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稼雨
從殷人關于酒的“五齊三酒”的劃分上可以看出,五齊系為神而制,三酒則為人而制。為人制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以酒養(yǎng)生。《禮記·射義》:“酒者,所以養(yǎng)老也,所以養(yǎng)病也。”先秦典籍有不少這方面的記載。
先看飲酒的養(yǎng)老功用。《周禮·天官·酒正》:“凡饗士庶子,饗耆勞孤子,皆共其酒,無酌數(shù)?!边@是對以酒贍養(yǎng)老人的法律規(guī)定?!睹献印るx婁上》:“曾子養(yǎng)曾皙,必有酒肉?!B(yǎng)曾子,必有酒肉。”《詩經(jīng)·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编嵐{:“春酒,陳醪也;眉壽,豪眉也?!肢@稻而釀酒,以助其養(yǎng)老之具?!薄对娊?jīng)·大雅·行葦》便是一篇具體的向老人獻酒,以祈其長壽的詩篇。毛序云:“《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內(nèi)睦九族,外尊黃耇,養(yǎng)老乞言,以成其福祿焉?!痹娔┰疲骸霸鴮O維主,酒醴維醹。酌以大斗,以祈黃耇。黃耇臺背,以引以翼。壽考維祺,以介景福?!编嵐{:“養(yǎng)老人而得吉,所以助大福也?!鄙踔聊挲g愈長,愈可以得到更多的酒的祝福?!吨芏Y·天官·酒正》:“凡有秩酒者,以書契授之。”賈公彥疏:“秩,常也。謂若老臣年九十已上,常與之酒云。以書契授之者,謂酒正授使者酒,書之多少以為契,要而與之。故云以書契授之。”
再來看酒的養(yǎng)病功用。前已引述,居喪之禮,頭有創(chuàng)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磥碛屑矔r飲酒食肉并不僅僅是一種臨時的照顧,還是一種積極的治療和保健方法?!抖Y記·檀弓上》:“曾子曰:‘喪有疾,食肉飲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為姜桂之謂也。”鄭注:“增以香味。為其疾不嗜食?!笨芍湃艘呀?jīng)明白如何用酒肉的香味來刺激因病無食欲者的食欲,以有利其健康?!吨芏Y·天官·疾醫(yī)》:“以五味、五谷、五藥養(yǎng)其病。”同書《瘍醫(yī)》也說:“以五藥療之,以五味節(jié)之?!编嵶ⅲ骸拔逦叮?、酒、飴、蜜、姜、鹽之屬。”因為五味中酒屬苦味,而中醫(yī)認為苦味可養(yǎng)氣??梢婏嬀瓶梢杂兄陴B(yǎng)氣,從而有益于人體健康。另外酒正所掌管的四飲之中,第二項便是“醫(yī)”。這個“醫(yī)”正與酒有關。鄭注:“醫(yī)之字,從殹從酉者也。”賈公彥疏:“二曰醫(yī)者,謂釀粥為醴則為醫(yī)?!闭f白了就是用酒釀來治病。所以呂思勉先生在《原酒》一文中猜測“醫(yī)”字的本意就是指以酒為養(yǎng)。
此外,古人還認為酒具有養(yǎng)神補氣的作用?!抖Y記·郊特牲》:“飲,養(yǎng)陽氣也,故有樂;食,養(yǎng)陰氣也,故無聲?!笨追f達疏:“飲是清虛,養(yǎng)陽氣,故有樂;而食是體質(zhì),養(yǎng)陰氣,故無聲?!薄吨芏Y·天官·酒正》:“共賓客之禮酒,共后之致?!辟Z公彥疏:“王致酒,后致飲,夫婦之義者,酒是陽,故王致之;飲是陰,故后致之。是陰陽相成,故云夫婦之義?!边@似乎又是在暗示飲酒對于夫婦房事的積極作用。
因為飲酒有以上所說的養(yǎng)生作用,所以古人往往用賭博勝負之法,或爭勝得飲,或禮讓他人?!对娊?jīng)·小雅·青蠅》:“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舉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fā)功。發(fā)彼有的,以祈爾爵?!薄抖Y記·射義》釋此云:“祈,求也,求中以辭爵也。酒者,所以養(yǎng)老也,所以養(yǎng)病也。求中以辭爵者,辭養(yǎng)也?!币驗榫瓶绅B(yǎng)老養(yǎng)病,所以射中的者有權(quán)將此好處讓給對方。后代飲酒行令,輸者被罰喝酒,其源蓋從此來。此所謂將養(yǎng)生之用讓于他人者;《戰(zhàn)國策·齊策二》中著名的“畫蛇添足”故事,正告訴我們當時人們是如何賭勝爭飲的??梢婏嬀频酿B(yǎng)生作用對人們的行為方式所產(chǎn)生的各種影響。
然而到了東漢后期,社會局勢發(fā)生了急劇的動蕩。戰(zhàn)亂的頻仍(包括統(tǒng)治者的濫殺無辜)使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也使人們突然意識到人生的短促和時光的飄忽。這一點,也正是《古詩十九首》和建安以來許多詩歌的共同主題。這一基本事實是漢末以來人們較多考慮養(yǎng)生問題的基本前提。但由于人們的思想和社會觀念不同,所以使得他們對養(yǎng)生問題的看法出現(xiàn)了嚴重的分歧。道教主張用服食求仙的辦法去人為地延長生命,佛教則用輪回之說把問題留到來生當中,更多的人則主張放棄對延長生命的追求,而代之以及時行樂。因為佛教的盛行在東晉以后,所以東晉以前這個問題的分歧主要是道教的服食求仙派和及時行樂派的競爭。因為求仙派以服藥為主要行為特征,及時行樂派又以飲酒為主要行為特征,所以王瑤先生將二者稱為“服藥派”和“飲酒派”。服藥的方法集中代表了道教以人為方式延長物質(zhì)生命的期冀。但這種方法一來收效較晚,服食求仙需要較長的時間長度才能被驗證,這對人的忍耐力要求太高;二來服藥成功的例子實在罕見,而相反失敗者卻大有人在。這就不能不引起人們對服藥一法的懷疑。向秀《難嵇叔夜養(yǎng)生論》就曾針對嵇康在《養(yǎng)生論》中關于服藥可以成仙的說法批駁道:“又云導養(yǎng)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余歲,下可數(shù)百年,未盡善也;若信可然,當有得者,此人何在,目未之見。此殆影響之論,可言而不可得?!庇蓪Ψ幍膽岩?,又倒向?qū)︼嬀频淖纺?。《古詩十九首》:“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賢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边@種懷疑服藥而推崇飲酒的觀念甚至一直持續(xù)到隋末唐初。王績《贈學仙者詩》云:“采藥層城遠,尋師海路賒。玉壺橫日月,金闕斷煙霞。仙人何處在,道士未還家。誰知彭澤意,更覓步兵那。春釀煎松葉,秋杯浸菊花。相逢寧可醉,定不學丹砂。”
當殷周時期人們向往的以飲酒來養(yǎng)生的社會環(huán)境已經(jīng)不復存在時,人們便自然開始想到,以酒來養(yǎng)生是否還有可能性。倘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飲酒又該派上些什么用場?在飲酒派看來,與其以極大的耐心,去等待那成敗難料,并無成功把握的仙境(而且還要冒服藥失敗患病甚至死亡的危險),不如在眼前的瞬間去尋找永恒——及時行樂。他們認為,倘若不能成仙,則人必有一死。況且在漢末以來的社會環(huán)境當中,人的生死難料,朝不保夕。“須臾相背棄,何時見斯人”(阮籍《詠懷詩》第六十二),既然如此,就應當加倍珍惜眼前可以實現(xiàn)的快樂?!读凶印钪炱芳写砹诉@種及時行樂和放縱肆志的思想:“萬物所異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則有賢愚、貴賤,是所異也;死則有臭腐、消滅,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兇愚亦死。生則堯舜,死則腐骨;生則桀紂,死則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異?且趣當生,奚遑死后?”當看破紅塵之后,人們便將及時行樂看得高于一切。王瑤先生說:“因為他們更失去了對長壽的希冀,所以對現(xiàn)刻的生命就更覺得熱戀和寶貴。放棄了祈求生命的長度,便不能不要求增加生命的密度。”(《中古文學史論集·文人與酒》)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酒的味覺刺激,還是醉酒之后所產(chǎn)生的縹緲幻覺,都是及時行樂的最好手段。所以魏晉名士飲酒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在求長生而無望之后,為增強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而采用的普遍方式。
漢末時圍繞曹操禁酒的問題曾出現(xiàn)過一場有趣的鬧劇,這場鬧劇在一定程度上揭開了魏晉名士以飲酒為及時行樂方式的序幕。曹操本人本是酒中豪客,其“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名句盡人皆知。他不僅在飲酒中發(fā)現(xiàn)了人生的短促,而且還找到了具體的解決辦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說明曹操本人的飲酒是帶有相當?shù)募皶r行樂色彩的??烧驗樗救擞羞^飲酒解憂的切身體驗,所以也就十分明白在天下大亂,造酒的糧食十分緊張的年代,如果天下人都如此飲酒,那么對于一個國家和社會將意味著什么。所以他在行使自己的政治權(quán)力時便十分果斷地宣布禁酒。他的政策和自己行為的矛盾當然躲不過世人的耳目,所以他的禁酒令引起了許多人的反對。其中以孔融為代表??兹谝彩且晃桓哧柧仆?,常常把“坐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作為自己的生活理想。從他五歲的兒子從其床頭偷酒喝的故事,就可知這位父親的嗜酒程度。曹操的禁酒令直接威脅到他的生活理想,所以他理所當然地反對曹操的禁令。耐人尋味的是,孔融選擇的反對曹操禁令的理由,恰恰是曹操用來殺死自己的禮教。據(jù)《世語》記載,曹操因為年景收成不好,便下令禁酒??兹谡J為酒是禮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該禁止,便四處宣揚他的看法,以至于被曹操殺害。他先后寫了兩篇《難曹公表制酒禁書》,以調(diào)侃不恭的筆調(diào),對曹操的禁酒令發(fā)出責難。在第一篇書中,孔融引經(jīng)據(jù)典,列舉眾多事實,說明飲酒在若干重要歷史事件中的正面作用,從而說明“酒之為德久矣”,“酒何負于治哉”的道理。尤其是他第一次對于歷代文人心目中的人格偶像屈原進行了調(diào)侃和揶揄:“屈原不糟飲醨,取困于楚?!边@就暗示出作者對于屈原過于追求名節(jié),放棄包括飲酒在內(nèi)的人生享樂的生活觀念的不同見解。在第二篇書中,他又針對曹操提出的飲酒可以亡國,故須禁止的說法提出反駁。他指出如果因為什么亡國就禁什么的話,那么徐偃王是因為行仁義而亡國,你為什么不禁仁義?燕噲是因為謙讓而失社稷,你為什么不禁謙讓?魯國是因為尚文而亡國,你為什么不禁文學?夏商是因為女人而失天下,你為什么不禁婚?所以禁酒的真正原因“但疑惜谷耳,非以亡王戒也”。其實孔融的本意也未必就是要維護飲酒的禮教意義,他的真正意圖還是要給廣大士人以自由喝酒來及時行樂的機會,而不是讓禁別人酒的人自己去用杜康來解憂。
孔融雖然因酒被殺了,但他的死卻讓人們看清了曹操禁酒的真實目的。他們越發(fā)毫無顧忌地去飲酒,去及時行樂了,而全然不把飲酒的養(yǎng)生作用放在心上。這一點,已經(jīng)成為許多魏晉時期士族文人的共識。張翰放任不拘禮節(jié),人稱“江東步兵”,以和阮籍相媲美。有人說:“你怎么能只顧一時的放縱舒適而不考慮死后的名聲呢?”張翰回答說:“與其讓我有死后的名聲,還不如現(xiàn)在來一杯酒!”(見《世說新語·任誕》)及時行樂的最大障礙就是它與人的社會名譽的矛盾。其實質(zhì)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的對立。禮法之士將人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價值看得高于一切,所以要以徹底犧牲自己的個人欲望和享樂為代價;及時行樂者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個人享樂視為第一追求,而不肯用社會角色作為束縛自己的繩索。對于這個觀點,《列子·楊朱篇》曾有過清楚的表述:“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往;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娛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勸。從性而游,不逆萬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為刑所及。名譽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庇^此可知張翰的回答,正是援引楊朱的這一觀點。事實上他這一番令人振聾發(fā)聵的話反倒使他留下了身后之名。張翰還在另一場合表達了這一觀點。當張翰在洛陽就任齊王司馬冏的東曹屬官時,見到秋風吹起,想到家鄉(xiāng)吳中的莼菜羹和鱸魚膾,便說道:“人生最寶貴的就是能夠順適心意,怎么能夠為了一頂烏紗帽而不遠千里來做官求名求位!”于是就讓人備好車馬,返回了家鄉(xiāng)(見《世說新語·任誕》)。以眼前的享樂來取代身后的虛名,這就是他們對于這一社會矛盾的選擇。不過在前一故事中張翰表述更加明確的是他直截了當?shù)匦荚敢庥醚矍暗囊槐迫Q來那虛偽的身后之名。這樣,他們也就掃除了攔在及時行樂前的最大障礙,從而無所顧忌地盡情飲酒,盡情享樂:
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保ā妒勒f新語·任誕》)
《晉書·畢卓傳》記此作:“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shù)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畢卓的話及其被誤認為盜酒者的故事典型地反映出他們以及時行樂為目的的飲酒活動。為此,他們便將飲酒作為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周“恒大飲酒,嘗經(jīng)三日不醒。時人謂之‘三日仆射”,桓溫和衛(wèi)永為一對酒友,溫“每率爾提酒脯就衛(wèi),箕踞相對彌日;衛(wèi)往溫許亦爾”(見《世說新語·任誕》)。這就是他們以飲酒的方式來“欲盡一生之歡,窮當年之樂”。這種及時行樂的觀念在六朝時期眾多的詠酒文學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證。晉張載《酃酒賦》云:“故其為酒也,殊功絕倫?!瓊湮蹲毯?,宣御神志,導氣養(yǎng)形。遺憂消患,適性順情。于是糾和同好,以遨以游。嘉賓云會,矩坐四周。設罍樽于南楹,酌浮觴以旋流。備鮮肴之綺錯,進時膳之珍饈。禮儀攸序,是獻是酬。咸得志以自足,愿棲遲于一丘?!?/p>
至于古代飲酒的養(yǎng)生作用,在魏晉名士的眼中已經(jīng)完全淡化。在前述劉伶不顧妻子勸告,以發(fā)誓戒酒之名再次騙酒,一飲而醉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劉伶妻的勸告完全出于養(yǎng)生的目的。而劉伶的欺騙行為說明他已經(jīng)全然不把飲酒與養(yǎng)生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是調(diào)侃了所謂飲酒的養(yǎng)生作用。類似的情況多有,如孔群也喜愛喝酒,王導對他說:“喝酒可沒什么好處,你沒見酒店里蓋酒壇的布,時間長了就腐爛了嗎?”孔群說:“錯了。你沒見到用酒糟過的肉,更能耐久嗎?”他還曾經(jīng)給親友寫信說:“今年田地里收了七百斛高粱米,還不夠我做酒引子用的呢!”(見《世說新語·任誕》)王導是以酒精對酒家覆瓿布的腐蝕作用向孔群提出飲酒有害養(yǎng)生的警告,而孔群卻荒唐地以糟肉為喻,說明飲酒不但無害,反而有益。這并非是以嚴肅的態(tài)度來探討飲酒的養(yǎng)生作用,而是玩笑的態(tài)度為酒鬼嗜酒尋找理由。所以這與其說是肯定飲酒的養(yǎng)生作用,不如說是對飲酒養(yǎng)生作用的褻瀆和揶揄。后面一句七百斛秫米尚不夠他做酒引子的話,可謂對其這種初衷的注腳。按酒可爛腸為漢晉間人們的普遍看法,《呂氏春秋·本生》:“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之曰‘爛腸之食?!钡坎⒉灰源藶榻?,不以養(yǎng)生為重,反而以其味美而樂此不疲。葛洪《神仙傳·王遠》:“遠謂經(jīng)家人曰:‘吾欲賜汝輩美酒。此酒乃出天廚,其味醇醲,非俗人所宜飲。飲之或能爛腸。今當以水和之,汝輩勿怪也。乃以斗水合升酒攪之以賜經(jīng)家。人人飲一升許皆醉?!庇滞跫巍妒斑z記》記載,張華做了一種“九醞酒”,味道醇美,可含在嘴里久了就會使人牙齒松動。如果酒后大醉,不會大喊大叫,只是一個勁兒地傻笑,而且還能令人肝腸糜爛,所以俗稱為“消腸酒”。老百姓流傳的歌謠說:“寧得醇酒消腸,不與日月齊光?!笨梢姴活欚B(yǎng)生的以及時行樂為目的的飲酒確乎為當時普遍的社會風氣。這樣,古代飲酒的養(yǎng)生作用在《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名士眼里就已經(jīng)完全被其及時行樂的需求所取代了。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