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娥
【文題在線】
秋風漸緊,落葉飄零,當你看到那一片片飄落的葉子時,引發(fā)了怎樣的思緒?
請以“一片飄零的葉子”為題,寫一篇狀物散文。
要求:(1)要能借所托之物抒發(fā)心中的感情;(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佳作示范】
一片飄零的葉
何曉菁
早晨,我背著書包行走在去學校的路上。秋風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悄悄地跟在我身邊,一會兒掀開我的劉海,一會兒竄到我的身后,直到快到教室門口了,才灰溜溜地跑掉,和校園里的樹們一同玩耍起來……
你看,秋風拍了拍大松樹,哎呀,幾根像針一樣的樹葉一下子擦過它的臉蛋兒。哼!看你還調(diào)皮!秋風可能有點膽怯了,一眼瞅見身旁的桃樹,便張開雙手,拍打樹干,又繞著樹轉(zhuǎn)起了圈兒。呼,一圈的葉子落了下來。秋風若無其事地跑來跑去,搖著樹枝唱著歌,“呼啦啦,呼啦啦”,本來就不多的桃葉更少了,只留下一片在枝頭隨風舞動著。
第二天是周末,我與爸爸一同去看望病重的外婆。來到外婆家,只見外婆已經(jīng)虛弱地靠在沙發(fā)上睡著了。幾個月以前,醫(yī)院查出外婆的腫瘤已經(jīng)惡化成癌了,并在全身多個地方擴散…… 一想到這里,我心頭不禁一緊。我靜靜地打量著外婆:外婆雖然睡著了,可依舊眉頭緊鎖,因病痛的折磨,她臉色非常蒼白……
突然,外婆劇烈地咳了起來,緩緩地睜開她那被病痛折磨得失去光彩的眼睛,習慣性地抬頭看了我們一眼,又不停地咳了起來,始終說不出一句話。
看著外婆虛弱的身體,我不禁回想起了那段溫暖的時光。那時,外婆身體還算不錯,我們一回家,就會看見她矮矮胖胖的身影。小時候,外婆最喜歡讓我為她踩背了,她說我的小腳丫踩在背上特別舒服,所以我總會以腳代手,為外婆按摩,看著她那享受的臉,我也很快樂。我喜歡和外婆一起躺在床上,聽她講我從未聽過的童話,我總是聽一半就睡著了,但第二天又纏著外婆繼續(xù)講,她總會樂呵呵地給我講:“很久很久以前……”
此刻,我正靜靜地看著她,有很多話想說,卻又不知道該怎么說。
我多想再拉著她,讓她給我講童話;多想讓她再帶我去看她種的小樹;多想再吃一次她做的小炒肉……可這一個個無理的要求,又怎么說得出口呢?
再次為外婆按摩,我慢慢地捻著外婆那觸感像“豆花”的大腿,卻怎么也下不了手,生怕稍一用力就會弄痛她。我抬頭看了外婆一眼,她兩眼閉合,眉心緊皺。不知何時,外婆變得如此瘦弱,我不禁鼻頭一酸。
再次見到外婆時,她已躺在刷著黑漆的棺材里了,眉心舒展,面部的紋路不再明顯,就像童話中的公主,美麗、安詳。
回到學校,我發(fā)現(xiàn)桃樹上的那片樹葉早已落下,一陣風吹來,光禿禿的樹枝發(fā)出沙啞的聲音,像是為生命唱著送別歌。
葉已飄零,生命已逝,親愛的外婆,不知你在天堂過得可好?
(湖南桃江縣桃花江鎮(zhèn)二中)
【各抒己見】
文琇婷:我覺得這篇習作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細膩傳神,很好地過渡到中心內(nèi)容上。對“我”的心理刻畫得生動感人,一片飄零的葉子寄托著小作者對外婆的思念,引起讀者的共鳴。
曾老師: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確實精彩,不過,我覺得與下文的氣氛有點不搭,如果稍加改動,營造出一種悲傷凄涼的氛圍,想必會更好。此外,這篇習作聯(lián)想豐富,語言樸實,對外婆的外貌描寫集中體現(xiàn)了癌癥中外婆的痛苦。
湯蓓:我贊同曾老師的觀點。習作用樸實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畫面,直擊人心,令人唏噓,不禁讓人感嘆年華易逝、時光不再。結(jié)尾言簡意賅,深化主題。
曾老師:嗯,我最喜歡的也是那用深情的文字描繪出的一幅幅畫面,那么溫馨,那么美好!“一片飄零的葉子”作為線索貫串全文,畫面切換自然,結(jié)尾處,思念之情綿綿無盡。
鄒哲慧:習作寫得細致入微,語言生動活潑,把外婆比作一片飄零的葉子,情真意切,觸人心弦,讀來親切自然。首尾照應(yīng),突出習作主旨,富有感染力,拉近了與讀者間的距離。
【經(jīng)驗總結(jié)】
這是一篇典型的狀物散文。好的狀物散文一定是立意新奇、思想獨到、個性突出,有著深刻的生命體驗,即有真知灼見、獨到的思想內(nèi)涵、奇特的人生感受、深沉的生命追問、張揚的自然個性。
寫這類作文,有以下幾點需要引起同學們注意:
一、抓住規(guī)律。狀物類散文規(guī)律:寫景(物)——抒情——寫人(主旨)。寫景(物),是為了寫人,是為了抒發(fā)情感(尋找物與人的相似處)。在狀物類散文的寫作中,作者或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賦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風貌;或通過有聲有色的景物描寫,把情完全融合在寫景的文字中;或直接把物拉過來,賦予人的情感。
二、情感真摯,細節(jié)動人,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抓住事物特點,將自己的體會、聯(lián)想與事物的特點融為一體,就可以收到狀物寄情的效果。
而文章融入作者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后,會使內(nèi)容更充實,更耐人尋味。不過要注意,聯(lián)想應(yīng)以事實為依據(jù),不要完全脫離實際胡編亂造。
三、深入挖掘,使立意更深刻。在達到一般狀物習作的要求后,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進一步思考,挖掘出物與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挖掘蘊含在“物”中能啟迪人的生活哲理和美好情趣,借物抒情,寫出理趣。
【作家示范】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句成語是我們祖先流傳下來教我們不要怕吃苦的意思。
還記得少年的時候,立志要做一個轟轟烈烈的英雄。當時不知在哪本書內(nèi)發(fā)現(xiàn)了這句格言,于是拿起案頭的筆將它工楷抄出,粘在書桌右邊的墻上;并在胸中下了十二分的決心,在中飯時候一定要犧牲別樣的菜不吃而專咬菜根。上桌之后,果然戰(zhàn)退了“肉絲香干”的誘惑,致全力在“青菜湯”的碗里搜求菜根。找到之后,一面著力地咬,一面又在心中決定:將來做了英雄,一定要叫老唐媽特意為我們一人炒一大盤肉絲香干,擺上得勝之筵。
蘿卜當然也是一種菜根了。一個新鮮的早晨,在賣菜的吆喝聲中起身,披衣出房,看見桌上放著一碗雪白的熱騰騰的粥,粥碗前一盤腌菜,有長條青色的豇豆,有燈籠形的通紅的辣椒,還有蘿卜,米白色而圓滑,猶如一些煮熟了的雞蛋。這與范文正的談黃 差得多遠!我相信那個說“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老祖宗,看見了這樣一頓早飯,絕對會搖他那白發(fā)之頭的。
還有一種菜根——白薯,但是白薯并不難咬。我看我們的那班能吃苦的祖先,如果由奈何橋或望鄉(xiāng)臺在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回家,我們絕不可供些什么煮得木頭般硬的雞,或是渾身有刺的魚,因為他們老人家的牙齒都掉完了,一定領(lǐng)略不了我們這班后人的孝心,我們不如供上一盤最容易咬的食品——煮白薯。
如果咬菜根能算得艱苦卓絕,那我簡直可以算得艱苦卓絕中最艱苦的人了:因為我不單能咬白薯,而且能咬這白薯的皮。給我一個剛出灶的烤白薯我是百事可做的,甚至叫我將那金子一般黃的肉通通讓給你我都做得到,唯獨有一件事我卻不肯做,那就是把烤白薯的皮也讓給你。它是整個烤白薯的精華,又香、又脆,正如那張紅皮是整個紅燒肘子的精華一樣。山藥、慈姑也是菜根,但你如果拿它們給我咬,我并不拒絕。
(節(jié)選自朱湘《咬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