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雙彥
(1.山東省國土空間生態(tài)修復中心 山東 250014 2.黃河三角洲野外站科研平臺 山東 251900)
通過石油開采、加工和運輸得出水中礦物油,對礦物油濃度進行測定,能夠避免油污染。目前,對水中礦物油濃度測定的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紅外法、熒光法等。不同方法的優(yōu)缺點也各有不同,在水中礦物油濃度大于10mg/L時,無法使用重疊法;在小于10mg/L時,無法使用重量法。目前,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比較多,具有良好明密度和較高靈敏度,但是也存在部分問題,對其推廣使用造成了限制。
以地表水為例,采樣方法為:首先準備玻璃瓶,在玻璃瓶中標記500ml量標線,取一勺水,第一個裝到礦物油采樣瓶中到刻度線,添加硫酸。油對比其他成分,是比較特殊的。水體其他物質能夠與水相溶,油微溶于水,在水中一部分在水面漂浮構成油膜,在油含量變化中油膜厚度也改變;另外一部分溶于水,均勻分布在水中。那么,根據油特點描述油含量,包括水中乳化狀態(tài)和溶解性油含量、油膜厚度,描述油含量并且對數據統(tǒng)計。在實際監(jiān)測時,測定油膜厚度比較復雜,可以利用特殊儀器與方法通過水中溶解和乳化狀態(tài)油含量、油膜厚度關系結合,實現數學關系模型的創(chuàng)建,確定油膜厚度。
石油醚屬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萃取劑,利用石油醚分餾60-90℃產物,對純石油醚透光率分析為74%,主要是由于石油醚具備芳香烴。芳香烴對250-360nm紫外光吸收,處理石油醚脫芳烴。目前脫芳烴技術使用氧化鋁-硅膠吸收的方法,操作復雜,無法在實驗室中使用。那么,利用活性炭吸附-蒸餾法處理石油醚,對新型脫芳烴技術進行分析。
活性炭屬于良好吸附劑,其對于芳香族化合物具備良好吸附作用,主要原理為:在活性炭表面具備堿性、酸性氧化附體。通過活性炭和芳香族化合物創(chuàng)建受復體,活性炭羥基為電子給體。由于活性炭烴與吸附芳族化合物具有相同的作用,根據活性炭性能分析純活性炭。通過一段時間吸附之后,通過整流分離措施,使石油醚分離。表1為脫芳烴實驗,通過表1可以看出來,八瓶石油醚通過活性炭吸附-蒸餾法進行處理,透光率超過80%。以此可以看出來,活性炭吸附-蒸餾法為脫除芳香烴的有效方法,實用性較高。
表1 脫芳烴實驗
通過分液漏斗對礦物油進行測定,在選擇分液漏斗過程中,可以利用梨形分液漏斗。因為梨形漏斗球體在活塞收縮時比較均勻,球形漏斗球體在活塞收縮時會發(fā)生改變,連接圓柱和活塞。在進行選擇時要求具有良好的活塞密封性。清洗活塞和活塞套,轉動后感覺是否順暢、光滑,在漏洞中注入水。轉動活塞觀察是否漏水,假如使用一段時間不滴水,表示活塞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夠良好使用。
在監(jiān)測水和廢水的過程中,石油醚使用氧化鋁和硅膠脫芳,操作復雜,使用活性炭就行;另外,使無水硫酸鈉在300℃烘一個小時,本人實際操作時,一瓶沒有拆封的無水硫酸鈉即便是沒有烘干去除水分,也不會對水分吸收,密封之后不需要烘干,還能夠繼續(xù)使用。
在監(jiān)測礦油過程中,根據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的要求,在第一次萃取過程中添加2%氯化鈉。另外,在第二次萃取過程中還存在油的乳化,利用正交試驗表示,提高氯化鈉用量為3%,而且分兩次等量添加,降低油乳化情況,表2和表3為具體結果。
表2 以八只平行樣為例
表3 含油廢水平行梯
因為萃取過程中的需求,定容體積一般設置為50ml,校準曲線定容為50ml。其實,不需要萃取校準曲線,因為通過使用液稀釋得到。所以,可以利用25ml比色管定容,添加標準也能夠減少一半。兩者吸光度和濃度一樣,但是降低了石油醚的用量。在最后計算過程中,還是要使用原礦物油含量進行計算。
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測定礦物油含量時,利用石油醚對水中礦物油萃取,通過水界面和石油醚進行油水分離。石油醚分離過程中具有水分,所以就要進行脫水處理,使用無水硫酸鈉脫水劑,結合水后成塊,對砂芯漏斗堵塞。為了避免堵塞,用完以后就要在酸溶液中浸泡砂芯漏斗,放到烘箱中烘干,方便下一次使用。
利用分液漏斗進行萃取分離,長時間會出現滴漏問題,就要涂抹潤滑劑。潤滑劑可以使用凡士林,紫外分光光度測定低濃度礦物油時會存在誤差,所以要選擇非礦物油型潤滑劑,比如高真空絕緣性硅脂。
針對實際情況,在萃取之后過濾脫水,使無水硫酸鈉用量加大,使無水硫酸鈉鋪墊厚度增加,試驗結果為:污水輕的水樣,在污水硫酸鈉鋪墊10mm的時候,能夠促進脫水過濾速度,在10分鐘以下,過濾之后無水硫酸鈉結塊比較小并且松散,容易沖洗。污水比較重的水樣,無水硫酸鈉鋪墊厚度為5mm-25mm,脫水過濾之后無水硫酸鈉結塊并不堅硬,并且容易清洗。
通過本文研究表示,紫外分光光度為礦物油測定主要方法,石油醚在處理之后能夠滿足試驗需求。對比其他方法,具備較高實用性。為了使實驗過程中的誤差得到降低,可以使用高真空絕緣硅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