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融
CRF 是由多種疾病,包括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引起的腎實質(zhì)損害,導致腎功能逐漸進行性下降,使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物潴留、酸堿平衡失調(diào)及電解質(zhì)紊亂,導致全身各系統(tǒng)并發(fā)癥[1]。胃腸道癥狀是CRF 患者最早發(fā)生也是最明顯的癥狀,患者常因胃腸道癥狀導致進食減少,營養(yǎng)狀態(tài)差,進而影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及預后。因此,早期有效干預 CRF 患者的胃腸道癥狀,延緩其疾病進展,改善預后,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關重要。本研究采用香砂六君子湯治療CRF 合并胃腸道癥狀患者,分析患者的胃腸道癥狀改善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2 月~2020 年7 月就診于本院的60 例CRF 合并胃腸道癥狀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 例。治療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齡(62.4±9.6)歲,平均病程(31±11)個月;對照組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齡(58.0±11.5)歲,平均病程(38±13)個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jù)K/DIGO 指南標準[2],將慢性腎臟病(CKD)定義為有下列情況之一,持續(xù)>3 個月:①腎臟損害標志,包括白蛋白尿、尿沉渣異常、腎小管相關病變、組織學檢查異常、影像學檢查異常、腎移植病史。②腎小球濾過率(GFR)降低:GFR≤60 ml/(min·1.73 m2)。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②非透析患者;③年齡18~80 歲。
1.3.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心臟、肝功不全者;②合并幽門螺桿菌(Hp)陽性感染者;③合并有活動期惡性腫瘤,肝硬化失代償期或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虎芨腥拘约膊』颊?。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一體化治療方案,包括:降壓、糾酸、糾正貧血、利尿、補鈣等;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香砂六君子湯(木香15 g、砂仁6 g、陳皮15 g、法半夏15 g、茯苓15 g、白術15 g、炙甘草6 g、黨參10 g),800 ml 水煎至400 ml 早晚分服。4 周為1 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5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①腎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24 h UTP、BUN 及Scr 水平;②胃功能水平及胃腸道癥狀評分: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通過GSRS 進行評價,分數(shù)越低,癥狀改善情況越好;治療前后檢測G-17、PGⅠ、PGⅡ及PGⅠ/PGⅡ等。③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腎功能恢復至正常范圍;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腎功能指標水平有所下降;無效:臨床癥狀未消失,腎功能無好轉(zhuǎn)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zhuǎn)率。④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胃液潴留、腹瀉等。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腎臟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cr、BUN、24 h UTP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cr、BUN、24 h UTP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Scr、24 h UTP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BUN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臟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臟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胃功能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PGⅠ(338.83±78.74)μg/L、PGⅡ(26.54±3.81)μg/L、PGⅠ/PGⅡ(13.81±5.75)、G-17(10.95±3.62)pmol/L;治療組PGⅠ(329.23±97.68)μg/L、PGⅡ(22.79±6.86)μg/L、PGⅠ/PGⅡ(16.46±6.05)、G-17(9.69±2.07)pmol/L。治療后,對照組PGⅠ(291.72±84.83)μg/L、PGⅡ(26.51±6.76)μg/L、PGⅠ/PGⅡ(13.09±5.48)、G-17(8.96±3.90)pmol/L;治療組PGⅠ(234.84±53.95)μg/L、PGⅡ(17.99±6.41)μg/L、PGⅠ/PGⅡ(15.95±5.97)、G-17(4.98±3.82)pmol/L。治療前,兩組PGⅠ、PGⅡ、PGⅠ/PGⅡ、G-17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PGⅠ、PGⅡ、G-17 低于治療前,對照組PGⅠ、G-17 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PGⅠ、PGⅡ、G-17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PGⅠ/PGⅡ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GSR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對照 組GSRS 評分(14.4±3.38) 分,治療組GSRS 評分(13.2±5.13)分;治療后,對照組GSRS 評分(12.2±2.90)分,治療組GSRS 評分(9.63±3.58)分。治療前,兩組GSR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GSRS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4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53.33%,其中顯效12 例、好轉(zhuǎn)4 例、無效14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3%,其中胃液潴留4 例、腹瀉6 例。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67%,其中顯效18 例、好轉(zhuǎn)8 例、無效4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其中胃液潴留1 例、腹瀉2 例。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胃腸道癥狀是中晚期CRF 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既往研究認為尿毒素是引起CRF 患者胃腸道癥狀的主要因素,但是,近年來隨著對胃腸激素研究的深入,對CRF 患者出現(xiàn)胃腸道癥狀病因的理解也愈加成熟,關于胃腸激素在發(fā)病中的作用的研究也越來越多[3]。PG是胃蛋白酶的無活性前體,在胃酸作用下轉(zhuǎn)變?yōu)橛谢钚缘奈傅鞍酌福桓鶕?jù)生化性質(zhì)和免疫功能不同,PG 分為PGⅠ和PGⅡ,胃泌素由胃竇G 細胞產(chǎn)生,其中G-17含量最高、作用也最重要,其主要作用是促進胃酸分泌,反映胃竇部黏膜分泌功能及與胃酸負反饋調(diào)控有關的變化;同時PG 和G-17 之間又互為補充,更好的評估胃黏膜功能[4]。在治療上,西醫(yī)多采用抑酸、保護胃黏膜等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往往有其他的不良反應,臨床治療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找到更為安全、更高效的治療方法。
中醫(yī)學作為我國獨有的醫(yī)學體系,在治療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端貑枴に疅嵫ㄕ撈分^“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開創(chuàng)了祖國醫(yī)學關于胃腎相關理論的先河,強調(diào)腎對胃中水液代謝的作用,《靈樞·五味》認為“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說明脾胃與其他臟腑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胃與腎經(jīng)脈相連,血脈相通,在生理上密切相關,故病理上常相互累及,互為因果。本研究以“胃腎相關”理論為出發(fā)點,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PGⅠ、PGⅡ、G-17低于治療前,對照組PGⅠ、G-17 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PGⅠ、PGⅡ、G-17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PGⅠ/PGⅡ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cr、24 h UTP 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BUN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采用香砂六君子湯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胃腸道癥狀,改善胃功能的相關指標及腎功能指標,延緩腎損害進展。香砂六君子湯由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而成,方中以黨參益氣健脾,補中養(yǎng)胃為君;臣以白術健脾燥濕;佐以茯苓滲濕健脾;陳皮、木香芳香醒脾;半夏化痰濕,砂仁健脾和胃,使以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扶脾治本,兼化痰濕,和胃散寒,標本兼顧?,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四君子湯對胃腸道胃竇局部的胃泌素水平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并能間接減少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保護消化道[5];陳皮有利于分泌消化液,促進腸道積氣消散,有增進食欲的作用[6];半夏對于胃泌素分泌、PG 的活力水平具有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能增加細胞保護的因子,并且增強胃黏膜修復再生能力屏障作用[7];砂仁具有促進胃腸道蠕動,增強消化能力,以及抗胃潰瘍,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木香具有促進胃排空和推動胃腸蠕動的作用。由此可見,香砂六君子在藥理學方面,不僅可改善胃腸道的內(nèi)分泌功能,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還能促進胃排空,抑制胃腸道的快速蠕動[8]。本研究經(jīng)治療后,兩組GSRS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說明香砂六君子湯在治療CRF 患者時,可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起到改善胃腸道癥狀的目的。PGⅠ/PGⅡ是PGⅠ和PGⅠ的比值,當PGⅠ和PGⅡ的比值出現(xiàn)異常,則說明其物質(zhì)分泌異常,考慮為患者胃黏膜損傷導致,因此,觀察PGⅠ/PGⅡ變化水平對臨床診斷有很大的作用,通過這一比值變化反應可明確藥物的使用情況。提示PGⅠ/PGⅡ中PGⅠ和PGⅡ物質(zhì)的變化水平可明確病情的病變程度,便于后續(xù)治療,同時還可將PGⅠ/PGⅡ、PGⅠ、PGⅡ等物質(zhì)變化作為臨床診療依據(jù)。經(jīng)谷未強等[9]文獻報道表明,通過觀察和對比;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PPCHE)Ⅱ以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數(shù)(GCS)評分,發(fā)現(xiàn)兩組在治療開始時,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治療10 d 后,治療組APPCHEⅡ以及GCS 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香砂六君子湯在治療重癥腦卒中患者的過程中,可減少昏迷程度,促進預后,提高生活質(zhì)量,側(cè)面反映出,香砂六君子湯的臨床作用顯著,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香砂六君子湯在治療慢性腎衰竭合并胃腸道癥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可有效減少發(fā)生胃液潴留、腹瀉等癥狀[10]。
綜上所述,香砂六君子湯對CRF 合并胃腸道癥狀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可顯著改善胃腸道癥狀,降低患者Scr、BUN、G-17 水平,以及穩(wěn)定PGⅠ/PGⅡ、PGⅠ、PGⅡ,提高患者胃動力,改善胃功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