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說話容易,說一句能夠表達意思的話也容易,說一句能夠表達意思并且得體的話就不容易了。不容易說的話也是要從容易說的話開始,初入學的兒童想說一句完整的話到說一句得體的話是需要不斷的訓練才能完成。
關鍵詞:口語鍛煉;敢說;愛說;會說
口語能鍛煉學生聽和說的能力,在打好寫作文的基礎之上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交際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又是《語文課程標準》對一年級學生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培養(yǎng)好一年級學生的口語能力呢。
一、“敢說”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的前提
對于初入學兒童,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尤為重要。因此,就是要教師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往往這時我都先做自我介紹,然后熱情洋溢地說:“小朋友們,今天我跟你們在一起,老師心里很高興。你們愿意向老師介紹自己嗎?”通常這短短幾句話,就縮短了孩子們與老師的心理距離,產生了一種與老師交流的欲望。為大膽地說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其次,就是要尊重、寬容學生。當學生說話出差錯時,教師應以寬容的心態(tài)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肯定其勇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優(yōu)點,再加以引導、矯正。同時要仔細分析那些不愿發(fā)言的同學的心理原因,打消他們的顧慮,講清道理,誘使他們積極發(fā)言。最后,合作學習對培養(yǎng)兒童大膽發(fā)言,提高口語能力,很有益處。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尋找合作伙伴組成學習小組,訓練時,先讓學生把想要說話的內容自由說一兩遍,然后再小組發(fā)言,同學們相互評改,最后在班上發(fā)言。
二、“愛說”說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的關鍵
根據一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影響的特征,教師要巧妙的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以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借助興趣的動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在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充分展示直觀形象的實物,引起學生注意。如教學《杮子》一文時,我通過大屏幕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讓同學們思考后回答:圖上畫的是什么?是什么季節(jié)?圖中的他們在干什么?想想他們會說什么?這就給同學們提供了系列思考的空間,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子就打開了,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都勇于發(fā)言,在發(fā)言交流中獲得了知識。同時,針對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把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引進課堂,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可以讓學生模擬表演問題、借東西、接待客人等等。開展“老鷹捉小雞”、“傳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和競賽活動,讓學生在雙向互動的訓練中,不僅學會了應用禮貌語,思維與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
三、“會說”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能力的目標
敢說、愛說是會說的前提和關鍵,會說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初入學兒童說話常見的毛病是語句不完整,訓練時可以先列出幾個具備主干成分的句子,引導學生根據句子內容回答。再放手讓學生模仿例句說話。
例:
通過以上模仿訓練,學生在頭腦中構建了句子的基本模式,說話時就有“法”可依。然后做鞏固提高練習,由教師口述的(完整和不完整)句子讓學生聽辨,不完整的修改補充完整。訓練初入學兒童說話,教師要在關鍵時刻“扶上馬、送一程”、嚴要求及勤訓練,循循善誘,要不厭其煩。低年級口語訓練的要求是“說一段完整連貫的話?!?/p>
一年級上學期,在培養(yǎng)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的基礎上,要有意識訓練學生說幾句完整有條理的話。如教學《打電話》一課時,我在講解課文時中,出示了一些輔助問題:誰家裝電話了?你想給誰打電話?他住在什么地方?你最想講什么?學生逐一回答問題后說話,再把幾句話連起來說一段通順的話,這樣就逐步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
作者簡介:
羅瓊,貴州省湄潭縣實驗小學教師。參與編寫校本教材《書香潤童心》(小學五年級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