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成麗麗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是新時代衛(wèi)生健康工作的綱領。健康科普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能夠使大眾認識自身的健康責任,增強維護和促進健康的主動性,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醫(yī)生》正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出版的,實現(xiàn)了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讓每個人真正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該書從健康促進的源頭入手,通過健康科普知識,提高讀者的健康素養(yǎng),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形成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針對兒童、老年人、女性等重點人群,發(fā)揮“中醫(yī)治未病”的獨特優(yōu)勢,幫助解決實際存在的健康問題。該書在中國圖書評論學會主辦的“中國好書”評選活動中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好書。
十個人文故事讓你了解免疫力
不管是曾經肆虐的“非典”,還是如今的新冠肺炎,各種各樣的傳染病會對人體的器官、系統(tǒng)造成很大的損害。面對疾病,為什么有些人經過醫(yī)生的積極治療可以痊愈,有些人卻會發(fā)展成重癥?這里面幾乎無一例外地與一個叫作“免疫”的防線有關。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免疫力更差,就如城防系統(tǒng)中有一支喜歡逃跑的部隊,“聰明”的病毒會乘虛而入。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醫(yī)生》一書對“免疫力”進行了多維度解讀,不僅能讓大眾全方位地認識免疫力與健康的關系,還給出了改善免疫力的可行性建議,包括飲食、運動、心理、睡眠以及中醫(yī)養(yǎng)生等的健康提示,涵蓋了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貼近生活,科學實用。
該書先從十個與免疫力息息相關但不為大眾所知的人文故事入手,讓大眾對“免疫力”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作者采用通俗的比喻和形象化的描述向大眾介紹復雜的免疫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以科學的思維方式對一些常見的和免疫力相關的健康謠言進行了剖析,讓大眾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該書在具體問題的表達上,既有站在醫(yī)生角度的細致講解,又有從日常生活需求出發(fā)的具體指導;既有值得信賴的專業(yè)知識,又有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把晦澀難懂的醫(yī)學知識解釋得形象生動。
書中的部分內容,如運動、中醫(yī)養(yǎng)生等話題,配有富媒體內容,掃描頁面內的二維碼,即可觀看更加豐富的健康知識,使圖書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均有所延伸。
6只兔子和狂犬病
很多人會覺得最近傳染病越來越多,其實在人類出現(xiàn)之前,傳染病就已經存在了,人類的生存史,就是一部人類與傳染病斗爭的歷史,是一部不斷認識自然規(guī)律、掌握自然規(guī)律、利用自然規(guī)律,并不斷戰(zhàn)勝傳染病的“戰(zhàn)疫史”。
先說一個直到今天都讓我們談之色變的傳染病——狂犬病,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中國古代,一位名叫葛洪的中醫(yī)名家寫了一本名為《肘后備急方》的中醫(yī)著作,該書記錄了幾十種被瘋狗咬傷后的治療方法,其中一種就是將咬人的瘋狗打死,取出腦髓,涂在傷者的傷口上,這就是最原始的“疫苗”了。
然而狂犬病毒的疫苗研制并未就此結束,19世紀80年代,路易·巴斯德利用同樣的原理,將瘋狗打死,從狗的腦髓中取得狂犬病毒,注入兔子的腦髓里,連續(xù)傳了6只兔子后,兔子便不再因為狂犬病而死亡,此時取兔子的腦組織制成狂犬病的減毒活疫苗,讓人們對狂犬病毒產生免疫,這種方法直到21世紀初才被滅活疫苗所取代。
天花和群體免疫
天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傳染病,在我國古代,人們將天花患病后留下的瘢痕稱為“麻子”,“大的像大盆,小的像小鍋”正是對此的描述。面對天花,我國人民并沒有低頭,而是總結出了該病終身免疫的規(guī)律,發(fā)明了人痘疫苗,給未發(fā)過天花的易感者接種,從而讓其獲得特異性免疫,并終身不再感染。這在當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當該接種方式傳到英國時卻沒有改善,這是為什么呢?回顧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在當時的中國,由于經歷了上千年天花的大小流行,對于天花病毒敏感的人群大量死亡,而幸存者對輕癥天花均產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即現(xiàn)在所說的“群體免疫”,而這恰恰是當時的英國人所不具備的。幸運的是,當人類發(fā)明疫苗后,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主動建立群體免疫,形成群體免疫屏障,以此來控制傳染病的流行。
除了疫苗,我們還能依靠什么?
面對咄咄逼人的傳染病,除了疫苗之外,我們還能依靠什么?相信您也感受到了,在之前的故事里,我們一直反復提到免疫力。人體就像一座城池,外有皮膚、黏膜所組成的“城墻”和“護城河”保護,內有免疫細胞等組成的“警察”巡邏、站崗。如果人體的免疫力正常,則細菌、病毒之類的“不法分子”偷偷進入人體后,就會被在體內不斷巡邏的“警察”發(fā)現(xiàn)并殲滅,同時“警察”還會記錄下這些“不法分子”的特征,以保證相同的敵人再次來犯時,“警察”可以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消滅它們。如果人體的免疫力比較差,那么邪惡的“不法分子”就會趁虛而入,在人體大搞破壞。
對于細菌感染,我們或許還可以寄希望于抗生素的幫助,但是面對病毒,抗生素就束手無策了,此時我們能依靠的就只有免疫力。
免疫力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良藥”,這種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確實存在的“力量”,幫助我們防御、抵抗和清除病原體,是我們戰(zhàn)勝傳染病、克敵制勝的關鍵!那免疫力是不是越強越好呢?也不是,當人體免疫力過強時,甚至會對自身正常組織發(fā)起攻擊,正所謂“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自家人”。世間萬物皆講究平衡,免疫力也不例外。改善免疫力,應該是將免疫力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而非越強越好。
如何改善自身的免疫力?
人體的免疫力是一把雙刃劍,平衡就好,過猶不及?!痘畛鼋】怠庖吡褪呛冕t(yī)生》介紹了不同人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科學的方法改善自身免疫力。例如,告訴老人怎么做能保持健康,還專門講述了保健品的常見騙術,讓老人不為謠言所迷惑。除此之外,書中還包含了飲食、睡眠指導,運動和心理調適方法,藥膳推薦,以及艾灸、推拿等傳統(tǒng)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等多種內容,更是貼心介紹了多種養(yǎng)生類中藥以及它們的適用范圍。另外,書中關于疫苗接種、益生菌等話題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醫(yī)生》一書,由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醫(y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教授、中華醫(y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前任主任委員王立祥教授,以及新冠肺炎上海醫(y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主編,參編人員皆為國內相關領域的學科帶頭人、知名專家,圖書還得到了王隴德等三位院士的審核并推薦。
作者單位: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