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平
(南寧市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南寧,530001)
胃潰瘍于消化系統(tǒng)中比較常見,臨床上常見于老年人,致使胃潰瘍的主要因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其中,最為突出的因素當屬胃酸蛋白酶。胃酸與胃蛋白酶會影響自身胃黏膜消化,導致胃黏膜形態(tài)與功能發(fā)生變化[1]。胃潰瘍疾病發(fā)展緩慢,難以治愈,容易反復發(fā)作。臨床對胃潰瘍的治療常用三練療法,但長時間應用大劑量運用西方,不僅會使機體發(fā)生耐藥性,還會影響治療效果,還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經(jīng)濟負擔[2]。在中醫(yī)學的深入研究下,有研究指出L 中醫(yī)辯證施治療理念在胃潰瘍中的應用,能夠?qū)⒅委熜Ч嵘?。所以,本研究嘗試為患者應用和胃消瘍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胃潰瘍,研究其和僅采用和胃消瘍湯的治療療效。
收治對象:45 例胃潰瘍患者,編選時間:2020 年1 月-2021年1 月;分組方法:隨機摸球;小組:對照組(n=22,男女比值12:10),年歲20~60 歲,中位值(41.6±2.9)歲;觀察組(n=23,男女比值13:10),年歲20~60 歲,中位值(41.4±3.1)歲;兩組患者資料信息差異不明顯(P>0.05),可對比。入組患者均知情,自愿在知情協(xié)議書上簽字,經(jīng)醫(yī)學倫理審查會考察通過。
對照組:和胃消瘍湯治療。方中藥物有:柴胡12g、姜半夏8g、陳皮8g、白芍30g、炒白術10g、白茯苓30g、延胡索12g、炒黨參15g、郁金15g、枳殼15g、合歡皮12g、蘇梗10g、甘松8g、瓦楞子30g、厚樸15g、白及10g、淡竹茹15g、甘草6g?;颊叱霈F(xiàn)明顯的反酸時可加入海螵蛸10g、白螺螄殼30g。針對大便干結者可加入瓜蔞15g、大腹皮9g。若患者胃疼嚴重可加入川楝子15g,針對比較嚴重的口苦癥狀可加入龍膽草9g。1 劑/日,用水煎煮后留200ml,分別在早晚各溫服100ml。持續(xù)用藥治療2 周為1 療程,共治療2 個療程。
觀察組:和胃消瘍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和胃消瘍湯治療方式同對照組,針灸方法為:主穴選中脘穴、內(nèi)關穴、天樞穴、脾俞穴、胃俞穴、章門穴、足三里,配穴選:期門穴、內(nèi)庭穴、三陰交穴、大陵穴、公孫穴、豐隆穴、印堂穴、梁丘穴、曲澤穴、陽陵泉,運用毫針刺法,將臂、腕、指之力集子啊刺手,促使針尖迅速透過皮膚,接著進針,進針時,刺手可和押手聯(lián)合,維持動作協(xié)調(diào)。
(1)觀察用藥前后測量每組胃潰瘍直徑,包括胃竇潰瘍直徑與胃體潰瘍直徑。(2)用藥前后對每組患者的轉化生長因子-α、表皮生長因子、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白細胞介素-2 與血清白細胞介素-17 水平。(3)用藥前后對每組患者的中醫(yī)癥候積分,癥狀包括納差、胸悶易嘆、煩躁、胃脘脹痛。按照患者臨床癥狀輕重程度分別予以對應數(shù)值,其中0 分;沒有顯著的癥狀;1 分:臨床癥狀較輕,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2 分:臨床癥狀嚴重中等,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增加;3 分:臨床癥狀極為嚴重,容易頻繁發(fā)作。最終分值越高代表臨床癥狀越嚴重。(4)觀察兩組治療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癥狀明顯減輕;有效:患者癥狀得以減輕;無效:患者癥狀沒有顯著變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兩組比較,用藥前,兩組胃竇潰瘍直徑、胃體潰瘍直徑差異不顯著(P>0.05);用藥后,觀察組胃竇潰瘍直徑、胃體潰瘍直徑較短(P<0.05)。見表1。
表1:分析用藥前后胃潰瘍直徑(±s,cm)
表1:分析用藥前后胃潰瘍直徑(±s,cm)
組別 例數(shù) 胃竇潰瘍直徑 胃體潰瘍直徑用藥前 用藥后 用藥前 用藥后觀察組 23 1.81±0.81 0.41±0.11 1.75±0.41 0.29±0.08對照組 22 1.91±0.90 1.11±0.18 1.80±0.47 1.49±0.24 t 0.392 15.820 0.381 22.707 P 0.348 0.000 0.353 0.000
表2:分析用藥前后實驗室檢查相關指標水平(±s)
表2:分析用藥前后實驗室檢查相關指標水平(±s)
轉化生長因子-α (pg/ml) 表皮生長因子(ug/L) 血清胃蛋白酶原(ng/L) 血清白細胞介素-2(ng/ml) 血清白細胞介素-17(mg/ml)組別用藥前 用藥后 用藥前 用藥后 用藥前 用藥后 用藥前 用藥后 用藥前 用藥后觀察組 3.52±1.14 5.79±1.11 0.56±0.16 0.95±0.20 175.61±23.66 62.89±17.23 1.78±0.34 3.96±1.04 32.09±7.55 13.25±5.36對照組 3.47±1.07 4.98±1.30 0.52±0.12 0.71±0.17 175.33±23.58 115.27±20.50 1.70±0.30 3.12±0.51 31.77±7.41 19.37±6.67 t 0.152 2.251 0.945 4.328 0.040 9.294 0.835 3.415 0.143 3.400 P 0.440 0.015 0.175 0.000 0.484 0.000 0.204 0.001 0.443 0.001
用藥前,兩組各中醫(yī)癥候積分差異不顯著(P>0.05);用藥后,觀察組各中醫(yī)癥候積分較低(P<0.05)。見表3。
表3:分析用藥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情況(±s)
表3:分析用藥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情況(±s)
納差 胸悶易嘆氣 胃脘脹痛 煩躁用藥前 用藥后 用藥前 用藥后 用藥前 用藥后 用藥前 用藥后觀察組 2.46±0.25 0.89±0.12 2.41±0.24 1.12±0.18 2.38±0.31 1.21±0.19 2.58±0.16 1.03±0.14對照組 2.49±0.30 1.57±0.20 2.36±0.21 1.82±0.32 2.31±0.34 1.69±0.25 2.66±0.20 1.89±0.18 t 0.365 13.902 0.742 9.097 0.722 7.272 1.485 17.936 P 0.358 0.000 0.231 0.000 0.237 0.000 0.072 0.000組別別
兩組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P<0.05)。見表4。
表4:分析治療效果[n(%)]
中醫(yī)學上對胃潰瘍尚未有明確的記載,按照對應癥狀,會將胃潰瘍劃分在“胃脘痛”中,經(jīng)對此疾病的分析,主要與飲食不節(jié)制等原因相關。生活水平的提高下,人們承載較大壓力,長時間的壓力下會致使人們情志抑郁,最終形成肝胃郁熱病癥[3-4]。
和胃消瘍湯肝胃不和型胃潰瘍可重視疏肝解郁,在和胃部的同時順氣。多種藥物結合在一起,可發(fā)揮全面的綜合效果,不僅能夠?qū)鈾C進行調(diào)節(jié),還可促使血液循環(huán),減輕患者疼痛[5-6]。多種藥物在活血止痛的條件下,還可對患者的情志進行調(diào)節(jié),是由內(nèi)向外的治療。
針灸也是我國中醫(yī)中博大精深的治療方法,古典藥籍中層記載,進針前可使刺手把握毫針,這樣可在進針時維持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減輕患者疼痛。針灸可選脾胃本經(jīng)穴位,這樣可在行氣的同時發(fā)揮溫和健脾的功效[7-8]。
本研究為有效對胃潰瘍進行治療,對觀察組患者將上述兩種方法相融合治療,結果得出:用藥后,觀察組胃竇潰瘍直徑、胃體潰瘍直徑較短,實驗室檢查相關指標水平較優(yōu),各中醫(yī)癥候積分較低,治療總有效率較高(P<0.05)。這從側面展現(xiàn)兩種方式聯(lián)合值得推崇,可行性較高。
綜上所述,治療胃潰瘍時應用和胃消瘍湯聯(lián)合針灸治療,能夠縮短患者胃竇潰瘍直徑、胃體潰瘍直徑,優(yōu)化各項相關指標水平,降低中醫(yī)癥候積分,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