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超 陳麗娜
作者單位:310006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變,主要是由于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或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的一系列癥狀的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并可反復發(fā)生[1]。每年有>1300萬的腦卒中患者,是全世界死亡和殘疾的第二主要原因[2]。腦卒中患者多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軀體運動障礙,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球麻痹、飲水嗆咳、吞咽功能障礙等,病理情況下肺部感染為常見并發(fā)癥。急慢性肺部感染會導致呼吸功能受損,細菌定植、耐藥、膿毒血癥等嚴重可危及生命,目前肺康復治療廣泛應用到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中,超短波能擴張局部組織血管,增強滲透性,使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加快,吞噬作用增強,加速肺部炎癥的吸收和消散[3]。本文探討呼吸功能訓練和超短波治療對初發(fā)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為臨床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1月至12月本院初發(fā)腦卒中康復早期合并醫(yī)院獲得性肺部感染患者112例,男65例,女47例;年齡61~75歲。所有患者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所頒發(fā)的2010年腦卒中診治標準[4],醫(yī)院感染標準參考2003年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醫(yī)院感染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醫(yī)院感染控制與控制實用指南(第二版)》[5]。納入標準:生命體征平穩(wěn),能夠完成康復鍛煉;存在腦卒中后肢體功能障礙;首次發(fā)病;腦卒中急性期治療結束,病程≤3個月,能耐受康復訓練的患者。排除標準: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異常,不能配合進行康復訓練者;腦外傷,腦炎及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導致的腦部病變者;合并腦出血者;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陳舊性腦梗死;惡性腫瘤;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非首次發(fā)?。粠呐K起搏器﹑有大出血傾向;惡性腫瘤,嚴重腦水腫;顱內高壓;合并重癥肌無力,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局部治療部位皮膚潰爛;不能完成治療周期及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6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見表1。本項目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積極予以相應藥物治療。對照組:在腦卒中和抗感染的基礎治療的同時常規(guī)康復治療,即翻身訓練、坐立位訓練、關節(jié)功能訓練等基礎康復鍛煉,肺部感染有指征者,應用抗感染藥物治療方案。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基礎上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和超短波治療儀聯(lián)合治療,具體如下:給予腹式呼吸法、縮唇呼氣法、咳嗽訓練及吸氣肌訓練,30 min/次,1次/d;根據(jù)患者病情采用恰當?shù)捏w位引流,叩擊排痰、手法振肺排痰及人工吸痰;體溫≤38℃者予超短波電療機進行超短波理療(汕頭市醫(yī)用設備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DL-C-M脈沖型超短波電療機),輸出功率200 W,射頻頻率40.68 MHz,波長7.37 m,無熱量,輔助患者維持仰臥位狀態(tài),將雙肺部作為治療靶區(qū),單次治療時間 20 min,1次/d,10次為1個療程。
1.3 評估指標 由康復專業(yè)醫(yī)師及康復治療師對所調查的患者行多系統(tǒng)功能障礙評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定。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巴氏指數(shù)( MBI),F(xiàn)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評定兩組患者功能障礙狀況及生活自理能力,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應用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等級患者體溫升高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評分,病情越重分值越高,最高分為12分,當≤6分時可停用抗生素。統(tǒng)計患者臨床基線資料、癥狀體征、抗感染藥物應用時間等。實驗室指標測定:炎癥水平變化(患者于治療前與治療后體溫降低至正常后72 h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進行實驗室血象檢驗,如血常規(guī)等;采用增強免疫比濁法、雙抗體夾心法測定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和降鈣素原(PCT)濃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M(Q1,Q3)表示,兩組間比較用Wilcoxon秩和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齊時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不同時間點的CPI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不同時間點的CPIS評分比較[分,(±s)]
第1天 第3天 第7天觀察組 11.78±4.23 6.14±3.12 3.5±1.25對照組 10.88±3.34 8.31±1.22 6.78±2.81 t值 0.0410 1.853 3.788 P值 0.522 0.173 0.041
2.2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及抗生素應用時間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及抗生素應用時間比較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腦卒中功能評估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腦卒中功能評估比較(分)
本資料結果顯示,呼吸功能訓練和超短波聯(lián)合治療能有效降低腦卒中患者肺部感染CPIS評分,明顯縮短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抗生素應用時間和病程。康復治療是腦卒中患者功能障礙的治療和管理是一項重大挑戰(zhàn),尤其合并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易并發(fā)不同系統(tǒng)感染,感染又導致機體營養(yǎng)物質損耗和免疫力低下,嚴重影響腦卒中患者的后期治療效果。肺部感染是腦卒中患者并發(fā)癥之一,因痰液不能充分引流及咳出引發(fā)墜積性肺炎;腦功能受損致使部分患者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球麻痹、飲水嗆咳、吞咽功能障礙等;胃腸道功能下降,食物返流,胃潴留、腸道脹氣等進一步增加誤吸性肺炎的風險,導致并加重呼吸系統(tǒng)感染[6-7],且反復肺部感染可以導致膿毒血癥、細菌定植、耐藥等,嚴重者可能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腦卒中患者早期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開展腹式呼吸法、縮唇呼氣法、咳嗽訓練及物理因子輔助的肺康復治療,可較快改善患者癥狀體征、炎癥程度,減少患者抗生素治療,明顯減少營養(yǎng)支持。國內外研究認為超短波治療增強藥物作用協(xié)同起到抗炎、免疫刺激和鎮(zhèn)痛的效果[8],并可能通過參與調控炎癥NF-κB信號通路,抑制肺組織炎癥反應[9],本資料結果與上述研究一致。
綜上所述,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給予呼吸功能鍛煉和超短波治療,可幫助患者快速改善肺部感染和全身炎癥反應、有效縮短抗生素治療時間、有利于患者功能障礙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