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敏菊
看圖寫話是習作的“前奏曲”,是一種以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為主要內(nèi)容,為使用書面語言進行自我表達和與人交談的基礎(chǔ)性練習。尤其是我校進城務工的孩子比較多,占學校學生總?cè)藬?shù)67.5%的比例,可見指導學生寫好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覺得應該在低年級看圖說話開始順利,老師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途徑,幫助學生入門,從而提升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
一、細致觀察,觸動情感
文學大師魯迅曾經(jīng)說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是觀察?!必S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是作文的源頭,生活中細小的事情轉(zhuǎn)瞬即逝,這就需要教師首先要有一雙善于捕捉的眼睛,能時時刻刻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隨時把發(fā)生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件記錄下來。當然,在引導學生觀察時教師必須向?qū)W生明確要求,從觀察順序入手,抓住事物特點,逐一介紹,在此基礎(chǔ)上再來寫話,學生就會覺得有話可寫,并會漸漸感悟到自己的身邊其實并不缺乏寫話的內(nèi)容。如:我在上完《找春天》這篇課文后,我?guī)е⒆拥叫@中去觀察,讓他們摸一摸新綠的小草,聞一聞醉人的花香,聽一聽動聽的鳥叫……自己去校園中去找春天。孩子們面對著美妙的世界,不可能無動于衷,當他們的注意力被某一處景物或現(xiàn)象所吸引時,有些孩子就會興致勃勃地講述,愛思考的孩子就會不住地提問。有了情感的觸動,孩子們就有了傾吐的需要。
二、動手操作,激起興趣
“實踐出真知?!痹诮虒W中,我首先教學生如何選圖,讓他們選出那些畫面清晰、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自己喜歡并且覺得有話可說的圖片,然后指導學生剪圖、貼圖,最后教給學生看圖的方法,讓學生按序觀察、抓住特點、分清主次、合理想象。在用這些方法看圖后,再練習說話,讓學生充分地說,可以先就圖上的事物每樣說一兩句話,抓住特點,然后結(jié)合四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最后按一定的順序、一定的內(nèi)容連貫起來,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訓練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在此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用筆記錄下來。當然,每個學生寫話的水平都不盡相同,對那些水平不高,能力欠缺的學生,我鼓勵他們多讀、多看,模仿、摘抄,積累一些詞匯和寫作素材,開闊他們的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為以后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另外,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要降低一切不切實際的寫話要求,允許學生畫不出來就用文字寫下來,寫不出來就把它畫下來,畫不出寫不出來的地方就用圓圈來表示。不求生動形象,只求學生能把心中想的,大膽地表達出來。對于寫得好的學生教師要多加表揚,并把他們的作品在《佳作欣賞》中張貼出來,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寫話的樂趣,激起他們寫話的興趣。
三、發(fā)揮想象,激發(fā)寫作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钡湍昙壍慕滩拇蠖鄨D文并茂,進行看圖寫話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置身于畫面所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白x讀背背”中的插圖、口語交際的情境圖、課文的插圖等都可以給它們配上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練習。例如呈現(xiàn)一幅圖,下雨了,路上一位年輕的阿姨把雨衣給一位淋雨的孩子,后面的一位男孩趕忙為她撐傘,由此推測,時間是放學后,這位年輕的阿姨就是老師,事情就是老師把雨衣給淋雨的學生,另外一位學生看到這一情景連忙跑上去為老師打傘。又例如看圖寫話《過河》,圖中內(nèi)容是:一只小雞過不了河,小鴨用木板幫助小雞過河……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①圖上畫了誰?他們遇到了什么事?②小鴨想到了什么辦法?③她是如何幫助小雞的?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理解和想象畫面中的內(nèi)容,有條件的學?;虬嗉夁€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模仿圖畫中的角色進行表演,教師適時點撥,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fā)學生寫話的愿望,進而寫出符合圖畫意境的話語。
四、模仿練習,學以致用
模仿是人類從事學習必不可少的途徑和方法,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生活經(jīng)驗貧乏,語言積累不豐厚,寫作方法沒掌握,寫話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讓學生模仿他人作品,從他人作品中汲取遣詞造句和布局謀篇的方法,不失為習作起步階段一種快捷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模仿可以是填充式的,如學了《春雨的色彩》一文后,讓學生看著插圖仿寫:()說:“春雨是()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在()上,()就()了。春雨灑在()上,()也()了?!币部梢允欠聦懯降?,如學習了《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就可以仿照小壁虎借尾巴段落的句式,寫寫其他動物尾巴的作用,可以是小壁虎向松鼠借尾巴,小壁虎向孔雀借尾巴,也可以是小壁虎向小猴借尾巴等等,這種對課文內(nèi)容的恰當移植,是真正學以致用,思維遷移,好處多多。
這種模仿式的訓練,由于給了學生一定的練習模式,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然易以動筆,有話可說。這也極大地激起了學生寫話的興趣,讓他們都樂于進行仿寫,使學生的寫話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五、啟迪思維,大膽想象
故事是孩子們成長的搖籃,沒有一個孩子的童年離得了故事的!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故事大王。教材里的許多故事不僅精彩絕倫,而且意猶未盡,看似結(jié)束,卻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泵總€學生的理解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這些教材恰恰為學生的續(xù)寫做好了鋪墊。如《狼和小羊》一文:狼向小羊撲去?會怎么樣?小羊該怎么做?它能逃脫嗎?我讓學生給故事配上最完美的結(jié)局。結(jié)果我們班的張迪小朋友在文中這樣寫道:“小羊看見狼兇狠地向它撲過去,它靈機一動,大聲嚷道:“獵人叔叔你來得真巧,快用你的獵槍斃了這只狼,還沒有聽到小羊說完話,狼先生就已經(jīng)消失得無影無蹤,小羊用自己的智慧嚇跑了狼。當然,還有很多小朋友用不同的寫作方法呈現(xiàn)出了故事的結(jié)果。
六、組詞串詞,重塑新篇
詞,是構(gòu)成句的基本單位。學會在書面表達中運用學過的詞語,是寫作的基本功,在寫作的起始階段就應該得到有效的鍛煉。教學中我結(jié)合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采用連詞成句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句”的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中,有不少關(guān)于秋天的優(yōu)美詞語,如“秋高氣爽、云淡風輕、五谷豐登”等等,我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詞語,進行口頭造句。隨后,從文中抽出幾個常用的詞語,可以是描寫天氣的,可以是描寫景色的,也可以是描寫心情的,讓學生從中選出三、四個詞語,加上自己的語言進行重新組合,進行段落練習。學生真切地觀察秋天,感受秋天,進行說話練習,可以用文中學到的詞語,也可以用自己平常積累的詞語,提高優(yōu)美詞語的使用率。這樣的練習既加強了學生對所學語言文字的運用,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的訓練,教師要注重因勢利導,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寫話興趣,讓他們愿說、樂說,主動說,開啟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真正做到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