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詣遐
(廣州現(xiàn)代信息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0)
進入21世紀之后,隈研吾這個名字逐漸在世界建筑界廣泛流傳,隈研吾的住宅作品從日本擴展到了全世界,多次刊登在世界范圍內(nèi)著名的雜志封面。隈研吾于1954年出生在日本的神奈川縣,并于1979年在東京大學工程學院畢業(yè),隨后到哥倫比亞大學進行深造,在一年后于京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隈研吾的住宅設計作品有著濃厚的隈研吾風格,具有高度的個人特色,隈研吾的住宅設計作品在進入中國之后,在中國建筑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許多建筑大師都深入研究隈研吾的住宅設計作品,對于中國建筑界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作為日本建筑界的領軍人物,隈研吾倡導住宅建筑設計應該更多地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而不應該只關注建筑本身。隈研吾的住宅設計作品有著“反物體”的概念,所謂“反物體”,就是孤立的物體,不能融合自然的突兀的設計。隈研吾的住宅建筑思想認為,一座優(yōu)秀的建筑應該是天人合一,能夠與大自然沒有違和感,是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所以在隈研吾的作品中,其注重于利用建筑的地形,更多地采用當?shù)氐淖匀徊牧?,使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從而“消失”于自然之中。隈研吾著名的建筑思想“讓建筑消失”,就是使建筑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從而使建筑能夠與大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深度的結(jié)合,而不是突兀的建立在一個特定環(huán)境中。隈研吾的“讓建筑消失”建筑思想在國際建筑界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國的許多建筑設計大師也深受隈研吾的建筑設計思想影響。
Z58水/玻璃是隈研吾建筑設計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一座老舊辦公樓的改造方案。該老舊辦公樓的前身是上海市的手表五廠的廠房,經(jīng)過多年的使用,已經(jīng)嚴重的老舊與破敗。在隈研吾的水258/玻璃建筑設計中,正立面鏡子般的花欄就是隈研吾最為擅長的“讓建筑消失”,建筑空間的高超是建筑的頂層,一間矗立于水面上的房間,使整個建筑看起來與周圍非常協(xié)調(diào)。在該建筑的改造方案中,隈研吾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設計的細節(jié),讓水流捕捉痕跡的流出,使人能夠產(chǎn)生置身于熱海連接的空間之中。地面全面設計成為平坦的水面,水深大于15cm左右,在底部使用了深綠色的花崗巖,使水底能夠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在水258/玻璃的設計方案中,該建筑的客廳和連接部分像是被分離的室外空間,隈研吾借鑒了日本傳統(tǒng)劇的舞臺,將能劇舞臺的空間感受加入到了客廳和連接部分,并將建筑設計重點放在了地面設計上。隈研吾認為,只有將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地面上,才能夠更好地控制人的視點不是俯瞰,因為人一旦處于俯瞰的狀態(tài)時,就不會形成地面與大海相連的空間感覺。
安藤廣重博物館,位于馬頭町,是為了收藏安藤廣重的作品而建造的一座美術(shù)博物館,其中收錄了安藤氏超過4000張浮世繪的畫作。安藤廣重的浮世繪作品中,有許多運用了自然的元素,其浮世繪作品對自然及其變化的視覺而聞名。隈研吾受到了安藤廣重作品中自然元素的啟發(fā),在馬頭町廣重博物館中將安藤廣重的畫作轉(zhuǎn)化成為了建筑語言,運用了許多自然的元素。馬頭町廣重博物館的屋頂、墻壁和家具等建筑上的大部分因素都是使用的杉木作為百葉來實現(xiàn)的,最大程度上減少了混凝土的使用,盡可能多地選擇了當?shù)氐淖匀唤ㄖ牧?,從而使馬頭町博廣重博物館能夠與周圍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將馬頭町廣重博物館隱藏在了山野之中,達到“讓建筑消失”的設計目標。馬頭町廣重博物館的建筑設計,不但具有安藤廣重的畫作風格,還具有隈研吾的設計風格,是隈研吾作品中的典范(如圖1)。
圖1 馬頭町廣重博物館
高柳町社區(qū)中心位于高柳町的圓形村落,是隈研吾建筑住宅設計中的精品作品。高柳町社區(qū)服務中心帶有茅草的屋頂顯示出了其傳統(tǒng)日式建筑風格的輪廓,也是高柳町圓形村落象征性的符號。高柳町圓形村落中許多帶有當?shù)貍鹘y(tǒng)風格的房屋建筑已經(jīng)消失。高柳町社區(qū)服務中心的造型風格中帶有柔和雅致的特色,建筑材料是采用當?shù)厥止ぶ谱鞯暮图?,采用了雙層和紙來代替玻璃、鋁板等材料,其中大部分的建筑元素比如墻壁、底板等都是覆蓋了和紙,并對和紙覆蓋層做了魔芋膠和柿漆的防水處理,將和紙較為脆弱的缺點完善。高柳町社區(qū)服務中心的建筑整體與高柳町的圓形村落巧妙地融為一體,使社區(qū)服務中心這個建筑“消失”在了當?shù)氐膱A形村落之中,與周圍的環(huán)境交相呼應,沒有絲毫的突兀。
“長城腳下的公社”,位于北京北部山區(qū)水關長城腳下的當代建筑博物館。這座竹屋建立在一條山溝之上,隈研吾充分了利用當?shù)氐牡匦芜M行建造,竹屋最底層位于山溝底部,上面一層位于山溝的上部。竹屋從整體的外表來看是被竹子包圍起來的,隈研吾認為,竹子是中國最為典型的象征和符號,不論在世界方位內(nèi)任何一個角落看到竹子,都會聯(lián)想到中國,所以在長城邊建造這樣一個竹屋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長城本身就是農(nóng)業(yè)文明和畜牧文明的分界線,加上這樣一個竹屋的建筑,更加凸顯了建筑特色。竹屋的整體結(jié)構(gòu)是鋼筋所鑄,其中室內(nèi)部分為混凝土結(jié)構(gòu),墻面是大面積通透的落地玻璃,從屋內(nèi)到屋外,盡可能地使用竹子作為建筑材料。竹屋的外部由大面積的竹子作為圍墻,在竹屋室內(nèi)的門窗中,隈研吾還設計了可以推拉的竹墻,在拉上竹墻之后,外部的陽光會由竹墻透過而進入屋內(nèi),形成了一幅美好的建筑景色。竹屋與當?shù)氐耐恋爻浞纸Y(jié)合,使竹屋完美的與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相結(jié)合,給人一種“建筑從土地里生長出來”的感覺(如圖2)。
圖2 竹屋內(nèi)的一角
綜上所述,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具有高度的特色和個人風格,強調(diào)住宅建筑要與自然環(huán)境相結(jié)合,對于我國的住宅建筑設計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