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fēng)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yuǎn)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母親。”
——史斯克蘭·吉利蘭
周純,作家,兒童文學(xué)閱讀推廣人,別稱小草老師。出版有《作文原來可以這樣寫》《跟著名師高分作文不是夢》《熟讀詩詞高分作文不是夢》《學(xué)透課本高分作文不是夢》等書,曾當(dāng)選“2017年度合肥市最美志愿者”“2017-2018年度廬陽好人”和“2020年合肥市首屆十大閱讀推廣人”。
1. 閱讀也是“悅讀”
在奇幻故事中,打開臥室的衣柜,可能會找到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入口。
而當(dāng)我們順著盤旋的樓梯,拾階而上,眼前出現(xiàn)的閣樓上的工作室,就如同童話中的另外一個奇幻世界。
這里不僅是一個圖書室,還是周老師和孩子們分享閱讀與寫作的課堂。每次上課前,周老師都會將自己“清空”,不接受采訪,也不參與其他活動,只希望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來的課程中。
即便課程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在她的心里被排練過上百次,每一次分享,對她來說,依然是嶄新的旅程。“在課程結(jié)束之前,你永遠(yuǎn)不知道這堂課能有什么樣的效果。上課是一場互動,孩子會給你全新的啟發(fā),你必須不斷閱讀,才能答上他們千奇百怪的問題,跟上他們的腦回路?!?/p>
周老師每天都堅持閱讀,在她閣樓上的工作室里,有一整面墻的藏書,每一本都是她為孩子們精心挑選的圖書。很多孩子來到她的工作室,沉浸在閱讀中,久久不愿離開。
當(dāng)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定會愛上閱讀。奧維爾·普瑞斯特科在《給孩子讀書的父親》中寫道:“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lǐng)他們進(jìn)入書中奇妙的世界?!北M管書中藏有巨大的寶藏,但人與書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總有一些孩子視讀書為畏途。
周老師告訴我們,沒有愛上閱讀的孩子,是沒有將閱讀與愉悅聯(lián)系在一起。
人的天性是喜歡享樂的。人的大腦分為“有趣區(qū)”和“無趣區(qū)”。對于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我們會自愿地去做;對于討厭的東西,我們總是選擇逃避。
愉快就像膠水一樣,能粘住我們的注意力。那些不喜歡讀書的孩子,是因為在學(xué)習(xí)中獲得了太多關(guān)于閱讀的“不愉快”的信息,而在家里,父母也沒有讓他們體驗“愉快”的信息。所以,作為家長,想將孩子引向書本,就要讓他們從小體驗到讀書的愉悅。
很多家長認(rèn)為,閱讀是小孩子的事情,于是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只是把一個個字讀出來而已,并沒有真正地帶孩子進(jìn)入閱讀的世界。只有家長能夠放下手機(jī),放下短視頻類的“快餐文化”,真正地去閱讀一本書,體會一本書,才能給予孩子真正的“親子閱讀”體驗。
2. 走進(jìn)繪本的奇妙世界
在周老師的書架上,繪本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空間。繪本課,也是周老師最愛的課程。
繪本,是成人送給孩子的一份禮物。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就熱愛讀書,繪本則是大多家長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xí)慣的第一步。
周老師的繪本課總是充滿歡聲笑語。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總是會給她帶來驚喜。
繪本的創(chuàng)作者們以兒童的尺法,編織著一個個微渺又浩瀚的世界,這個世界光怪陸離,卻有著最根本的真實。無論是《霍金斯的恐龍世界》中那些至今仍被埋葬在紐約中央公園下面的恐龍模型碎片,《花婆婆》中長大以后要讓世界美好一些的信念,還是《爺爺?shù)娜馔枳訙分欣蠣敔斀K于復(fù)刻出來的那一口湯汁的味道……它們都來自真實生活中的動人瞬間。
周老師認(rèn)為:“兒童不帶著先入為主的經(jīng)驗,而是以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崩L本創(chuàng)作者們以想象力搭建起一座座橋梁,讓孩子們得以跨越語言、文化和年齡的界限,去認(rèn)識這個世界,也為成人打開了一條與孩子們溝通的秘密通道。
“童書是非常非常有力量的,它的力量并不是征服一個王國,或是能讓誰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它的力量是,它總能在微小的事物上面呈現(xiàn)它的魔法。就像孩子的心一樣,像小草萌芽一樣?!敝挥泻⒆拥男撵`被這樣的故事潤澤過,魔法才會生效。而這樣的魔法會支撐他們,在最叛逆的時候,在心靈最感到挫敗的時候,在遇到孤單和恐懼的時候,選擇最光明的那一條路。
周老師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繪本的奇妙世界”中盡情玩耍。在這趟閱讀的旅程中,周老師愿意成為孩子們的守護(hù)者。
3. 告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在為《少年博覽·閱讀與寫作》寫了六年的寫作專欄以后,周老師告訴我們:她決定和孩子們短暫告別。這一場告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她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會更用心地投入到閱讀與寫作的課程中,以創(chuàng)作更好的作品。
在創(chuàng)作和教學(xué)的過程中,周老師越來越感到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件事。如果我們不知道寫什么,不妨讀一讀書。如果我們因為閱讀和生活,有了力量,不妨再提筆,寫下些什么。
兒童心理學(xué)家布魯諾·貝特希姆說:“唯有師長與文學(xué)能成為孩子的領(lǐng)航員,讓孩子相信他能對人生有所貢獻(xiàn)。”閱讀與寫作的領(lǐng)航員周老師教授的孩子,寫起作文來總是充滿靈氣,充滿生活的質(zhì)感。
有時候,她會讓孩子們課后去找一扇窗戶,站在窗口,認(rèn)真地看看這個世界,再寫一篇名為《窗外》的文章。她希望孩子們能夠真正地走進(jìn)生活,擁抱生活,再去書寫生活。她的課上,如果孩子們因為一群鴿子轉(zhuǎn)移了注意力,她也會和孩子們一起去觀察鴿子的活動軌跡,并教導(dǎo)孩子們?nèi)绾稳鴮懸黄伺c自然的關(guān)系的文章。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周老師帶著孩子們在小小的書屋中,閱讀那些被時間檢驗的經(jīng)典作品。如同《花婆婆》中的花婆婆,她也想用自己的力量,讓孩子的世界更美好一點。
閱讀是一個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書把我們喚醒之后,我們就像一顆種子發(fā)芽了,開花了,結(jié)果了。當(dāng)讀到周老師和她的學(xué)生們的文章,我們總會有一種親切感,仿佛這篇文章里有春天的味道、月光的擁抱和踏雪的聲音。
想念周老師和她的寫作專欄的小讀者們,不妨像她說的,在我們短暫分離的日子里,多讀讀書,多提提筆吧!
未來的某一天,興許踏雪尋梅,故人相逢。
還是來得及,對重遇的人說一聲:原來你也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