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屬土
脾胃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它們在五行中屬土,土的性質(zhì)是“稼穡”——種植和收割,生長出莊稼,供我們吃飯。
跟脾胃對應(yīng)的顏色是黃色,比如小米就是黃色的,因此可以補脾胃。在《黃帝內(nèi)經(jīng)》里,東方是青綠色,南方是赤紅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中間是黃色。
你看不見脾胃,但是它開竅于口,其華在唇。所以,從一個人的口唇、口腔就能看出脾胃的問題。有的人口唇干裂,有的人口唇肥厚腫大,有的人口腔長潰瘍,有的人口氣很重,有的人唾液很少……這些問題都跟人的脾胃有關(guān)。
身體里深藏不露的臟器叫脾,而整天工作,傳化物而不藏叫胃。脾胃是表里關(guān)系。
脾胃不好的人消瘦
脾虛的人有什么表現(xiàn)呢?吃東西消化不了,這類人看上去特別瘦弱,怎么吃都長不胖??傊⑻撝说谋憩F(xiàn),一個是消瘦,另一個是吃什么拉什么。吃進去的是菜葉子,拉出來的還是那個菜葉子。中醫(yī)講“完谷不化”,就是吃什么拉什么,沒消也沒化,也沒吸收,白吃了。
人在沒有能量補充攝入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一種不安全感。某些人整天擔(dān)心這個擔(dān)心那個,擔(dān)心老公老婆,擔(dān)心孩子,整天考慮的都是負面的東西。這都是因為吸收不好,身體沒有能量補充,所以迫使他產(chǎn)生這種負面的情緒。
養(yǎng)脾胃最好的辦法是滋味要薄。本身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的人,最忌諱吃大魚大肉。我們經(jīng)常說“五谷為養(yǎng)”,養(yǎng)的就是脾胃。所以老百姓說:“不要吃壓炕頭飯?!笔裁匆馑??第一,晚飯不要吃得太晚;第二,不要吃得太飽。否則人容易睡不著,在床上“翻烙餅”。
脾胃的四大功能
脾被中醫(yī)稱為“后天之本”,就是說它是人出生以后的根本,是最重要的東西(人出生以前的根本是腎,腎是先天之本)。當(dāng)人還是胎兒的時候,處于一種混沌狀態(tài),出生后發(fā)出第一聲啼哭,吸到氣,吃到母乳,再大些吃到了米,形成了后天之氣,他就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思和想。這是后天形成的,因為脾是產(chǎn)生氣和血的根本。
后天之氣與人的兩個臟有關(guān),一個是肺,另一個是脾。肺把空氣吸進體內(nèi),脾把人吃進去的食物加以消化。
1. 氣血生化之源
“消”和“化”是不一樣的。豬肉磨碎變成肉糜是“消”的過程,這是胃的功能;肉糜變成蛋白質(zhì)、氨基酸,這個過程就是“化”?;窃诿傅淖饔孟逻M行的,是焦(胰腺)膽的功能。這些氨基酸重新組合,化生新的肉(氣血),這就是脾的功能。
2. 脾的第二個功能是儲存
長脂肪、長肌肉、胖、壯都是脾儲存的緣故。胖的人就是脾的功能太好了;瘦的人、一吃飯就拉肚子的人就是脾的功能太弱了,藏不住。當(dāng)然,根據(jù)中醫(yī)的觀點,藏得太多也不是好事,所以有的人胖了就會得病,性功能也不太好。脾太強了,腎也會受到影響。
3. 脾的第三個功能是升提氣血
中醫(yī)認為,在人體中,肝氣、心氣是向上的,肺氣腎氣是向下的,它們之間基本上是相互平衡的。人活著,就是靠脾把氣升上去——向上的氣比向下的氣多,所以脾升提氣血的功能很重要。
所以,血壓低、站起來就頭暈、一到晚上視力就模糊等問題都跟脾的功能有關(guān)。
還有,一旦氣不夠用,人的胃就會往下墜,還有腎、子宮、肛門等也會往下墜,這都是氣不夠用的表現(xiàn)。有這些癥狀的人應(yīng)去治療脾。
一個人拉肚子,如果拉的是像水一樣的東西,就是因為脾有問題,氣不夠用,已經(jīng)消化得很好的東西沒有存住;如果拉的是臭的、有形狀的東西,那就不是脾的問題,說明消化不好,是胃、膽、胰的問題。因為它們沒有把大塊的東西變小。所以,一個人拉肚子,醫(yī)生一定要問拉的是什么樣的東西,再來判斷是脾的問題還是胃的問題。
4. 脾的第四個功能是統(tǒng)血
脾具有止血的功能,但脾的止血功能針對的是慢性出血,而不是急性出血。
五臟里的心和肝具有推動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而腎和肺主要具有止血的作用。脾也有慢慢把血收住的作用,但它的止血作用與把氣提起來的作用有點兒類似,就是把血托住。
什么是“漏”呢?慢慢地出血叫漏。很多女性來月經(jīng)時,三個星期都不干凈,一點一點地漏,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氣不太夠用,托不住造成的。
碰到漏的情況就應(yīng)該補脾,因為脾應(yīng)該把氣和血都藏住,假如它藏不住就會漏。
脾是臟,它的腑是胃,它們互為表里,脾不好,胃也不會好,因為它們的氣是一樣的。脾對應(yīng)的時間是上午9~11點,胃對應(yīng)的時間是上午7~9點。脾對應(yīng)的味道是甜,如果你拉肚子,可以喝點兒糖水補充體液;如果你太胖,可以吃辣的食物減肥。但是請記住,脾克腎(土克水),牙屬腎,吃太多甜的食物對腎不好,對牙也不好。
(徐文兵/著,摘自《夢與健康》,廣東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