甑鍋中,出料輸送機(變頻調速7.5rpm),通過料斗出料口閘板調節(jié),輸送物料料層厚度為40mm,勻速出料。同時通過光電開關控制球體出料口轉至正下方,保證球體內部無殘留,出料干凈,要求30 分鐘內將物料輸送完畢;取1kg 待蒸煮糧醅作為小樣,進行拌醅感官指標檢測;注意:球體旋轉,啟動時應緩慢啟動,再至設定轉速。
釀造原料蒸煮糊化、酒醅蒸餾出酒:采用傳統(tǒng)混蒸混燒模式,上甑要嚴格做到“輕、松、薄、勻、緩”,保證酒醅在甑內疏松均勻,不壓氣、不跑汽;蒸餾結束后,取1kg 蒸煮糧醅作為小樣,進行水分、糊化率、酸度等指標檢測;同時取其優(yōu)級酒,按照白酒香氣、口感、舒適度等方面邀請專業(yè)人士進行感官品評實驗。
清潔工藝:本系統(tǒng)待上甑完畢后,對球形潤糧拌糧球體進行清洗,具體清洗工藝及參數(shù)如下:清洗用水量25Kg,清洗時間5min,轉速參考拌合工藝的試驗轉速,雙動力傳動同時運轉進行清洗,排污水引至排污口處。
2.1.3 實驗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通過采用傳統(tǒng)潤糧工藝與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進行對比,其中糧醅水分、酸度等指標檢測參照孟晴等人[19]的檢測方法,而糊化率檢測參照方軍等人[8]的檢測方法,具體實驗結果如下:
表2 不同工藝條件下的實驗結果
檢測指標 實驗組 對照組蒸煮后糊化率 48.2% 45.6%蒸煮后酸度 0.85 0.86蒸煮后酒醅感官 酒醅可添加少量、甚至不添加打量水 酒醅需再添加部分打量水優(yōu)級酒感官對比 窖香濃郁,口感綿甜,糧香較為突出,酒體協(xié)調 窖香濃郁,口感綿甜,糧香較為突出,酒體協(xié)調
通過與傳統(tǒng)潤糧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提高3.1%的潤糧含水量,提高2.6%的糊化率,此可以預期可提高酒醅發(fā)酵過程中淀粉的利用率,進而提高出酒率;同時結合對酒醅的酸度、優(yōu)級酒等方面基本無影響,因此其在符合釀造潤糧工藝機理的基礎上,具有去除拌醅過程中的結團現(xiàn)象,大大降低勞動力成本的巨大優(yōu)勢。
除此之外,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在生產上還具有如下優(yōu)勢:
1、 造價較低,運行成本低,耗用功率??;
2、 可實現(xiàn)清潔化生產;
3、 自動進出料,實現(xiàn)多種潤水方式的自動化操作,并設置無線傳送的溫度、濕度傳感器,實現(xiàn)溫度及濕度的精準控制;
4、 可配置2臺及以上的轉球,一臺進料、一臺出料,實現(xiàn)連續(xù)化潤糧生產;
5、 過程全自動化,可接入MES系統(tǒng)及ERP系統(tǒng)。
中國白酒的智能化釀造是歷史必然,釀酒智能化在符合傳統(tǒng)釀造工藝的基礎上,不斷汲取現(xiàn)代技術方法,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機械化發(fā)展[20-22],智能化釀造將會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本研究針對傳統(tǒng)潤糧方式及目前市售潤糧機器的局限性,設計研發(fā)出一種球形潤糧拌糧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有潤糧和拌糧兩大作用,本研究將其應用在白酒潤糧拌合、酒醅拌殼工藝中,具有提高糧醅含水量、糊化率,去除拌醅過程中的結團現(xiàn)象,大大降低勞動力等優(yōu)勢,對白酒的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