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劉莉茵,馬信龍,馬劍雄,余潤澤,喻德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能量損傷越來越多,臨床上出現了大量皮膚軟組織壞死及缺損的病例。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植皮、游離皮瓣、肌皮瓣、帶血管蒂島狀皮瓣等[1-2],但這些方法治療周期長,并會給供區(qū)帶來功能和外形的損傷。長期以來,取皮區(qū)瘢痕增生、傷口長期不愈合、皮瓣壞死、皮瓣臃腫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臨床醫(yī)生[3-4]。近年來,皮膚牽張器、牽張帶的出現使得皮膚軟組織缺損的治療簡單化,減少了傳統治療方法的并發(fā)癥[5]。但是,由于其價格昂貴,手術條件要求高,在設備有限的基層醫(yī)院不易推廣,故臨床上需要一種操作更簡單,費用較低的治療方法。Nice 結最早由Pascal Boileau 教授報道,是法國Nice地區(qū)經常用來治療肱骨近端骨折時使用的一種線結[6]。Nice結是一種自鎖滑動結,可以越收越緊,并且防滑強度較高。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采用Nice 結與皮膚牽張器進行軟組織修復的60 例患者的資料,探討Nice 結能否代替皮膚牽張器用于中小型皮膚軟組織缺損的治療。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 年7 月—2020 年6 月安徽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各種中小型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納入標準:外傷引起的皮膚軟組織缺損,皮膚軟組織缺損大小為7 cm×4 cm~12 cm×8 cm;創(chuàng)面無法直接縫合,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及軟組織正常,無瘢痕組織。排除標準:創(chuàng)面組織感染未控制;伴有血管神經損傷;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最終納入60 例患者,其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齡26~70 歲,平均(47.5±5.3)歲。根據患者所接受的治療方式分為 2 組,每組 30 例,A 組患者使用 Nice 結治療,創(chuàng)面兩側使用敷貼彈性固定。B 組患者使用皮膚牽張器治療。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手術均在局部浸潤麻醉下進行,患者取仰臥位,患肢外展至清創(chuàng)車。使用雙氧水、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創(chuàng)面,徹底清除污染嚴重和無生機皮膚及軟組織,保留正常組織或血運豐富組織,使創(chuàng)面新鮮化。(1)A組患者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組織使用醫(yī)用75%乙醇消毒,選擇較粗的10 號絲線對折穿入三角針,以創(chuàng)面長徑作為縫合面,間斷穿過創(chuàng)面兩側皮膚待用,針距保持在1 cm 左右,進針及出針點距離皮緣1~1.5 cm,防止縫線切割,縫線使用Nice 結打結方法固定,調整雙側皮膚張力,需保持適當張力,但又要避免張力過大引起的皮膚壞死和縫線切割。Nice 結尾線保留在3 cm 左右。將縫合好的創(chuàng)面清洗干凈,缺損創(chuàng)面以凡士林紗布覆蓋,兩側皮膚使用75%乙醇再次消毒,擦干。乙醇除了消毒殺菌外還有利于增加敷貼黏性,彈性敷貼牽拉覆蓋在縫線兩側的皮膚上。術后每3 d換藥1次,將縫線尾部分開牽拉可收縮創(chuàng)面,保持雙側皮膚適當張力。彈性敷貼繼續(xù)輔助牽拉兩側皮膚[7]。(2)B 組患者使用75%乙醇消毒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組織后,2.0 mm 克氏針2 枚沿縱軸兩側皮緣間斷穿過皮膚及皮下。將2枚克氏針使用皮膚牽張器進行連接,旋緊螺帽,將兩側皮膚牽拉,保持一定張力,盡量縮小創(chuàng)面,但張力也不能太大。再次清洗創(chuàng)面,凡士林紗布覆蓋,紗布敷料包扎。術后每3 d換藥1次,每次將螺帽旋緊,縮小創(chuàng)面。2組患者每次換藥程序相同,直至創(chuàng)面愈合。
1.3 療效評價 (1)記錄并比較2 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費用和愈合時間。(2)比較2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甲乙級率。甲級愈合:愈合良好,無不良反應;乙級愈合:愈合處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積液等,但未化膿;丙級愈合:切口化膿,需要做切開引流等處理[8]。(3)術后14 d創(chuàng)面愈合率。創(chuàng)面愈合率=(原始創(chuàng)面面積-未愈合創(chuàng)面面積)/原始創(chuàng)面面積×100%[9]。(4)參照溫哥華瘢痕量表(the vancouver scar scale,VSS)評分標準對瘢痕的色澤、血液循環(huán)、柔軟程度及厚度4 個方面進行評估,總分15 分,正常0分,0~3 分為優(yōu),4~7 分為良,8~11 分為可,12~15 分為差[10]。(5)術后創(chuàng)面瘢痕優(yōu)良率。瘢痕優(yōu)良率=(VSS 評分<8分的患者數)/該組患者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 組治療情況比較 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B組患者手術費用明顯高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A 組有1 例患者出現縫線切割,牽拉失效,再次縫合后繼續(xù)牽拉。A組和B組各有1例患者創(chuàng)面出現感染,經換藥治療后感染控制,創(chuàng)面愈合。
Tab.1 Comparison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wound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表1 2組皮膚軟組織缺損創(chuàng)面治療情況比較 (±s)
Tab.1 Comparison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wound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表1 2組皮膚軟組織缺損創(chuàng)面治療情況比較 (±s)
**P<0.01
組別n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 手術費用 愈合時間(min) 量(mL) (元) (d)A組3041.27±4.9350.70±7.50180.63±20.9628.33±3.99 B組3044.33±6.0153.17±5.514 500.67±344.0829.17±3.88 t 2.1591.45 268.642**0.821
2.2 2 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比較 2 組患者在創(chuàng)面甲乙級愈合率、術后14 d創(chuàng)面愈合率、術后VSS評分和瘢痕優(yōu)良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2組典型病例見圖1、2。
Tab.2 Comparison of wound healing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表2 2組皮膚軟組織缺損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比較
皮膚軟組織是機體的保護層,可以防止創(chuàng)面感染,避免引起菌血癥、膿毒血癥等。因此,皮膚軟組織缺損一般需要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如果無法直接縫合,往往需要通過植皮、皮瓣等方法進行修復,但這些方法有供區(qū)二次損傷、植皮及皮瓣壞死的風險。皮膚軟組織在機械應力的作用下,由于受到緩慢、持續(xù)牽拉產生一定的張力,可刺激部分組織細胞的再生,這種通過外力刺激獲得“額外”組織的技術稱之為組織牽拉再生技術[11-13]。Nice結與皮膚牽張器類似,都是利用該原理進行皮膚軟組織缺損的修復,通過緩慢收縮皮膚,保持皮膚適當張力,促進組織的再生進而修復缺損的皮膚及軟組織[14]。Hill等[15]認為,Nice結不但在固定強度上高于其他線結,而且在防止滑動方面也優(yōu)于其他線結。Collin 等[16]通過對Nice 結的力學分析認為,Nice 結不但固定非常可靠,而且還能有效地降低術后線結的松動率。
3.1 Nice 結與皮膚牽張器的操作要點以及注意事項 (1)Nice結組患者使用10號線對折間斷縫合傷口,通過增加縫線的直徑可減少線結收縮時對皮膚軟組織的切割。為保持周圍皮膚均勻受力,在針距和進針出針位置方面有特殊要求,一般要求針距在1 cm左右,進針及出針點距離皮緣1~1.5 cm。(2)皮膚牽張器組患者需使用2.0 mm克氏針,過粗容易影響局部血運,過細容易導致牽拉無力。克氏針需間斷穿過皮膚及皮下組織全層,不能單純穿過皮膚,以免在牽拉過程中出現皮膚壞死。(3)2種方法在手術收緊過程中都要避免一次性張力過大,每3 d換藥時收縮1次,保持皮膚適當張力,避免收縮過快及張力過大,以免引起皮膚切割導致治療失敗。
Fig.2 Skin distractor treatment of a typical case圖2 皮膚牽張器治療方法的典型病例
3.2 Nice 結與皮膚牽張器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的比較 本研究中2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chuàng)面甲乙級愈合率、術后14 d創(chuàng)面愈合率、術后VSS評分和瘢痕優(yōu)良率方面均無差異,表明2 組患者在手術難度及療效方面基本相同。但是,Nice 結治療患者術中所需耗材更簡單,僅需要普通的縫線,故治療費用較低,無論是在清創(chuàng)室還是手術室都可使用,并且不受急慢診的限制;而皮膚牽張器屬于醫(yī)療器械,生產廠家較少,價格昂貴,使用時需提前備貨和無菌消毒,故不適用于急診。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創(chuàng)面感染,Nice結方法可在創(chuàng)面上覆蓋VSD敷料,在感染控制后可繼續(xù)使用Nice 結收縮創(chuàng)面,并且在更換VSD 敷料時也可同時收縮創(chuàng)面,將治療感染與收縮創(chuàng)面同時進行。皮膚牽張器由于體積較大,不易覆蓋VSD敷料,感染治療相對困難。
3.3 Nice 結與皮膚牽張器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創(chuàng)面的不足及特點 2種治療方法均存在的不足是皮膚的切割導致創(chuàng)面收縮到一定面積后需二次手術。創(chuàng)面暴露時間長容易繼發(fā)創(chuàng)面的感染。本研究2組中均有1例患者出現創(chuàng)面感染。Nice結的治療方法不適用于缺損創(chuàng)面過大,僅適用于中小型皮膚軟組織缺損,并且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及軟組織正常的患者。由于縫線較克氏針細,與牽張器相比更容易出現切割、脫落,導致收縮失敗。為了減輕縫線的切割,筆者同時利用敷貼的彈性對創(chuàng)面周圍的皮膚進行牽拉,減少縫線切割,促進創(chuàng)面收縮;即使如此操作,本研究中仍出現1 例患者因縫線切割導致二次縫合。因此,提高牽拉效果,減少切割,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綜上,Nice 結治療中小型皮膚軟組織缺損在療效方面與皮膚牽張器無明顯差異,但可明顯降低治療費用,并且對醫(yī)療條件要求低,可以代替皮膚牽張器修復中小型皮膚軟組織缺損,尤其適合于基層醫(yī)院的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