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問題,鼓勵學生參與
2021年3月,學校來了實習生,把教學進度向前趕了好幾課。他們走后,我心里盤算:期中考試之前多了好幾節(jié)空課,正好可以給學生們做作業(yè),讓他們復習迎考。而且對于一天經(jīng)常連著上課的我來說,如果能有計劃地安排這幾節(jié)作業(yè)課,將它們穿插在平時的課程中,是多么愜意的一件事呀!于是,在課上,我把以后會間歇性地穿插作業(yè)課的事告訴了學生,囑咐他們記得把地圖冊、填圖冊帶來。我講了一通后,發(fā)現(xiàn)同學們情緒好像一點也不高,只低低地應(yīng)了幾聲。
也難怪學生興致不高,誰會想到平時能放松聽課的歷史課,也會像語文、數(shù)學這些“主科”一樣搞什么作業(yè)課呢?
下課后,課代表來辦公室找我,說同學們都認為,作業(yè)能在課后用自己的時間完成,不需要用幾節(jié)專門的課完成作業(yè),還不如用這幾課講點大家感興趣的內(nèi)容。我一聽,犯難了:講點大家感興趣的,說起來簡單,但是,興趣眾口難調(diào),只要有一部分學生對講的內(nèi)容沒興趣,課堂氣氛就會低迷,進一步地影響他們對歷史的興趣;同時,準備任何一節(jié)課,都必須查資料,剪錄像,做課件;更何況,學生感興趣的,未必我就了解,還得從頭來準備。一想到這些,我簡直頭都暈了!
課代表見我面有難色,便問:“老師是不是來不及做課件呀?我們可以幫忙的。很多同學家里都有電腦,有些資料,大家都可以一起幫忙查的?!甭勓晕夷X中火花一閃:與其僅讓他們幫著查資料,不如徹底地把課堂的“話語權(quán)”完全交給他們,從資料搜集到課件制作,全部交給學生。這種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教學方式,不也正是課程改革的要求嗎?
制訂規(guī)則,引導學生探究
又上歷史課了,我便試探性地對學生說:“既然大家不愿意上作業(yè)課,那能不能請大家一起動手來做課題?我把課堂交給大家,讓大家一起來展示?!?/p>
學生一聽,頓時非常興奮——自己上臺講課,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呀!他們都很著急地向我詢問:“我們都需要準備什么,怎么準備呢?”
大家的情緒如此興奮,倒也沒讓我太意外,接下來就看我如何引導學生了。因為,學生們常常只有三分鐘熱度,我得將規(guī)矩定好。
首先,制訂標準:最低——圍繞一個中心展開,有一份不少于二十分鐘的講稿;中級——自己能根據(jù)講稿,較為熟練地脫稿講解;高級——達到中級要求,再加上一個與內(nèi)容配合的課件。其次,依據(jù)興趣,選定課題。這個過程是最讓同學們感興趣的,大家七嘴八舌一番后,提出了一連串的興趣點,涉及外交、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方面面。出乎意料,沒想到學生的興趣涉獵面如此之廣。經(jīng)過幾輪的篩選,我們初步定下了幾個切入點小,大家又有興趣的課題。最后,分組協(xié)作。我先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組合為若干組,而后選出主講人、資料搜集人、課件制作人、撰稿人……讓每一個小組成員在這整個過程中都有事可干,有活可忙;并且,每個組任命一位負責的學生擔任組長,由他負責組內(nèi)的工作協(xié)調(diào),并隨時向我匯報研究進展。
一切就緒,大家便都忙開了??粗麄儎蓬^十足,我卻沒有感到一絲輕松,因為這樣把整個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我心中沒底,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到底對不對,更不知道這樣的課能不能成功。
果然,問題陸陸續(xù)續(xù)地來了。一位組長來反映,他們組的主講文文罷講了。我把文文找過來,問明情況。原來文文是因為平時能言善辯,所以這次被大家推薦做主講人,可是他自己覺得歷史不是他的強項,怕這次講不好,會被大家笑話。我用輕松的口吻對他說:“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你現(xiàn)在對它沒興趣,那為什么不試試通過這次活動,徹底地了解一下歷史呢?雖然你是主講人,但一樣可以跟著搜集資料、撰稿的同學一起干,全面地去了解你也感興趣的主題呀?!苯又?,我的語氣故意轉(zhuǎn)為無奈:“當然,如果你還是認為自己講不好的話,那你們這組只有……”文文立刻打斷我:“老師,我要試一試,我們組一定會全力準備的?!?/p>
接下來的日子,我更忙了,忙著輔導搜集資料的同學將已經(jīng)搜集到的繁多雜亂的資料分類、歸納,從中找出對自己課題有幫助的;忙著為撰稿的同學把握自己選題的中心,不能跑題、偏題,白費功夫。當然我還得對學生的每一個選題先行做一個全面了解??粗蠹腋傻萌绱伺d奮,興致如此高昂,我開始對這次嶄新的嘗試有了期待和信心。
展示成果,提升學生能力
經(jīng)過一周的精心準備,終于要看到大家的成果了。老實說,我非常緊張,生怕這堂課出問題,這樣自己丟面子不說,對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大家可是熱火朝天地忙過的呀。
然而,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第一組便是文文那組,只見文文帶著胸有成竹的笑容,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上講臺:“起立!上課!同學們好!”“咦?”包括我在內(nèi),全班同學都愣住了,然后一一站起來。只聽文文說:“今天許老師已經(jīng)把課堂交給我了,因此,請大家就把我當成老師吧!”他說完,大家都會心地笑了,齊聲說:“老師好!”后來的事便非常順利了,文文順利地講解了他們的主題,還展示了一個簡單的課件。在聽文文講解的同時,我特別留意了其他同學的反應(yīng),發(fā)現(xiàn)大家的神情都非常專注,聚精會神地聽文文的講解;即使有一兩個同學似乎對他講的一些內(nèi)容不是很同意,可也沒有立即就插嘴糾正,而只是皺皺眉,搖搖頭,再看看我。這節(jié)課似乎過得特別快,第二組的講述還意猶未盡就下課了。課后,另外兩組的組長又把他們的講稿送到了我手上,讓我給提提修改意見。我心中大喜:這“空”課的效果真是既好又棒,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接下來的幾天,我一直思考:為什么學生對這堂課的興趣如此之高?激發(fā)他們興趣的動力在哪里?我以后的課堂會讓他們一直保有這份熱情嗎?
思考后,我發(fā)現(xiàn):我可愛的學生已經(jīng)用他們的行動給了我問題的答案。學生對這種課堂的熱衷,實際是對過去那種由教師主導的“我講你聽”教學模式的否定。而現(xiàn)今教改倡導的方向便是“以人為本”,教師應(yīng)該仔仔細細地研究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努力養(yǎng)成與學生交流和對話的習慣;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思維敏捷、個性飛揚的學生“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去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挖掘課堂的深度,從而帶給課堂更多的精彩。
(許玥,揚州市梅嶺中學教育集團竹西中學,225007)
責任編輯:賈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