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正處于語文啟蒙階段,知識儲備較少,給他們的寫作造成了阻礙。因此,教師應找到適宜的教學方式,科學地指導小學生學習寫作。階梯式作文指導是指,在充分考慮學生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年齡特點、思維特點的基礎上,全面把控學生寫作的整個過程,從理解材料、文章構思、遣詞造句、作文評價等方面入手,層層遞進地指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明確寫作教學目標,開拓學生寫作思路
教學目標是教師設計課堂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主要依據。為保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高效性,教師應明確寫作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為基礎,依據教材要求合理調節(jié)教學方式與課堂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階梯式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在“國寶大熊貓”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提高學生作文構思能力”為教學目標,針對這一目標進行階梯式指導。如在寫作前提出“大熊貓有什么特點?”“大熊貓是什么顏色的?”等簡單的問題,向學生展示大熊貓的圖片、視頻資料,引導學生依據資料進行思考,使學生基本掌握寫作內容。然后,教師講解枯燥且較難理解的作文構思技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寫作練筆內容,突破學生寫作難點
在常規(guī)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的練筆內容設計不合理,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不符合,導致學生覺得寫作很難,影響了學生練筆的積極性。運用階梯式作文指導方法時,教師應注重練筆內容的合理性,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水平、興趣點、薄弱點等,緊扣教學目標、教學大綱、訓練點,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寫作練習,提升寫作能力,突破寫作難點。
如小學生寫作時,通常存在缺乏情感、流水賬式寫作的問題。因此在指導時,教師應重視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緊扣寫作主題,利用文字表達情感。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寫作水平,設計情感類練筆內容,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的情境。如教師可創(chuàng)設“下雨天,媽媽來學校給你送傘”這一情境,引導學生結合這一情境進行寫作。
三、強化寫作過程指導,提高學生寫作質量
小學生寫作能力有限,寫作質量不高。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在應用階梯式作文指導時,應強化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和把控,確保學生能夠感受其中的趣味。同時,教師應注意講解寫作技巧,以增強學生作文的條理性與邏輯性,引導學生學會靈活運用修辭手法,增強作文美感,逐漸擺脫流水賬和生搬硬套的寫作方法。
如在“這兒真美”這一節(jié)寫作課中,教材要求學生描寫一處美景。這時,教師應采取階梯式作文指導法,在寫作之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風景資料,并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把握寫作思路。在寫作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將自身想象力、情感和所學的語文知識應用于作文中。教師可指導學生應用比喻描述景物,如“湖泊在陽光下閃著光,就像一塊華麗的綠寶石”,教師可鼓勵學生先從造句練習開始,使學生掌握生動且豐富多樣的風景描寫方式,再進行整篇的寫作練習,使學生充分體驗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質量。
四、優(yōu)化寫作評價方式,增強學生寫作信心
在常規(guī)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重視寫作評價。而階梯式作文指導注重逐層遞進地指導學生,不僅點評結果,還在資料理解、情感感悟、寫作思路、寫作過程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評價。這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錯誤點和不足之處,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如在“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寫作課中,教師可先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交流討論。首先,教師應參與討論中,了解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和討論內容,予以指導和評價。若學生的討論偏題了,教師應及時糾正,并講解該主題應該是什么內容。若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積極發(fā)表個人觀點,教師應予以夸獎。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出充滿想象力和童真童趣的句子、形容詞。最后,討論結束后,教師需點評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寫作思維,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階梯式作文指導方法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當前的知識水平、興趣特點與認知特點,合理設計練筆內容,從學生的寫作思維、作文情感、遣詞造句技巧等方面入手,層層遞進地指導學生。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婁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