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摘要:加強抗震建筑的結構設計是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在當前的建筑設計中已越來越受到業(yè)界的重視。目前,一些偏遠地區(qū)的射頻仿真電路結構設計沒有得到更新和完善。首先,抗震建筑的結構設計并沒有深入分析一個國家抗震產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和日常使用數(shù)據(jù)。如果將一般高層建筑的抗震要求直接應用于某些高層建筑,可能會在設計過程中直接造成建筑工程中的諸多缺陷。其次,抗震體系結構設計的技術理念沒有與時俱進。借鑒國際上抗震體系結構設計的一些先進經驗和成功應用案例,完善大型建筑抗震體系結構設計,杜絕重大安全事故。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
引言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城市內高層建筑物規(guī)模逐步提升,高層建筑可以為市民帶來更廣大的居住空間。但是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比較復雜,內部空間結構多樣化,對于高層結構設計的優(yōu)化是一個重點的環(huán)節(jié)。高層建筑的設計要考慮安全性、經濟性及美觀性,要保證人們的安全,這樣才能夠使建筑物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可以應對一些突發(fā)災害,如地震和臺風。
1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概念
建筑抗震結構的整體抗震結構設計主要是指在大型建筑的整體抗震結構設計中,設計人員能夠大膽突破設計傳統(tǒng),充分吸收當?shù)氐卣馂暮Φ慕y(tǒng)計數(shù)據(jù)、地震災害的嚴重程度以及經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大型建筑整體抗震結構設計的技術經驗,最終形成更加系統(tǒng)、科學的結構抗震建筑設計技術理念。此外,還要以適應這一理念為設計依據(jù),完成所有主體結構和部分基礎結構的整體設計。對于建筑主體結構抗震災害的概念設計,設計人員更有必要靈活、科學地充分利用地震相關知識和當?shù)赜嘘P地震的詳細設計資料。
2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地下基礎梁體設計問題
要想保障建筑的穩(wěn)定性,地下基礎梁體是非常關鍵的,設計人員需要結合建筑實際因素對基礎的寬度以及深度進行科學的研究計算。要想確認一個建筑物地下的基礎梁體是否符合標準,需要對不均勻沉降進行檢測,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實際地質情況科學分析出實際的沉降程度,不可通過主觀臆斷去判斷建筑地下基礎梁體的設計是否合理。
2.2高度問題
建筑結構可以有效防范地震災害等自然災害,高層建筑物的高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建筑物的高度也是目前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當高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建筑物的地基也有更強的承載力,結合建筑物的高度來測算地基的復合壓力數(shù)據(jù),這樣才可以保證后期的建筑物質量水平逐步提升。
2.3建筑主體承重柱設計問題
在保證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方面,主體承重柱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支撐建筑物的整體構造??茖W合理的布置承重柱是非常重要的,許多設計師過于追求建筑結構設計整體的美觀性,沒有加強對于承重系數(shù)與安全性能的重視,沒有依據(jù)建筑物的實際情況,直接統(tǒng)一設置承重柱的尺寸和分布位置,這種設計方法是不具備合理性的。
3房屋建筑結構體系選型及抗震設計思路
3.1科學選取計算參考圖紙和相關結構模式
工程設計人員合理選取計算參考圖紙是確保高層建筑主體結構設計結果安全的基礎。在建設方案選取時需要使用和計算參考圖紙相對應的方案,在進行構件的結構節(jié)點的規(guī)劃設計時,必須保證計算參考圖紙的誤差值控制在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另外在選取建筑物主體結構的設計方案時不但需要參考其外觀形狀,還要參考相關設計方案的可行程度及經濟指標是否合理,選取的設計方案需要符合建筑主體結構外觀及內部結構的相關規(guī)定和需求。特別是對于荷載及其受力情況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遵照傳力系統(tǒng)簡明、受力狀態(tài)均勻清晰的設計準則,防止出現(xiàn)受力集中導致建筑物的主體結構剛度受到影響的情況[4]。
3.2科學合理選型
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設計人員要提前了解建筑外形方面的設計狀況和建筑周圍的環(huán)境,不能閉門造車,盲目進行設計選型。整個設計過程中,要按照標準工作步驟進行,首先分析建筑項目的實際外形和所在環(huán)境的地址情況,然后進行設計規(guī)劃,再結合實際科學的理論知識確定選型方案。
3.3重視建筑結構布置的規(guī)則性
通常情況下,建筑物平面不規(guī)則現(xiàn)象是影響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例如,建筑物凹口過大或突出過于明顯的問題均會直接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造成影響。對此,應加強對于建筑結構布置規(guī)則性的重視,在合理解決建筑結構協(xié)調性問題的基礎上保障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一方面,可采用彈性或剛性模型更換原有建筑物樓板,即借助剛性較好的樓板以提高建筑結構的承載性能;另一方面,若建筑物整體結構相對簡單,一般可采用彈性較好的樓板進行設計,不僅能降低建筑工程的整體設計難度,同時也能進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結構穩(wěn)定性。此外,在必要情況下,應對建筑結構進行彈塑性分析,即通過模擬建筑物于地震災害環(huán)境下的受力變形情況來確保其抗震設計合理性,進而保障抗震設計與建筑物整體結構設計相符。其中,當建筑物整體結構較為簡單時,一般需整體采用彈性較好的樓板,其目的在于減少工程的計算量,提升抗震設計的精確性和有效性。
3.4適當提升建筑物抗震設計等級
如果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設計標準等級不合理,其結構抗震設計性能將大大降低。因此,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和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性能,結構設計人員通常需要制定合適的設計標準等級來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以防止建筑結構出現(xiàn)嚴重的變形、扭曲、鼓包等抗震現(xiàn)象。比如在各類高層建筑工程中,結構設計人員需要用計算機分析軟件進行綜合統(tǒng)計分析,根據(jù)各個工程的物理剛度,準確計算出工程結構的扭轉力和位移。結構設計人員應不斷遵循建筑形狀的常規(guī)設計,符合國家相關技術規(guī)范,合理測量和判斷高層建筑的物理剛度,確保高層建筑的扭轉力和位移剛度在1.1~1.2之間。剪力墻和簡化連梁的要求應符合下列要求:當連梁跨度高度比不大于2時,需要考慮配置一個十字暗柱支撐;當連梁跨度的高度比不大于1時,可以考慮交叉暗柱支撐。地震運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該地區(qū)地殼的垂直運動,這與內部地質和地理結構的運動密切相關。為了有效保證建設項目內部地質構造的運動結構更加合理,設計人員必須認真收集和分析具體地質和地理調查統(tǒng)計資料,并根據(jù)具體地質和地理環(huán)境條件,準確判斷和找出該地區(qū)地殼垂直運動的運動趨勢和特征,分析該地區(qū)的地震運動趨勢,確保區(qū)域建筑工程地質結構總體布局和該區(qū)域地震運動趨勢大致處于相對垂直的運行狀態(tài),有效降低特大地震對區(qū)域建筑工程前期工程設計的不利影響。
結束語
建筑結構設計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本次探討,總結出了本公司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中會出現(xiàn)的一些常見問題,并且做出了相關的優(yōu)化方案。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時需要與現(xiàn)實需求結合,建筑設計人員本身要具有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和專業(yè)工作素養(yǎng),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注重細節(jié),先解決大問題再解決小問題,最后做好細節(jié)處理,一定要規(guī)范圖紙設計,科學理論進行選型,合理分析計算取值。實施高質量建筑工程時,還要加強設計人員與其他工作人員的協(xié)調合作,更好地發(fā)揮建筑結構設計價值。
參考文獻:
[1]姚毅.轉換層結構設計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19(12):38-39+92.
[2]趙保麗.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基礎設計解析[J].中國住宅設施,2019(12):44-45+62.
[3]汪士梁.房屋建筑結構優(yōu)化設計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24):8-9.
[4]魏明.試論房建結構設計體系選型及抗震設計[J].智能城市,2019,5(24):20-21.
[5]劉有權.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9(3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