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茹伊
清明節(jié),我跟著爸媽回鄉(xiāng)下掃墓。車子開到了外婆的老家,一個偏僻的小山村。
沿著熟悉的鄉(xiāng)間小道,我們來到了老屋——一座看上去又矮又破的兩層小樓。老屋的外墻上,布滿了許多黑黑的水痕,這是雨水走過的腳印吧,也像極了外婆臉上的皺紋。大鐵門的紅棕色油漆褪去了一大半,在太陽底下顯得蒼白無力。如今,老屋已經(jīng)是一位年邁的老奶奶了。
一樓前廳,那張四方桌還在。桌面上有了很多裂痕,露出了米白色原木。小時候,它在我眼里是那么高大,我的小腦袋不知被它狠狠“親”過多少次;可是現(xiàn)在,它卻變小了!往里走是廚房,大土灶是這里最大的角兒,兩口銹跡斑斑的大鐵鍋忠心耿耿地陪著它。這里是我兒時的美味天堂,四月的青團兒,端午的紅棗粽,七月半的糖央,還有好多叫不出名兒的美食,全是外婆的味道。
沿著窄窄的木樓梯,我小心翼翼地上了二樓。木地板發(fā)出“嘎吱嘎吱”的聲響,好親切的聲音!我掃了一眼角落里那張落寞的木床,它曾有我最甜的夢。我轉(zhuǎn)過頭,看向?qū)γ婺莻€水泥砌成的露天平臺,記憶一下子涌了出來。那時的夏夜,只要天氣晴朗,外婆便會在平臺上鋪涼席,架蚊帳,我就睡在那里,跟外婆一起找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外婆一邊搖著芭蕉扇,一邊指著星月,給我講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的故事。
要走了,我真舍不得離開老屋,回頭又看了一眼,只有門前的老井和屋邊那片荒了的菜地陪著它。老屋,明年的清明我還來看你,因為你孤獨的身影里藏著我最珍貴的東西!
老師小評
小作者回憶了很多幼年時對老屋的印象,習(xí)作就像一本相冊,把這段珍貴回憶向我們一一展示出來。清晰的視角轉(zhuǎn)換,豐富的筆觸描寫,細(xì)膩的情感表達(dá),是本篇習(xí)作的亮點!
【作者系浙江寧波市鄞州區(qū)華泰小學(xué)教育集團東校區(qū)308班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劉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