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然或者歷史原因,各國之間的邊界千姿百態(tài),一些奇葩邊界引發(fā)不少趣事。
“跨國”賽事
在瑞典和芬蘭的邊境有一處名為“綠區(qū)”的高爾夫球場,國界恰好把球場分成兩個部分,在這里舉辦的高爾夫球賽,注定是跨國賽事。這家球場最出名的是它的第六洞,開球的時候站在瑞典,一桿打出去球就飛到了芬蘭,更有意思的是,如果精準記錄一下?lián)羟驎r間和落地時間,可算出球飛行了大約1小時零3秒!因為兩國有時差,芬蘭比瑞典要快一個小時。這家高爾夫球場的Logo是將瑞典國旗上的藍底黃十字和芬蘭國旗上的白底藍十字拼在一起,而球場員工的制服也是如此,衣服和帽子都是左半邊藍、右半邊白,褲子是左半邊黃、右半邊藍,襪子則是左腳穿藍、右腳穿白。
在美國、墨西哥邊境,兩邊各有個小鎮(zhèn)叫納科,雙方民眾以邊界線的鐵絲網(wǎng)為球網(wǎng)打了將近30年的排球友誼賽。球賽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輸?shù)囊环秸垊俚囊环匠源蟛?,多年來基本上都是美國人請客?007年雙方打了最后一場比賽,由于美國加強邊境防控,尤其是近年來修的邊界墻高達10米,球賽只能成為追憶了。不過,加州大學一位教授利用更加結實的美墨邊界墻搭建的蹺蹺板很受孩子們歡迎。
從“昨天”望向“明天”
相距遙遠的俄羅斯和美國其實是一對鄰國,距離最近的地方只有不足2公里。位于白令海峽以“鉆石”為名的兩個小島是兩國邊境最前沿,西邊的大鉆石島屬于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邊的小鉆石島屬于美國的阿拉斯加。兩國的邊界線就是國際日期變更線,因為這條特殊的邊界線,大鉆石島要比小鉆石島的時間提前一天。美國一側的居民看向?qū)γ娴亩砹_斯,就成了從“昨天”向“明天”遙望。還有的邊界時間差可以用來做生意賺錢,比如位于比利時和荷蘭交界的巴勒地區(qū),是由比利時的巴勒海托赫鎮(zhèn)和荷蘭的巴勒納紹鎮(zhèn)組成,兩國都有對方的許多小塊飛地,這里的邊界線異常復雜,許多商店和咖啡館都跨兩國。這給店主帶來了商機,比如荷蘭規(guī)定每個月只有第一個星期日可以營業(yè),在不能營業(yè)的周日挪挪桌子就可以在比利時那邊開張了。兩國稅率不同這一點也有空子可鉆,有的店就有意把收款處設在稅率低的那個國家,巧妙避稅。
(摘自《環(huán)球時報》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