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婷 周海珠 趙 瑜 邱 影
(1.遼寧省盤錦遼油寶石花醫(yī)院,遼寧 盤錦 124010;2.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盤錦124000)
急性鼻竇炎是由細菌、病毒引發(f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癥狀為鼻塞、流膿涕、嗅覺減退、頭痛等,目前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中藥能有效改善急性鼻竇炎的癥狀,臨床療效較好[1]。疏風解毒膠囊有清熱解毒、疏風涼血之功效,可通過抑制細菌病毒生長,達到抗炎、抗病毒作用[2-4]。本研究探討疏風解毒膠囊對急性鼻竇炎治療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yī)急性鼻竇炎的診斷,病程<15 d;年齡18~65歲;X線、CT提示有增厚的情況,且可見竇腔密度增高;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血常規(guī)檢查);參與實驗的患者簽訂同意書,能配合完成本實驗的相關檢查。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鼻腔鼻竇疾病,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者;伴有嚴重呼吸道疾病者;7 d內(nèi)有使用其他藥物治療者;伴有嚴重疾病及內(nèi)臟病變者;對本次研究的藥物有過敏者;懷孕及哺乳婦女;嚴重精神類疾病病史者。
1.2 臨床資料 病例來源為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盤錦遼油寶石花醫(yī)院耳鼻喉科的120例急性鼻竇炎患者,符合中西醫(yī)急性鼻竇炎的診斷[5-6]。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齡 18~59歲,平均(40.53±8.42)歲;平均病程(4.35±1.82)d。對照組60例,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齡20~55歲,平均(38.09±7.82)歲;平均病程(4.53±1.64)d。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根據(jù)病情給予對癥治療,頭痛患者給予鎮(zhèn)靜止痛藥,發(fā)燒患者給予退熱藥,適當補液。對照組常規(guī)給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114,每片0.457 g,含克拉維酸鉀57 mg、阿莫西林400 mg)抗感染治療,每次1片,每天3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疏風解毒膠囊(安徽濟人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90047,規(guī)格0.52 g/粒),每次4粒,每日3次。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10 d。
1.4 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治療后對所有患者臨床癥狀進行評分。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對患者的頭痛情況進行評價;統(tǒng)計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白細胞計數(shù)變化以及不良反應的情況。根據(jù)癥狀標準[5],將患者的癥狀分成4個等級(采用半定量積分法):無癥狀(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7-9]。觀察兩組治療前、治療3 d、治療7 d和治療10 d后評分變化。
1.5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的癥狀以及體征全部消失,評分改善率≥90%。顯效:臨床的癥狀以及體征減輕,評分改善率≥70%,<90%。有效:臨床的癥狀以及體征好轉(zhuǎn),評分改善率≥30%,<70%。無效: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沒有明顯的變化,甚至出現(xiàn)了加重,評分改善率<30%[10]。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對所有收集的數(shù)據(jù)加以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經(jīng)過10 d的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3、7、10 d后,臨床癥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時段比較,治療組降低更為顯著(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下同。
組別治療組(n=60)對照組(n=60)時間治療前治療3 d后治療7 d后治療10 d后治療前治療3 d后治療7 d后治療10 d后鼻塞4.68±1.49 3.15±1.58*△2.16±0.75*△1.11±0.54*△4.67±1.31 4.08±1.15*3.45±1.24*2.29±0.89*流涕4.32±1.37 3.24±1.18*△1.86±0.79*△0.97±0.61*△4.16±1.32 4.02±1.39*3.58±1.13*2.13±0.89*嗅覺障礙3.82±1.57 3.19±0.89*△1.79±0.68*△0.76±0.32*△3.58±1.31 3.48±0.98*2.87±1.02*1.15±0.78*鼻甲腫脹4.37±1.51 3.18±0.79*△1.81±0.57*△1.25±0.47*△4.61±1.37 4.28±1.57*2.98±1.45*2.31±0.75*
2.3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 見表3。治療10 d后,兩組VAS評分、白細胞計數(shù)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時段比較,治療組降低更為顯著(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s)
組別治療組(n=60)對照組(n=60)時間治療前治療10 d后治療前治療10 d后VAS(分)5.83±0.75 1.43±0.54*△5.75±0.76 0.63±0.43*白細胞計數(shù)(×109/L)11.29±2.15 7.32±2.13*△11.33±2.01 7.56±2.43*
2.4 兩組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比較 兩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對照組中出現(xiàn)頭暈、惡心3例,未予處理,隨病情好轉(zhuǎn),癥狀消失。治療組中并發(fā)中耳炎1例,予超短波理療治療,治愈。
急性鼻竇炎是臨床上常見的鼻竇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繼發(fā)于急性鼻炎,主要致病因素為細菌及病毒,西醫(yī)采用抗生素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佳,療效有待提升。中醫(yī)在治療鼻竇炎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jīng)驗,鼻竇炎屬于中醫(yī)學“鼻淵”范疇,主要發(fā)病機制為外邪侵襲、肺經(jīng)風熱、壅塞鼻竅或肺氣虛寒、邪犯鼻竅所致[11],常伴有鼻塞、頭痛、嗅覺減退、鼻竇區(qū)疼痛等,其中急性鼻竇炎多為實證。中醫(yī)治療鼻竇炎主張以利濕通竅為法[12]。近年來臨床上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鼻竇炎的方案逐漸增多,其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縮短病程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13]。
疏風解毒膠囊系湖南湘西民間秘方“祛毒散”演變而來[14],其方由甘草、蘆根、敗醬草、馬鞭草、柴胡、板藍根、連翹、虎杖8味中藥組成。其中虎杖苦微澀,可攻諸腫毒、祛風除濕,為君藥[8];連翹性涼,可清熱逐風、散結消腫、清熱解毒,是治療風熱的要藥,板藍根性寒味苦,可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二者共為臣藥;柴胡性味苦寒,可解表退熱、升舉陽氣,與蘆根、敗醬草、馬鞭草共為佐藥;蘆根味甘寒,可生津止渴、清降肺胃;敗醬草味辛、苦,性涼,可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馬鞭草性味涼苦,可活血散瘀、清熱解毒,善治喉痹、外感發(fā)熱等疾患;甘草善調(diào)諸藥,可補脾益氣、祛痰止咳、清熱解毒,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通竅排膿,祛風散寒之功[15]。付發(fā)祥等[16]研究報道,疏風解毒膠囊可顯著提高急性鼻竇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治療10 d,治療組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83.33%,可知疏風解毒膠囊療效可靠。此外,本次研究還發(fā)現(xiàn),治療組治療3、7 d后和10 d后患者的各癥狀評分以及頭疼的情況相較對照組明顯減少,臨床癥狀效果好,加快了康復進程。
研究發(fā)現(xiàn)[17],疏風解毒膠囊中的有效成分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降低人體中的IL-8、IL-6、CRP水平,起到抗炎作用,同時可增強免疫調(diào)節(jié)功效?,F(xiàn)代藥理學證實[18],疏風解毒膠囊具有廣泛的病原菌抑制作用,對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以及真菌等有效。有研究表明[10],疏風解毒膠囊能夠阻斷MAPK/NF-κB通路活化,減輕炎性反應。另有動物模型實驗顯示[19],疏風解毒膠囊還可減輕病毒、內(nèi)毒素對心臟、肺臟以及肝臟的損傷作用。本研究監(jiān)測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指標變化發(fā)現(xiàn),服用疏風解毒膠囊者白細胞計數(shù)的下降程度更高,可知患者體內(nèi)炎癥反應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助于改善其預后。
綜上所述,治療急性鼻竇炎時運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加疏風解毒膠囊聯(lián)合治療,可以幫助患者緩解臨床的各種不適癥狀,縮短病程,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且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