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宇赫 劉戀
統(tǒng)編版教材構建了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閱讀體系。但從目前的教學實踐與研究來看,側重于三種不同閱讀課型者居多,而對“三位一體”中“一體”的關注為少;研究單篇教學為多,對單元內(nèi)多篇教學的關系研究為少。所以常常是教讀課用一套閱讀方法,自讀課用另一套方法;甚至簡單割裂為教讀課常規(guī)地“教”,自讀課未經(jīng)設計地“讀”。
系統(tǒng)論中說的“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之間有機聯(lián)系、相互作用時才能實現(xiàn)。既然是“一體”,實現(xiàn)教讀課文、自讀課文(這里指同一個單元內(nèi))的“一體化”教學比簡單區(qū)分它們或許更為重要。
教材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上已明確指出“教讀課文,由老師帶著學生,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案,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達成相應的閱讀目標,目的是學‘法”,而“自讀課文,學生運用在教讀中獲得的閱讀經(jīng)驗,自主閱讀,進一步強化閱讀方法,努力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梢?,同一個單元的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除了具有共同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外,其閱讀方法與策略也應前后相承、密切協(xié)調(diào),學生所學之“識”、所學之“法”才能得以鞏固,學生才能通過一個個單元的學習構建自己的閱讀能力體系。這樣,由課內(nèi)拓展而來的“課外閱讀”,才能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延伸和有效補充”,課標中“多讀書,好讀書”的倡議才能落地。
下面以《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為例,討論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教學的一體化的實現(xiàn)路徑。
一、協(xié)調(diào)所“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相承
這兩篇寫景散文同屬于統(tǒng)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從單元導語中可以提煉:本單元人文要素是“自然景物中蘊含的情感與人生感悟”,語文要素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閱讀方法是“比較”。
而結合對課標及兩篇課文的解讀,可以進一步明確兩篇課文的核心目標——“托物言志”的手法,“比較”的閱讀方法次之。而結合學情,“托物言志”學習的難點,不是弄清楚文章“托何物言何志”(這是不言自明的),而是弄清楚文章怎樣寫景狀物,所托之“物”有何特點,所托之“物”與所言之“志”之間如何關聯(lián)。因此,教讀課文《紫藤蘿瀑布》的教學重點,是老師帶領學生攻破以上難點,而《一棵小桃樹》的重點則是落實鞏固《紫藤蘿瀑布》課上所學,進一步積累這類文章的閱讀經(jīng)驗。值得說明的是,《一棵小桃樹》與《紫藤蘿瀑布》雖都有以花寫人,但亦有不同,《紫藤蘿瀑布》在“物”的今昔對比、物與人高度一致中言志,《一棵小桃樹》則在明暗雙線交織、物與人的同與不同中寓志。
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要實現(xiàn)一體化教學,首先須有準確可測量的、密切相關的教學目標。對于托物言志類文章,常見的目標表述是“(一)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二)體會作者對人生深沉而獨特的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這樣的目標之下,學習內(nèi)容及程度是不明確的:如何掌握及如何體會不清楚,掌握這種寫作手法究竟是掌握哪些層面、掌握到何種程度不清晰。教讀課文的“法”不清不楚,自讀課文想要一貫,當然很難做到。
基于上面的分析,筆者將《紫藤蘿瀑布》教學目標確定為:“(一)學習‘抓住關鍵詞品味語言的方法,體會紫藤蘿的鮮明特點;(二)學習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在不幸中堅定前行的主旨?!睆哪繕酥忻鞔_教讀課重在學“法”,即“品味語言”之法(作者寫景狀物之“法”)、“托物言志”手法,更明確了以精讀抓“物”的特點、品物與悟志結合的實現(xiàn)過程。
《一棵小桃樹》教學目標確定為:“(一)運用已學‘抓關鍵詞句及‘圈點批注品味語言的方法,描述小桃樹的鮮明特點;(二)通過微辯論,感受‘小桃樹與‘我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在挫折中堅守夢想的主旨。”教學目標與《紫藤蘿瀑布》的角度大致吻合,均圍繞“寫景狀物”“托物言志”;但在實現(xiàn)程度上則進一步提升和補充:如,從教讀時體會物的特點,到自讀時自主充分地描述物的特點;從教讀時感受兩相對比中言志這一經(jīng)典托物言志方法,到運用已學理解明暗線交織中的托物言志。
總而言之,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有一脈相承的學習內(nèi)容,但前者重在學“識”、學“法”,后者重在學“用”。
二、關聯(lián)“學”的過程,教學過程相應
教讀課與自讀課應配套開展,教學過程相互呼應、補充。
教讀課文《紫藤蘿瀑布》的教學過程包含以下環(huán)節(jié):
(一)檢查預習,進入課文;
(二)通過“單元導語”中“抓關鍵詞”的方法,對比品析兩次紫藤蘿的鮮明特點;
(三)由物及人,通過“品關鍵句”的方法,體會“個人”和“社會”遭遇的不幸;
(四)理解文章的主旨,探尋托物言志方法的運用技巧(1.所托之“物”特點鮮明;2.所言之“志”明確深遠;3.“物”與“志”高度契合,形神一致;4.巧借聯(lián)想和想象作為媒介)。
自讀課文《一棵小桃樹》的教學過程包含以下環(huán)節(jié):
(一)回顧上堂課“托物言志”要點,進入課文;
(二)運用“抓關鍵詞”及“圈點批注”法,品味“物”之特點;
(三)通過比較、想象,展開微辯論,探究“物”“志”契合;
(四)分析“不契合”處,理解本文“志”之深遠。
從宏觀設計來看,教讀課的設計為自讀課搭臺鋪墊,完成本次教學中所有核心知識點(如“托物言志”的含義、要點等)與閱讀方法(如“抓關鍵詞”“品關鍵句”等)的教授;自讀課的邏輯思路、學習過程則與前一堂教讀課密切呼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在鞏固運用教讀課的所學成果。如,自讀課環(huán)節(jié)(一)以回顧教讀課最后探尋總結的“托物言志”要點為起點,環(huán)節(jié)(二)(三)(四)的開展則是對各個要點進行逐一的印證、實踐與運用。
從微觀操作來看,教學《紫藤蘿瀑布》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注重老師的方法引領與示范作用。例如老師引導學生回歸教材,回顧教材前三個單元的單元導語,以此點撥學生“抓關鍵詞句”的品析方法;并以“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這一句為例,重點示范調(diào)動體驗和想象品味“大條幅”“點點銀光”“迸濺”幾個詞,從而品析出眼前紫藤蘿“繁盛茂密、生機盎然、光艷燦爛”等特點。因此,課堂由老師啟發(fā)式的教與學生相應的學組成。而自讀課文《一棵小桃樹》則是通過設計大板塊的學生活動,如“自行批注閱讀”“小組合作”“微辯論”等,讓學生較充分地自我閱讀、自我思考與交流表達,老師不做過多發(fā)言,只在關鍵處勾連、總結,最大程度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與呈現(xiàn)的空間。
從教學支架來說,為了引導學生對《紫藤蘿瀑布》中關鍵句“花和人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的品析理解,教師先后需要一步一步搭設許多支架。如先引導學生在上下文尋找相關線索,如找到“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關于生死的疑惑,關于疾病的痛楚”兩個句子并猜測;為破除學生與文革的年代隔閡,提供《巴金自傳·十年一夢》中描述文革的文字片段;為使學生更貼近作者,提供作者其他篇目《哭小弟》《好一朵木槿花》中的文字佐證;最后還讓學生結合自己經(jīng)歷,從而理解“人與社會的不幸”的含義,理解“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背后的感悟。正是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教閱讀,教讀課讓學生充分積累勾連、聯(lián)想、知人論世等閱讀策略與經(jīng)驗。由于這種鋪墊,自讀《一棵小桃樹》時,學生即便不了解賈平凹,不借助外界資料,也能在純文本中閱讀、猜讀、深思,獲取文本核心價值。
三、 關注“評”的實現(xiàn),教學評價相佐
教讀課與自讀課的一體化,還體現(xiàn)在“評價”的相互實現(xiàn)。教讀《紫藤蘿瀑布》布置的課后任務是“運用所學的‘托物言志的方法,自學《一棵小桃樹》”;自讀課《一棵小桃樹》則不僅是教讀所學之“法”的試驗場,也是其教讀效果的評價場,學生的課堂呈現(xiàn)就是對前一堂課最直觀而一脈相承的評價。如,在教讀課上學習了“抓關鍵詞”品析物的特點,學生在《一棵小桃樹》這篇課文中,若能很敏銳地發(fā)現(xiàn)描寫小桃樹的“猥瑣”“慌亂”“拱”“緊抱”“患病的少女”等一系列詞或詞組的特殊表達,并能調(diào)動體驗與想象細膩生動地還原出小桃樹彼時的鮮明特點,不再停留在對物的特點“概念化”描述,則教讀起到了效果。再如,若能在辯論“小桃樹”與“我”是否契合的過程中,挖掘到兩者在生長環(huán)境、身世背景與成長經(jīng)歷的相似,而應對挫折的不同,并從這種不同中領悟到作者的志,則教讀課上“物”與“志”如何高度契合這一要點的教學就很成功。
而在《一棵小桃樹》一課中設計的“圈點批注”品析活動,其實也是調(diào)動學生已有經(jīng)驗,回到文本進行自我閱讀與思考;而以四字詞批注小桃樹的特點,則是換種簡易操作、便于測量的方式,檢測學生對物的特點的把握程度與全面性?!拔⑥q論”活動的設計,則是促使學生對“物”與“志”如何關聯(lián)進行深入挖掘,在同伴互辯互學中明白本文區(qū)別于《紫藤蘿瀑布》的獨特性:雙線交織的行文思路,明寫小桃樹,實寫自己,作者之“志”不在明處而在暗處。
《一棵小桃樹》課程最后,再次和學生回顧本單元導語,然后布置的課后作業(yè)是“讀一系列‘托物言志類文章,試寫‘托物言志類文章”,這樣就將教讀課、自讀課延伸到課外閱讀,由“讀”延伸到本單元的“寫”,將“評”落實到多篇與筆頭,實現(xiàn)更大程度的一體化。
總之,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一體化教學的實現(xiàn),需在學什么、如何教、如何學、怎樣評幾個方面入手,挖掘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的血肉聯(lián)系與各自價值,通盤考慮,精心設計,真正實現(xiàn)本套教材“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理念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