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治國
(澠池縣中醫(yī)院外科,河南 澠池 472400)
胃癌屬于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據(jù)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期間,北美胃癌新發(fā)患者約2萬例,病死人數(shù)>1萬人[1]。臨床治療胃癌最為有效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術聯(lián)合術后放、化療,但胃癌術后患者多伴有免疫功能降低與營養(yǎng)不良,導致患者無法耐受術后持續(xù)治療,從而影響預后[2]。臨床現(xiàn)有胃癌術后干預措施為腸內營養(yǎng)制劑,可提高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但對于免疫功能無明顯改善[3]。相關研究[4]顯示,中藥輔助營養(yǎng)治療可有效促進消化道腫瘤患者術后恢復。中醫(yī)學認為:形成腫瘤的原因為“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而正氣虛伴隨著腫瘤形成、發(fā)展、治療及預后全程,故中醫(yī)藥治療腫瘤的基本原則為扶正固本[5]。2018年1月—2020年3月,筆者采用健脾通里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近端胃癌術后47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澠池縣中醫(yī)院接收的近端胃癌術后患者94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組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46~76歲,平均(60.84±7.13)歲;病程1~4個月,平均(2.38±0.52)月;組織病理學分類為低分化20例,中分化17例,中低分化10例。對照組47例,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齡46~75歲,平均(60.57±7.08)歲;病程1~4個月,平均(2.55±0.60)月;組織病理學分類為低分化18例,中分化16例,中低分化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經(jīng)胃鏡與組織病理學檢查診斷為近端胃癌者;②行手術治療者;③有完整臨床資料者;④知情本研究,并簽署書面同意書者。
①術前接受放、化療治療者;②術前接受免疫治療者;③合并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④合并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⑤伴有代謝性與營養(yǎng)性疾病者。
兩組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對照組給予腸內營養(yǎng)干預,即先經(jīng)術中留置的營養(yǎng)管滴注9 g/L氯化鈉溶液(由河南雙鶴華利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產品批號 2006242312,500 mL/瓶)100 mL予以沖管,再給予腸內營養(yǎng)乳劑(TPF-T,由華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產品批號 80MM429,500 mL/袋),500 mL/次, 1次/d,經(jīng)營養(yǎng)管滴注,持續(xù)用藥7 d,將營養(yǎng)管拔除。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健脾通里方,藥物組成:陳皮5 g,大黃10 g,厚樸10 g,枳實10 g,當歸15 g,白術20 g,黨參20 g,黃芪20 g。水煎,過濾,100 mL/次,經(jīng)營養(yǎng)管持續(xù)滴注,滴速由40~60 mL/h逐漸增加至100~125 mL/h,液體溫度在37 ℃左右。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7 d后判定療效。
①兩組治療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狀況,包括胃管放置時間、胃管總引流量、排便恢復正常時間、排氣恢復正常時間。②兩組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水平,包括CD3+、CD4+、CD8+、CD4+/CD8+。取晨起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的CytoFLEX流式細胞儀和相配套試劑對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進行檢測,并計算CD4+/CD8+。③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IL)-2信使核糖核酸(mRNA)、IL-4 mRNA、IL-10 mRNA表達水平。取晨起空腹靜脈血10 mL,采用實時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進行血清水平表達檢測,其中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擴增儀購自美國APPOLO公司的ATC 201型,試劑盒購自Promega公司。④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74)[6]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GQOL-74共分為74個項目,總分為0~100分,分值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差。⑤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轉移侵襲相關指標水平,包括乙酰肝素酶-1(heparanase-1,HPA-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5(adenyl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RK5)、重組人S100鈣結合蛋白A4(recombinant human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4,S100A4)。取空腹靜脈血3 mL,以12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8 cm,取血清。采用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酶標儀以酶聯(lián)免疫夾心法檢測血清S100A4、HPA-1水平,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斑點法檢測血清APK5水平。
治療后,治療組的胃腸功能變化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近端胃癌術后患者治療后胃腸功能情況對比
與同組治療前對比,兩組治療后的CD3+、CD4+、CD4+/CD8+均明顯升高,CD8+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治療組CD3+、CD4+、CD4+/CD8+均明顯升高,CD8+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近端胃痛術后患者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對比
與同組治療前對比,治療組治療后的IL-2 mRNA、IL-4 mRNA、IL-10 mRNA水平均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治療后IL-2 mRNA水平升高(P<0.01),IL-4 mRNA和IL-10 mRNA雖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治療組各項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近端胃癌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2 mRNA、IL-4 mRNA、IL-10 mRNA水平對比
與同組治療前對比,兩組治療后的血清轉移侵襲相關指標水平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治療組血清轉移侵襲相關指標水平下降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兩組近端胃癌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轉移侵襲相關指標水平對比
與同組治療前對比,兩組治療后的GQOLI-74評分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治療組GQOLI-74評分升高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5。
表5 兩組近端胃癌患者治療前后GQOLI-74評分對比 分,
胃癌患者本身就存在免疫功能異常,手術治療等使機體產生損傷,導致免疫功能異常加重,增大了術后復發(fā)風險[7]。因此,需改善臨床治療方案以增強免疫功能。中醫(yī)臨床診治顯示,胃癌術后患者有脾虛癥狀且伴有腑實證候,即:有脈細弱、苔白、舌淡、面色蒼白、乏力、氣短及神疲等脾氣虛弱的表現(xiàn),同時還有肛門停止排便排氣、嘔吐、腹痛、腹脹等腑實氣滯的表現(xiàn)。故其屬中醫(yī)證型中的虛實夾雜(腑實與脾虛共存)證。臨床治療應攻補兼施,其中補為健脾和胃以補后天之本,使氣血生化有源;攻為通里攻下,并蕩滌六腑,推陳出新[8-10]。
筆者立足于中醫(yī)辨證理論,采用健脾通里方輔以腸內營養(yǎng)支持治療近端胃癌術后。健脾通里方中陳皮性味溫、苦、辛,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大黃性味寒、苦,補氣固表;枳實性味微寒、苦、辛,破氣消積,化痰除痞;厚樸性味苦、辛,下氣除滿,燥濕消痰;當歸性味溫、辛、甘,補血活血;白術性味溫、苦,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黨參性味平、甘,溫中止嘔,補中益氣;黃芪性味溫、甘,補氣升陽,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理氣、燥濕化痰之效[11]。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黨參中的多糖可提高胃黏膜與胃壁厚度,加快胃蛋白酶分泌,進而改善胃腸功能[12];白術可降低炎性反應,同時調節(jié)腸道內菌群平衡,達到修復受損胃黏膜的目的[13];陳皮提取物可增強胃腸運動[14];黃芪可調節(jié)免疫功能[15]。因此,健脾通里方運用于近端胃癌術后患者,可改善免疫功能,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胃管總引流量少于對照組,胃管放置時間、排便恢復正常時間及排氣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兩組GQOLI-74評分高于治療前,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1),其原因可能是胃腸道功能恢復、免疫功能提高,進而提高生活質量。中藥制劑用于癌癥術后可調節(jié)體液與細胞免疫功能,同時對IL-2、IL-4等炎性因子及其受體存在調節(jié)效果,但目前臨床對于系列抗炎性細胞因子的mRNA表達研究較少[16-18]。基于此,本研究針對兩組血清抗炎細胞因子的mRNA表達予以對比,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血清IL-2 mRNA、IL-4 mRNA、IL-10 mRNA水平表達高于對照組(P<0.01),其原因可能是健脾通里方可調節(jié)免疫功能與炎性細胞因子釋放,還可保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止腸內細菌和其內毒素進入血液中,進而抑制炎性細胞因子分泌,提高抗炎性細胞因子分泌,調控其基因轉錄。
本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從轉移侵襲相關指標分析健脾通里方作用機制。S100A4在細胞運動調節(jié)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癌癥中普遍呈高表達狀態(tài),同時表示腫瘤侵襲轉移度高;HPA-1編碼蛋白能降解細胞表面跨膜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廣泛存在惡性組織內;ARK5是AMP所激活蛋白酶亞家族的成員之一,在腫瘤發(fā)生和抑制細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19-2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血清S100A4、APK5、HPA-1水平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健脾通里方可下調血清S100A4、APK5、HPA-1水平,抑制腫瘤轉移侵襲,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健脾通里方增強免疫功能、恢復胃腸道功能有關。但本研究并未對健脾通里方與血清S100A4、APK5、HPA-1水平的關聯(lián)性做進一步深入分析。
綜上所述,采用健脾通里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近端胃癌術后,可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改善免疫功能,減輕炎性反應,下調血清S100A4、APK5、HPA-1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