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輝
(河南省長葛市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中醫(yī)皮膚科 長葛461500)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PR)為臨床常見皮膚疾病,春秋為多發(fā)季節(jié),好發(fā)于機體軀干、四肢,常覆有玫瑰色的糠狀鱗屑斑丘疹。PR發(fā)病原因可能與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有關(guān),但具體病因尚不明確。PR病情易反復(fù),皮損面積較大,激素類外用藥膏為臨床常用治療藥物,涂抹方便,但治療周期性長,療效欠佳。中醫(yī)學理論認為,玫瑰糠疹屬“風熱瘡、風蘚”等范疇,多與閉塞腠理、血熱、復(fù)感風邪有關(guān),主張以活血、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為治療原則[1]。自擬平玫湯主要由魚腥草、莪術(shù)、赤芍、土茯苓等多味中藥材組成,可隨臨床癥狀加減,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活血之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擬平玫湯加減內(nèi)服治療風熱血燥型PR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8例風熱血燥型PR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電腦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9例。實驗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18~49歲,平均(32.49±4.21)歲;病程5~18 d,平均(10.16±0.13)d;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5~23.6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0.35±1.53)kg/m2。對照組男29例,女20例;年齡20~52歲,平均(33.85±4.23)歲;病程4~16 d,平均(10.13±0.15)d;體質(zhì)量指數(shù)18.4~24.1 kg/m2,平均體質(zhì)量指數(shù)(20.52±1.56)kg/m2。兩組基線資料(體質(zhì)量指數(shù)、性別、病程、年齡)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皮膚性病學》[2]PR診斷標準;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診斷為風熱血燥型;認知功能無異常;無精神疾病史;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伴其他全身性重大疾病;依從性差;對本研究藥物過敏;妊娠期或哺乳期。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干預(yù),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氧化鋅軟膏,混合外用涂抹。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給予地氯雷他定片(注冊證號H20140451)治療,口服,5 mg/次,2次/d。共治療14 d。
1.3.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自擬平玫湯加減內(nèi)服治療。自擬平玫湯藥方組成:生地20 g,土茯苓20g,生石膏20 g,魚腥草20 g,牡丹皮15 g,徐長卿15 g,莪術(shù)15 g,地骨皮15 g,赤芍15 g,苦參10 g,甘草10 g。隨癥加減:熱重夾瘀者加紫草10 g;心煩口渴者加梔子15 g;瘙癢劇烈者加蟬蛻10 g。1劑/d,水煎煮40 min,取汁300 ml,100 ml/次,3次/d。共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1)兩組臨床療效對比。(2)兩組皮疹止癢、停發(fā)、消退時間對比。(3)兩組治療前后PR嚴重程度評分(Pityriasis Rosea Severity Score,PRSS)對比,紅斑、皮屑、皮疹數(shù)、浸潤依照嚴重程度劃分為重(6分)、中(4分)、輕(2分)、無(0分),PRSS總評分=紅斑積分+皮屑積分+皮疹數(shù)積分+浸潤積分,總分越高,皮損越嚴重。(4)兩組不良反應(yīng)對比,包括失眠、色素沉淀、全身不適。
1.5 療效評估標準 療效分為無效、有效、顯著改善。顯著改善:PRSS評分降低≥75%,臨床癥狀(瘙癢、紅斑、皮損)明顯改善;有效:PRSS評分降低30%~74%,臨床癥狀減輕;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傆行?(顯著改善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1.8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5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皮疹止癢、停發(fā)、消退時間對比 實驗組皮疹止癢、停發(fā)、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皮疹止癢、停發(fā)、消退時間對比(d,±s)
表2 兩組皮疹止癢、停發(fā)、消退時間對比(d,±s)
組別 n 皮疹止癢時間 皮疹停發(fā)時間 皮疹消退時間實驗組對照組4949 t P 4.82±1.488.65±2.529.174<0.0018.63±3.4511.75±3.584.393<0.0019.62±2.3519.23±2.6119.154<0.001
2.3 兩組PRSS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PRS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PR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PRSS評分對比(分,±s)
表3 兩組PRSS評分對比(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對照組4949 t P 21.82±1.4821.65±1.520.5610.5764.63±1.427.52±1.539.691<0.001
2.4 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對比[例(%)]
PR患者臨床常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瘙癢,出現(xiàn)頭痛、食欲降低等不適,皮膚表面出現(xiàn)鱗屑、母斑、風團等,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易加重病情。目前,臨床針對PR患者常采用抗組胺藥物治療,可減輕癥狀,緩解瘙癢,但藥效單一,且長時間使用易導(dǎo)致色素沉淀等不良反應(yīng)[4]。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風熱瘡的主要病機在于肺受風熱,感風熱蘊,血分蘊熱,發(fā)于肌膚,外熱邪傷津而化燥生風,飲食辛辣、炙博或不節(jié),風熱之邪外受,肌膚阻塞不通,閉塞腠理致病發(fā),故治療應(yīng)采取止癢、活血、清熱解毒之法[5~6]。本研究對實驗組患者采用自擬平玫湯加減內(nèi)服治療,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91.84%明顯高于對照組75.51%,皮疹止癢、停發(fā)、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可見聯(lián)合自擬平玫湯加減內(nèi)服治療PR患者效果顯著,可縮短病程時間,加快疾病康復(fù)。自擬平玫湯中生地可清熱涼血、生津、降燥去火;土茯苓可解毒除濕;生石膏可瀉火清熱、解肌發(fā)汗;魚腥草可清熱解毒、消炎;牡丹皮可消炎止痛、活血清熱、祛瘀;徐長卿可止癢消腫;莪術(shù)可祛瘀消腫、破血行氣;地骨皮可涼血、清肺降火;赤芍可清熱涼血;苦參可祛風止癢;甘草可補氣、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祛風止癢、清熱解毒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抑制炎癥介質(zhì)、免疫細胞等效果,可通過抑制致敏T淋巴細胞,減輕炎癥反應(yīng);魚腥草、牡丹皮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菌、抗炎、抗過敏等作用;莪術(shù)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抗菌抗炎等作用;赤芍提取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菌、抗?jié)兊茸饔肹7]。另外,治療后實驗組PR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加用自擬平玫湯加減內(nèi)服可改善皮疹癥狀,且具有一定安全性。綜上可知,自擬平玫湯加減內(nèi)服治療PR患者效果顯著,可改善皮疹癥狀,縮短病程,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