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追憶我的父親"/>
焦 平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實驗學校
序言:父親見證了20世紀日照市西湖鎮(zhèn)小花崖村的發(fā)展歷程。自1946年5月入黨以來,就獻身于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以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1947年參與了斗地主運動,1949年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建國后,親身經(jīng)歷了各種運動,飽嘗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每次問起這些經(jīng)歷,父親都會有太多太深的感觸,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鐘愛于從事的教育事業(yè),熱愛黨組織,衷心擁護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chǎn)黨,并有幸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
我的父親焦見升1927年出生于山清水秀的小花崖村,1934年2月入國民小學就讀,父親從小就喜歡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一種習慣。一年級期末考試時就得了第一名,還獎了一個汗衫。80多年前學過的課文,依然記憶猶新,逢年過節(jié)之時,都要在餐桌上背給我們一家人聽,那種投入的表情、專注的眼神、溢于言表。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1940年,日本鬼子到家鄉(xiāng)后,學校停辦,父親被迫輟學,白天和焦見樓、焦永儉等伙伴一起放牛,晚上便跟隨我的老爺爺焦宏文學習。
1943年,八路軍駐小花崖村的地下工作者韓書成覺得父親有文化、有擔當、又靈活,于是在1946年5月秘密介紹入黨,此后,在村黨支部任宣傳委員,白天負責寫通知,出黑板報等日常文秘工作,帶頭為八路軍籌糧籌款。晚上經(jīng)常冒著生命危險,聯(lián)絡黨組織、組織群眾開會、宣傳黨的政策,經(jīng)常徹夜不眠。在父親的感召下,一批黨的積極分子脫穎而出,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踴躍參軍,和村里的惡勢力明爭暗斗,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
戰(zhàn)爭是殘酷的,1947年,蔣介石發(fā)動對山東解放區(qū)的重點進攻,新四軍北上轉移,5月,新四軍下設的貿(mào)易公司到達我村,晚上,父親安排部分領導住在我家,并召集村里的黨員同志一起匯報了這里的斗爭形勢和存在的困難,公司領導說“當前正值黎明前的黑暗,我們要對前途充滿希望、充滿信心。目前國內(nèi)形式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少則二年、多則三年,我們一定會徹底埋葬蔣家王朝,你們在村里要起帶頭作用,積極宣傳我黨的政策,鞏固、擴大黨組織。同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第二天他們臨走時還送給父親一個小碟子,留做永久的紀念。
無論是農(nóng)村土地改革,還是后來的掃盲教育,父親總是沖在前鋒,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取利益。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法大綱:廢除封建性土地制度,把土地平均分配給貧農(nóng)。父親做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帶頭響應共產(chǎn)黨的號召,積極參與到斗惡霸、地主的運動中去。在村里做好政治宣傳工作,身體力行,把地主家的部分桌子、凳子、箱子等物品拿出來,放在大隊院里,然后統(tǒng)一分配給農(nóng)民,真正實現(xiàn)了農(nóng)民的翻身解放、當家作主。
1949年1月,正值淮海戰(zhàn)役末期,根據(jù)縣委統(tǒng)一安排,組織日照民兵連,王元勤任西湖片區(qū)的連指導員,父親任文書。到滕縣負責看押、教育淮海戰(zhàn)役俘虜?shù)能姽?。有的軍官送給父親派克筆、瑞士表等貴重物品,打算讓父親做違反政策的事情,均被父親拒絕了。當時滕縣縣委的一位領導對父親高度重視,通過多次交流、溝通、了解、考查,覺得父親共產(chǎn)主義信念堅定、文化水平高,為人忠厚老實。打算培養(yǎng)父親為南下干部,被父親婉拒了。在父親的心里,他并不是想追求多高的榮譽,只是想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做點事。
1952年,掃盲工作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開展。當時父親被選派到石臼培訓全縣的速成教師,培訓結束后,先后到響水河、安子溝、馬安村等地任速成專職教師兼負責人,每到一處都要結合本村實際、認真制定學習計劃,安排學習進度,為當時的掃盲工作做出了貢獻。
1953年1月至1958年4月,父親在沈疃區(qū)小花崖先后任副書記、保管。父親平易近人,始終把自己看做一名普通的村民,積極為村里解決實際困難,與村里社員平等、融洽相處,心系群眾、全心全意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從來不計任何報酬。村里都親切地稱父親為“老好人”,有什么困難、煩惱事都喜歡和父親溝通、交流。父親真正踐行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職責,并樂此不疲。
1958年5月至1962年2月,父親任日照縣日光人民公社第一耕作區(qū)文書。1958年,縣委專門成立了沈疃水庫施工指揮部,當時父親被任命為連長,父親像一盞小明燈一樣,照到哪里哪里亮,帶領村民,積極投入到修建水庫的洪流之中。當時候大姐才9歲,到水庫工地找父親,父親留姐姐住了一宿,當時父親還兼管工地的倉庫,倉庫里放置了滿滿一屋煎餅,足足有三米高,第二天姐姐回家時,父親沒有給姐姐一個煎餅,他覺得公共財產(chǎn)不能送與他人,每次想起此事,都能感受到父親的偉大、正直和無私。
據(jù)父親回憶:“大躍進”時期。社員把家里的鍋、鐵盆等鐵器交公,并砍伐樹木、燜燒木炭,統(tǒng)一送到高王莊去大煉鋼鐵。其時,父親駐碑廓公社富田村,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充分做好宣傳工作,父親把村里獎的唯一一臺收音機帶到富田莊。
20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我國農(nóng)村掀起了一股“憶苦思甜”的熱潮,不定時地召開大會,請解放前飽受地主剝削的老貧農(nóng)登臺控訴舊社會的苦難,贊揚新社會的美好,并且還要吃憶苦飯。給當時幼小的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74年左右,父親領我到小花崖村東溝參加的會議,會議結束后,父親領了兩個茶碗大小的黑色地瓜秧饃饃,記得黑饃饃吃進嘴里有一種甜絲絲的感覺……
父親是一位正直、無私的人。20世紀60年代中期,父親從小嶺村信貸處提了1000元買糧種的錢,回家后反復數(shù)了好多遍,多了200元(那個年代200元,在農(nóng)村就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父親毫不猶豫,當天就送給了負責信貸的工作人員,他激動地握著父親的手說:“非常感謝你,否則我會受到嚴厲處分的!”父親經(jīng)常用這件事教育我:做人要正直,一定要公私分明,任何時侯都不要有非分之想,貪小便宜會吃大虧的。
父親是一位務實、敬業(yè)的村干部,20世紀70年代中期,記憶中的父親經(jīng)常領著我到各生產(chǎn)隊檢查指導工作,每到一個隊,父親總是面帶微笑,實地查看各隊的收成、生產(chǎn)隊存在的困難、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秋收時期,有些生產(chǎn)隊的領導在倉庫里順便給我抓一把花生,我急忙放在口袋里,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1976年9月,母親因心臟病不幸病逝,父親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既要照顧我們,又要忙于村里的瑣碎工作,經(jīng)常出發(fā)到外地辦業(yè)務,記得有一次,父親來不及送我回家,遞給我一塊大餅,便匆忙坐上解放牌汽車到新泰拉煤,汽車揚起飛塵轟鳴而去,我追著車跑了好長時間,直到車消失在我的視野,才悻悻而回,淚水禁不住奪眶而出……
20世紀七十年代,物質(zhì)生活匱乏,文化生活也不富足,那時看一場電影,就是一次文化盛宴,依稀記得那是一九七九年初冬,我央求父親陪我到豎旗嶺村看電影,父親拗不過我,便推出大金鹿自行車,我坐在車后座上,心里像揣著一個小兔子,砰砰直跳,別提有多高興了?,F(xiàn)在清晰記得電影名稱是《鍘美案》,我看得非常入迷,不停地對里面的情節(jié)提出疑問,父親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后來我迷迷糊糊的,眼皮打架了,父親便解開黃大衣的扣子,把我攬進懷里……溫馨的回憶,寄托著對父親無盡的思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全國農(nóng)村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率先迎來改革大潮,廣大農(nóng)村農(nóng)民因地制宜發(fā)展多種經(jīng)營,普遍建立各種形式的生產(chǎn)責任制,改進勞動計酬辦法,有效地調(diào)動了農(nóng)民的勞動生產(chǎn)積極性,到處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農(nóng)閑之時,父親在城里賣過對聯(lián)紙、毛衣。在村里販賣過化肥、煤塊,家里的日子變得日益殷實起來,這當然要歸公于黨的好政策……
父愛如山,母愛似水,山高水長流。1989年,我考入莒南師范,第一次離家學習,已近初冬,天氣漸漸寒冷,記得是周末,父親來到學校,通過侯伽文同學打聽到我的宿舍,當我看到父親時,既吃驚又高興,忙招呼父親坐下,接過手中的被子和水果,當時父親已63歲了,腿腳又不靈便,看著父親滿頭大汗,我非常感動。父親詳細詢問了我在這兒的學習、生活情況。當看到這兒一切都很好,父親就放心了。讓我不要惦記家,要安心學習。當時交通不便,父親從車站到家還要步行20多里路,那次父親到家時,已是繁星滿天了。
1993年那個春節(jié),天寒地凍、冷颼颼的風呼呼地敲打著窗欞,路兩旁的樹木銀裝素裹,受不住西北風的襲擊、在風中搖曳,所有路面都凍結了,一不小心就會摔倒。正月初四,我要到臨沂函授學習,父親當時已67歲了,推著自行車、帶著行李,送我到16里外的崖頭車站坐車。一路上父親小心翼翼,囑咐我出門在外,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到車站后,父親還要步行那么遠的路回家。此情此景、這種真摯的愛,又怎能用語言形容呢?
晚年的父親在家過著平靜的生活,每逢周末或者節(jié)假期日,父親總是提前做好了可口的飯菜,坐在胡同西邊的大青石上,等待我們回家,看到我們下車,就會高興地迎上去,吃著有滋有味的飯菜,聽父親講述歷久彌新的故事,一家人其樂融融,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離家時,父親總會送我們到大門口,拍拍車窗說“不要惦念家里,好好工作,我身體非常好,哪兒都舒服”。
2019年10月9日父親以93歲高齡在家中安祥辭世。父親的一生,是那么的曲折與平凡,不管在任何時候,都默默承受著生活的苦難與壓力,雖然兩次遭遇不公平的對待,但從不會傷害別人,充分體現(xiàn)了一位70多年黨齡的老共產(chǎn)黨員的本色,一輩子“竹杖芒鞋輕勝馬”,在我看來,卻是“茲游奇絕冠平生”!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父親一生酷愛讀書,酷愛學習,尤其偏愛地理和歷史,并喜歡做讀書筆記,在80多歲時還讓我教26個英語字母,父親性格溫和慈善、經(jīng)常教育我要高調(diào)做事,低調(diào)做人,與人相處要相互團結、相互包容、父親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平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個人都會老去,缺席了陪伴父母衰老的時光,等到想要彌補的時候,只會剩下永久的遺憾。我們要胸懷一顆感恩之心,多陪伴自己的父母,與他們一起慢慢變老,減少他們的孤獨感,讓笑容洋溢在他們臉上,給他們一個歡樂安詳?shù)耐砟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