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貞 林芳 李華梅
陰道分娩是最自然、最經濟、有利于母嬰健康的分娩方式。近年來,由于社會因素等影響,我國非醫(yī)學手術指征的剖宮產率居高不下。提高陰道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以確保母嬰安全,越來越受到圍生醫(yī)學的重視。氣囊仿生助產技術是我國自主研發(fā)并擁有知識產權的一種非藥物性助產技術,可通過機械刺激宮頸達到促進宮頸成熟、加速陰道、宮頸口部位的擴張,進而促進分娩,最終實現提高陰道分娩率的目的[1]。目前該技術已在全國上千所醫(yī)院推廣開展,本院為東莞地區(qū)首個引進該技術的醫(yī)院,基于此,本研究將氣囊仿生助產技術應用于2019 年11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進行陰道試產孕婦中,旨在探討該技術在陰道分娩中的應用效果和價值,為臨床提供有效、安全的資料并積累臨床經驗,為該技術的推廣提供更多經驗和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擬進行陰道分娩的200 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為單胎、頭位、足月初產婦;無明顯頭盆不稱,產道解剖結構正常;宮頸Bishop 評分≥8 分,胎兒體重評估<4000 g,有陰道分娩條件;宮口擴張≤3 cm。排除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嚴重內科疾病,瘢痕子宮,產前出血,羊水過少,合并氣囊仿生助產禁忌證。所有孕婦按照助產技術不同分為常規(guī)組(98 例)和氣囊助產組(102 例)。常規(guī)組年齡21~36 歲,平均年齡(27.56±3.12)歲;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8.79±1.07)周;宮頸Bishop 評分(9.98±0.73)分;胎兒雙頂徑(9.41±0.36) cm;胎兒體重(3255.26±21.65)g。氣囊助產組年齡20~38 歲,平均年齡(27.75±3.81)歲;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8.86±1.10)周;宮頸Bishop評分(9.95±0.77)分;胎兒雙頂徑(9.39±0.31)cm;胎兒體重(3260.35±19.69)g。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采用常規(guī)助產技術。入院后,講解分娩注意事項。臨產后,密切觀察胎心音及產程進展情況;孕婦宮口開至3 cm 左右時進入產房,助產士指導孕婦調整呼吸節(jié)奏和方式;分娩過程中密切關注孕婦(是否出現宮縮乏力等)、羊水性質及胎兒(胎心等)情況,根據產程進展情況,采取人工破膜或注射縮宮素,如有異常及時處理,如產程進展不順應及時轉剖宮產手術。
1.2.2 氣囊助產組 采用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實施前,對孕婦進行氣囊仿生助產技術的健康教育,講解氣囊仿生助產技術的原理、方法、作用、適應證及禁忌證,提高其對氣囊仿生助產技術的認知水平,配合該技術的實施。臨產后,密切觀察胎心音及產程進展情況。孕婦宮口開至3 cm 左右時進入產房,宮口開至6 cm 左右且胎先露S-1以下時,根據膀胱充盈程度進行導尿,上產床取膀胱截石位,陰道檢查確定無異常,胎膜未破行破水。常規(guī)消毒鋪巾,嚴格無菌操作,將無菌氣囊放入陰道內,設置約5 min 內氣囊直徑充至8 cm,在直徑擴至5 cm 時暫停1 min,之后繼續(xù)充氣直至設定直徑并保持5 min,對陰道上段進行2 次擴張,陰道下段擴張1 次。注意觀察羊水性狀、孕婦主訴癥狀。采用氣囊助產期間,應密切關注宮縮情況、羊水形狀、主訴癥狀,注意胎心音情況、胎頭有無水腫,如有異常及時處理,必要時轉剖宮產術。胎盤娩出后注意常規(guī)檢查宮頸有無裂傷。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產程時間、分娩情況(陰道分娩、剖宮產、側切、Ⅰ度裂傷)、產婦分娩滿意度。產婦分娩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程時間比較 氣囊助產組第一、第二及總產程均短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程時間比較(,min)
表1 兩組產程時間比較(,min)
注:與常規(guī)組比較,aP<0.05
2.2 兩組分娩情況比較 氣囊助產組陰道分娩率高于常規(guī)組,剖宮產率、會陰側切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分娩情況比較[n(%)]
2.3 兩組產婦分娩滿意度比較 氣囊助產組產婦分娩總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分娩滿意度比較[n,n(%)]
隨著社會發(fā)展,女性自我意識的提升和剖宮產技術的發(fā)展,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有逐年上升趨勢,但剖宮產后存在感染、盆腔粘連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且影響泌乳和哺乳時間,因此,對于沒有手術指征的孕婦還是鼓勵陰道分娩。陰道分娩時一種生理過程,但初產婦需做好充分的宮頸準備,且產程時間相對較長,產婦面臨長時間巨大疼痛,容易發(fā)生宮縮乏力、產后出生等,還可能發(fā)生陰道撕裂、側切等情況,給母嬰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2]。因此,在控制剖宮產率、提倡陰道分娩的現階段如何做好軟產道保護、縮短產程、減少母嬰并發(fā)癥發(fā)生是婦產科醫(yī)務工作者研究的重點。
陰道分娩過程中,宮頸口的擴張主要來自子宮收縮力及胎先露下降。對于初產婦而言,胎頭撥露階段是整個分娩過程最困難的,此時孕婦需承受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感,可造成較大的能量消耗及宮縮乏力,常常需要進行藥物助產、胎頭吸引等助產技術干預,但這些技術在臨床應用時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氣囊仿生助產技術是基于仿生學原理而應生的一種非藥物性助產技術,其原理符合自然分娩軟產道生理規(guī)律,屬于非藥物性的催產,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研究顯示[3],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可縮短總產程至少10 h,其作用原理如下:利用特制的乳膠氣囊充氣、放氣,模擬了胎頭自然下降過程機械刺激宮頸、陰道等軟產道,反射性促進內源性縮宮素和前列腺素的合成與釋放,增強了子宮對縮宮素的敏感性,可在較短時間內,有效促進宮頸成熟,加速軟產道擴張,使盆底組織松軟,加速宮縮[4,5];氣囊先于胎頭刺激軟產道,在降低了先露部下降阻力的同時還促使軟產道提前松弛,減少分娩疼痛及軟產道對胎兒的擠壓,不僅有利于胎兒的娩出,有效減少了軟產道的纖維組織、結締組織被動牽拉的時間,降低了會陰側切率,減少了胎兒娩出過程中對宮頸、陰道的損傷,而且有利于產后盆底功能的恢復和陰道緊張度的恢復。由于減少了產程消耗的時間,從而降低了因產程較長而引起的宮縮乏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主觀因素導致的剖宮產發(fā)生率,也減少了胎兒窘迫的發(fā)生[5,6]。此外,氣囊仿生助產可及時糾正胎頭位置不正,陰道擴張的過程會對直腸造成壓迫,誘發(fā)機體出現直腸子宮反射,進而誘發(fā)產婦下意識地用力屏氣,有利于縮短產程[7]。
本文結果顯示,氣囊助產組第一、第二及總產程均短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氣囊助產組陰道分娩率90.20%高于常規(guī)組的64.29%,剖宮產率9.80%、會陰側切率9.80%低于常規(guī)組的35.71%、44.9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氣囊助產組產婦分娩總滿意度97.06%高于常規(guī)組的79.59%,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吳文芳等[8]研究結果相似,提示氣囊仿生助產技術可顯著縮短產程,提高陰道試產孕產婦的順產率,同時可保護孕產婦軟產道,提升分娩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于無禁忌證的孕婦,可采用氣囊仿生助產技術,但在操作時,應注意嚴格無菌操作,緩慢擴張宮頸,配合有效宮縮藥物,把握好人工破膜的時機,同時加強胎心監(jiān)護和產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