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芳 楊素敏
【關(guān)鍵詞】《中國神話傳說》,三階閱讀,神奇,神話魅力
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神話主題單元,本單元“快樂讀書吧”推薦學生閱讀《中國神話傳說》和《世界經(jīng)典神話與傳說》,旨在引導學生在第四單元單篇神話閱讀的基礎(chǔ)上,運用課內(nèi)習得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中外神話與傳說故事,進一步感受神話的魅力。筆者以《中國神話傳說》為例,談談運用“三階閱讀”策略,引導學生領(lǐng)略中國神話魅力的實踐與思考。
—、第—層階:導讀激趣“讀起來”,感受神話的神奇
“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是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學生通過本單元四篇課文的學習,對神話的“神奇”的特點已有初步的認識,面對我國古代龐大的神話體系,讓學生閱讀整本書《中國神話傳說》尤為必要。
導讀課上,為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中國神話故事的神奇,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期待,我們做了如下嘗試。
師:孩子們,在你們的印象中,神都是什么樣子的?
生:年輕的女神仙都很漂亮,男神仙都很帥。男神仙變老后,頭發(fā)啊,胡子啊,還有眉毛都會特別長,顯得很有仙氣兒。
師:孩子們,我聽出來了,你們對神的認識應該大多來自動畫片或電視劇。其實,在我們的祖先最早創(chuàng)編的神話故事中,神仙可不是你們說的那樣。來,猜猜這是神話故事中的哪位神仙?(出示人面蛇身女媧圖)
生:我猜她是課文《女媧補天》中的女媧。
師:是的。女媧是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女神,人面蛇身,一天有七十變呢!再來看,認識他嗎?大家還記得是誰在女媧補天的神話里撞斷了撐天的柱子,使天空破了一個大窟窿嗎?
生1:我知道,是水神共工。
師:猜對了!書中是這樣描寫共工的:長著人的頭、人的手、人的腳、身體卻像蛇一樣,走路的時候,鮮紅色的頭發(fā)飄來飄去。
生1:老師,我發(fā)現(xiàn)神話故事中的人長得好奇怪呀!
師:這個發(fā)現(xiàn)很有意思!書中還有許多神靈,比如相柳、倉頡、盤瓠,等等,想知道他們被人們想象成怎樣神奇、有趣的樣子嗎?那我們就趕快走進《中國神話傳說》這本書去讀讀、找找吧。
以上導讀環(huán)節(jié),教師立足神話故事人物外貌的神奇,引發(fā)學生生活的認知與書中人物描寫的沖突,閱讀《中國神話傳說》便可乘“趣”而上,順“奇”而為。接下來的持續(xù)閱讀,主要借助恰當?shù)乃季S導圖、閱讀記錄單,這些可以幫助學生邊閱讀邊記錄自己的閱讀所得。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理、記錄“神人”“神貌”和“神事”;閱讀記錄單可以設計“《中國神話傳說》中最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1“情節(jié)2“情節(jié)3”,幫助學生篩選、整理出“最神奇故事情節(jié)”。此外,還可以制作一張“《中國神話傳說》閱讀思考單”。如你覺得自己與哪個神話人物比較像,說說原因;生活中,你還會受到哪個神話人物的影響;你覺得神話故事吸引人的秘密是什么等,利用這些問題觸發(fā)學生的思考。學生在閱讀《中國神話傳說》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神奇”,記錄“神奇”,感嘆先民創(chuàng)造智慧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思維品質(zhì)。
二、第二層階:多法并用“讀進去”,探尋神話的源頭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整理者將出自《山海經(jīng)》的神話故事、神話圖像等有意編入并說明,讓讀者知曉這些神話故事的來源。課文《精衛(wèi)填?!肪统鲎浴渡胶=?jīng)》,且是這個單元中唯一以文言文呈現(xiàn)的一個神話故事,編者在讓學生感受神話故事不同語言形態(tài)的同時,了解中國神話的源頭。
因此,在學生閱讀完現(xiàn)代版的《中國神話傳說》后,我們嘗試把《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文言文神話故事推薦給學生,讓他們閱讀原汁原味的神話故事,了解最初的樣貌,并在對比發(fā)現(xiàn)、暢講暢聊中感受中國神話的獨特魅力。我們采用了以下方法。
首先,組建協(xié)作小組,化整為零。我們讓不同閱讀基礎(chǔ)及閱讀能力的同學交互融合,組成讀書協(xié)作小組,每組閱讀的文言神話故事數(shù)量確定在5個左右。小組成員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結(jié)合注釋,自主閱讀故事。這樣,就化整為零,減少了文言文的量,降低了閱讀的難度,學生閱讀的畏難隋緒也就隨之緩解。
其次,集中引導,對比發(fā)現(xiàn)。在讀懂文言神話故事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古今中國神話故事進行對比。通過交流,學生主要有如下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神話故事中的想象經(jīng)過加工后更加詳細、具體,文言神話故事的最大特點是“寥寥數(shù)語結(jié)成文”,但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最后,閱讀展示,暢講故事。在學生閱讀完《中國神話傳說》整本書和《山海經(jīng)》中節(jié)選的神話故事后,舉辦“小書蟲大講壇,《山海經(jīng)》故事我來講”故事大會,讓學生繼續(xù)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講述神話故事。故事會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把從現(xiàn)代版神話故事中讀到的語言加以遷移運用,在讀懂故事的基礎(chǔ)上大膽想象、補白,把文言版的故事“添油加醋”“添枝加葉”地講述出來。
這樣的閱讀引導能讓神話故事以其神奇之態(tài)、活潑之姿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在現(xiàn)代文與文言文之間交換、遷移,進一步讀懂神話故事,同時,了解我國神話故事的來源和語言魅力。
三、第三層階:交流分享“讀出來”,領(lǐng)悟神話的精神
學生在經(jīng)歷了“讀起來”“讀進去”之后,隨著閱讀的深入,也逐漸觸摸到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這時,教師須有意識地引領(lǐng)學生“讀出來”,讀書交流會就能水到渠成。
(出示類人猿進化圖)
師:孩子們,看這幅圖,這是近代考古科學家經(jīng)過考證得到的結(jié)論:人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如果我們把時間退回到幾千年前,有個孩子問他的爺爺,人是怎么來的,他爺爺會不會說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
生1:不會。
師:為什么?
生1:因為那時候科學不發(fā)達,還沒有研究出來人是怎么來的。
師:面對生活中或者自然界中很多不知道的現(xiàn)象和問題,我們的祖先就想象出了很多的理由和解釋,表達他們對世界的認知。
師:大家翻一翻書,除對自然的認知之外,神話故事中還表達了人們的哪些想法?
生1:還表達了人們對英雄人物的崇拜……
就這樣,教師以類人猿進化成人的過程圖為話題,在談話、交流和討論中,讓學生漸漸明白先民不知道人是怎樣來的,就想象出了《女媧造人》的故事;不知道自然界的一切是怎樣來的,人們就憑借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編出了一個又一個超現(xiàn)實的神話故事。如此這般,不用教師給學生解釋神話的由來,他們就在交流和思考中,潛移默化地認識到了神話是怎樣產(chǎn)生的。讓學生體悟神話故事背后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后,教師繼續(xù)引導:這些神話人物中,如果讓你選一個偶像或英雄,你選誰?為什么?(聯(lián)系實際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說說)當學生說出自己崇拜的一個個英雄,如智慧果敢、勇于獻身、一心為民的炎帝,美麗善良、創(chuàng)造人類、救人類于水火的女媧等英雄時,教師須及時總結(jié),自古以來,這些神話英雄的精神品質(zhì),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如今,重讀先民創(chuàng)造的一個個瑰麗的故事、鮮活的英雄形象,他們永遠在自己心中閃耀!
三階閱讀,讓中國神話的樣貌完整呈現(xiàn),學生對神話的認識也不再停留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態(tài)。他們看到的既有神話故事的外在神奇,還探尋到神話故事的源頭,更領(lǐng)悟到神話故事背后蘊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