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當前詩歌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等原因,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無法面面俱到,導致詩歌朗讀活動無法有序開展。教學模式通常都是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齊讀一遍,等到教師將詩歌中的知識點講解完成后再重新齊讀一遍,導致詩歌朗讀流于形式,無法發(fā)揮真正功效?;诖?,教師想要充分發(fā)揮詩歌教學中的語言魅力,就需要將誦讀法落到實處,保障詩歌教學課堂質(zhì)量。
在當前我國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有關語文教學內(nèi)容也在不斷豐富,教師在傳統(tǒng)課堂誦讀法應用的基礎上,不斷對該手段進行優(yōu)化,積極引進新的教育理念,促使誦讀法內(nèi)涵不斷更新[1]。從誦讀法的字面意思來看,誦指代的是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在理解詩歌文本的基礎上,憑借自身記憶對讀過的文字進行回憶與表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夠不斷積累自身豐富的語文表達素材,還可以在回憶表達過程中進一步強化對詩歌內(nèi)容的記憶。讀,指代的是學生將無聲的書面語通過自己的表述轉(zhuǎn)化為有聲的口頭語,在此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口、眼、耳等各個器官,使其能夠相互協(xié)作,共同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普通話,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其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高。由此可見,誦讀法在高中詩歌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通過口誦眼觀等,熟讀詩歌,了解詩歌的深刻內(nèi)容,最終使其全面深入理解文本。
誦讀法作為常見的詩歌教學手段,對提高詩歌教學質(zhì)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詩歌誦讀方法,這樣有助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基調(diào),隨后將誦讀與講述相結(jié)合,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強化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最后還要采取多種誦讀方式,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筆者通過自身多年工作經(jīng)驗,以《短歌行》為例,探究了誦讀法在高中詩歌教學中的運用。
一、明確《短歌行》詩體,把握詩歌誦讀方法
眾所周知,不同詩歌有著不同類型的體裁,因此誦讀技巧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活動中應用誦讀法時,需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先對詩歌的體裁與誦讀特征等相關內(nèi)容進行認識,而后才有助于學生在后續(xù)學習活動中把握詩歌[2]。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授《短歌行》這篇文章時,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短歌行》是一篇以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為基礎的樂府詩。在正式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短歌行》與《長歌行》進行對比,讓學生意識到所謂的長短,并不是詩歌字數(shù)的長短。通過這個問題引出《短歌行》與《長歌行》曲調(diào)之間的不同,也就是兩首詩歌唱的方式不同。那么,《短歌行》應該怎么唱呢?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通過視頻、音頻的方式,使學生了解《短歌行》的節(jié)奏、拖腔,這種題材有助于抒發(fā)憂憤之情。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短歌行》進行誦讀,在此過程中要切記微吟不宜過長,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能夠?qū)Α抖谈栊小愤M行精準把握。
二、學生進行自主范讀,體悟詩歌感情基調(diào)
對于詩歌而言,所謂“情動而辭發(fā)”,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詩歌時,應用誦讀法的主要工作內(nèi)容便是讓學生對詩歌進行反復誦讀。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選擇一個優(yōu)秀學生進行范讀,并且讓其闡述這樣讀的原因,同學也可以對范讀效果進行評價。讓學生在互動與反復誦讀過程中對詩歌內(nèi)容進行探究。最終促使學生能夠?qū)Α抖谈栊小愤@篇詩歌的內(nèi)涵進行把握,體會到作者當時寫《短歌行》的心情,學生在后期誦讀過程中也會更加充滿感情。在同學們朗讀到《短歌行》中渴望賢能之人的相關語句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字背后的含義進行探究,那便是賢能之人難求,使其體會到作者的那種憂思之情[3]。
三、誦讀與講授相結(jié)合,使學生能夠理解詩歌內(nèi)涵
在高中詩歌教學活動中,雖然誦讀法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注意教學手段多樣化,不能忽視了其它教學手段的應用。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一味的重講,將會扼殺學生在詩歌學習過程中的想象力與感知力,如果一味的重誦讀,將會導致學生無法對詩歌進行深層次的了解,只能停留在某一層面?;诖?,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詩歌教學活動時,在突出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做好引導工作,為學生講解重點知識,與學生加強溝通,使其在師生互動當中可以掌握有關詩歌的相關內(nèi)容[4]。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短歌行》這篇詩歌時,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很多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對于“心念舊恩”這一內(nèi)容不能透徹理解,教師針對這一問題要著重講解。對這幾句詩歌進行逐句分析,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想象賢才越阡度陌的,不顧路途遙遠奔向作者,相見恨晚的情景。也可以將這幾句詩詞理解為作者在宴會上對于投奔自己的賢才表示感激,對于還未投奔自己的有才之士進行拉攏。在為學生答疑解難之后,學生們才能夠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對于作者情感才能更加精準的把握。
四、采取多種誦讀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詩歌而言,誦讀方式多種多樣,例如教師或者學生對詩歌進行范讀,又例如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選擇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等。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對各種朗讀方式靈活運用,因此能夠因材施教,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誦讀法在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應用效果[5]。對于《短歌行》這篇文章而言,一直以來作者的創(chuàng)作時間都飽受爭議,創(chuàng)作時間不同意味著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時的心情有所不同,那么在誦讀過程中語調(diào)也會因此變化?;诖?,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詩歌的過程中,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或者相關文獻,找到資源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這樣一來,在學生相互討論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詩歌的認識。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體會兩種創(chuàng)作時間誦讀詩歌的語調(diào),讓其感受情感在詩歌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學生能夠?qū)Α抖谈栊小芳訌娎斫狻?/p>
綜上所述,結(jié)合當前我國高中詩歌教學情況,教師在對學生講授有關《短歌行》這篇詩歌時,可以采用誦讀法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情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qū)Α抖谈栊小返捏w裁等進行認知,隨后通過學生范讀等方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感情基調(diào),最后通過多種誦讀方式與講授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對《短歌行》的理解,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謝颯.字字讀來皆珠璣聲聲誦出真性情——以《渡荊門送別》的課堂實錄為例淺談詩歌教學中誦讀法的運用[J].語文課內(nèi)外,2020(003):112-113,91.
[2]高曙燕.多向研習文本深度挖掘神韻——以《短歌行》為例談古詩鑒賞路徑[J].語文教學之友,2019,38(05):33-34.
[3]林嫻.流行歌曲在中職詩歌教學中的運用——以《詩經(jīng)》教學為例[J].海峽科學,2016(011):104-106.
[4]劉蓓.層次誦讀法在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的運用——以《再別康橋》教學設計為例[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011):89-89.
[5]梁明霞.古詩詞誦讀比賽培訓策略探析——以曹操的《短歌行》為例[J].中外交流,2019(011):59-59.
金盛林,安徽省懷寧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