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背景情況: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chǔ),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視學生充足的語言積累,學生只有在大腦中儲備足夠數(shù)量的語言材料,才能保證運用時隨意支取,保證語言表達的準確、生動、精練。我認為重視語言的積累,必須從低年級抓起,這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本文通過一堂看圖說話的訓練課的案例展示,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積累習慣。
關(guān)鍵詞:語言積累 ??興趣 ?教材資源 ?故事
案例展示:在一堂練習課當中,我出示了一張圖片。在學生仔細觀圖之后,我試著讓學生來說話。小手如林,都搶著要說。
江張靚:星期五的下午的放學時間(以下簡稱江)
師:嗯,直接可以說“星期五的放學后”
江:星期五的放學后,外面下起了大雨,小明沒帶雨傘,站在校門口等媽媽……
方毅耳尖,馬上發(fā)表意見:站在校門口那還不被雨淋濕啊?
江馬上改正:站在教室門口等媽媽,小麗走過來,他們一起回家了。
方毅:那他們兩個沒說什么怎么一起回家的?
(這小家伙反應靈敏,又有極強的表達能力,小腦袋瓜又有了自己的想法。還真能借他的問題讓學生把看圖說話補充得更加具體形象。)
我也趁熱打鐵:是啊!總得說點什么吧!
江:小麗走過來,對小明說:“我有雨傘,我們一起回家吧!”
師:嗯!于是他們愉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年級上冊《月亮的心愿》最后一句就是“他們愉快地走在去郊游的路上” )
師:這樣說就很完整了,非常好!
(洪佳琪是個好表現(xiàn)的孩子,見我表揚江就毫不示弱,小手舉得高高的。)
洪:老師,我還有更好的。
師故作驚訝:哦?你還有更好的?那讓我們聽聽是怎樣的?
洪很自信站起來就說:放學后,外面下起了大雨,小明沒有雨傘,小麗走過去對他說:“我有雨傘,我們一起回家吧!等會雨下得再大點,我們兩個人一把傘也要淋濕的?!?/p>
(學生的模仿能力強,但還是也有自己的主見的。)
我為了讓學生多積累詞語,替她修改道:是?。∥覀円黄鸹厝グ?!等會雨下得大點,我們倆都會成‘落湯雞。(順勢在黑板上寫下這三個字)
學生一聽到“落湯雞”三個字,覺得很新鮮,立馬興奮起來:老師,“落湯雞”是什么意思啊?
在一番解釋之后部分學生接受了這個詞語。
之后的布置作業(yè)希望學生能把看圖寫話寫得好點,對學生說道:希望小朋友的寫話當中能出現(xiàn)很多好詞好句,寫得好的老師都有特殊的獎勵。如果寫得不好的,那——
話還沒說完,黃陽天心直口快:寫得不好的,就會成為“落湯雞”。
(這孩子上課聽得很認真,把個新詞語牢牢記在了腦子里,到頭來不管好用不好用,馬上把它“學以致用”, 聽到這句話后,我實在忍不住“撲哧”一聲笑出來,全班學生也跟著我笑出來了。)
師:黃陽天,你真厲害!剛學到的詞語你就拿來用了。
黃看著我的表情,聽到我的話,感到很高興。
師:但是你把老師當作什么了,老師舍得拿水來潑你們嗎?把你們潑得濕濕的,成為“落湯雞”嗎?
學生聽了我的解釋,又是哈哈大笑,又是口里不忘“落湯雞”念念有詞的。
案例反思:這堂課當中,教師在看圖說話的同時融入了豐富的“語言積累”教學,師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補充說明讓學生的語言顯得更加完整,邏輯更加清晰,整堂課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完成。小學語文的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語言的積累是形成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chǔ),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所有方法和技能都是“空中樓閣”。
那么在教學中如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呢?根據(jù)平時自己的實際做法和收到的效果,作如下闡述:
一、入學教育——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校門,語言的表達能力并不是很強,說話不完整,用語不規(guī)范,這正需要我們?nèi)ハば囊龑c培養(yǎng)。他們剛?cè)胄iT,對什么都感到新鮮,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行語言訓練。在學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就可以帶領(lǐng)學生走遍整個校園,在一番觀光之后,讓學生說說“你覺得我們的學校美嗎?美在什么地方?”指導學生會有條理、按一定順序地說話,對學生表達得不夠規(guī)范,要及時進行糾正,對描述好的學生給予高度地評價,在初入學的第一天,就讓學生嘗試到學習說話的快樂,以及正確的說話指導是非常必要的。
二、日讀故事——積累語言的源泉
童話故事是兒童最適合的精神食糧。童話語言在孩子的意識中是活生生的語言,當他傾聽那些描繪幻想情景的話語時,是全身心貫注于其中的。
在一次培訓中,我有幸學了《兒童文學》,感受頗深,我們的授課老師在講課時總會穿插作品中的精彩片斷,我們這些早已過了兒童年齡的老師們聽了都忍俊不禁,為故事主人公的童真童趣所打動,在哈哈大笑之余我浮想聯(lián)篇:她的孩子的童年時光肯定很幸福,因為每天都能從媽媽嘴里聽到許多有趣的故事,不是故事大王也成半個故事王了,至少有些許洞察能力了。我不禁有些羨慕,又有些嫉妒。于是也想大量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為學生的童年留下更多歡樂,豐富他們的童年時光。
三、利用教材資源——語言積累的一個途徑
新課程的課程編寫,各個科目的內(nèi)容在編排上是息息相關(guān)的,與語文課的內(nèi)容安排上很緊湊。有效利用課堂資源,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一年級上冊的《品德與生活》第一單元的內(nèi)容是與“春天”有關(guān),里面有很多優(yōu)美的詩歌呈現(xiàn),這里可以為學生的仿寫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如:春天對冰雪說了什么?冰雪那么聽話,都融化了;春天對花兒說了什么?花兒那么聽話,都開了。春天對燕子說了什么?燕子那么聽話,都回來了。在上課的時候,引導學生模仿,自己也來當當小詩人,把它搜集在自己的作品集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寫話練習——促進學生語言積累的運用
新課標給低段寫作教學的定位,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一年級學生想像力豐富,腦海中就能構(gòu)建出一幅美麗的圖畫,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特點,讓學生用自己的筆畫下自己心中的圖畫,并給這幅插圖配上幾句話?!罢l既是老師心目中的小畫家,又是小作家呢?”通過這樣的“誘惑”,再加上適度地評價、表揚,學生會愛上畫畫寫話,把平時積累的語言運用于寫話中。
語言的積累沒有什么捷徑可以走,教師要不斷開辟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讓學生樂于積累,學會積累,使他們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倉庫,使學生在今后語言運用方面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
【2】《淺談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小學生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