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成就人的場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石家莊市第二十八中學(以下簡稱“二十八中”)在四十二年的崢嶸歲月中,以堅定的信念和勇毅的擔當,沉淀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昂揚的拼搏精神,譜寫了璀璨的教育華章。二十八中的教育理念是既做好當下教育,又規(guī)劃未來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懂規(guī)矩、守秩序、有教養(yǎng)的合格公民,培養(yǎng)具有家國情懷、擁有中國靈魂的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有責任、能擔當、大格局的卓越人物。二十八中始終守望立德樹人的教育初心,采取“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chuàng)新為上”的育人方式,注重夯實學生成長基礎,通過一以貫之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爭做‘八種人,塑造健全人格”,讓每個孩子更有尊嚴、更具價值、更擁幸福,身心健康且全面成長,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社會有用之人。
一、爭做“八種人”,明確育人目標
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個體很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環(huán)境,廣泛地與他人友好交往,身心健康發(fā)展,人生不斷進步。學校辦教育絕對不能功利化,絕不能只為所謂的“好學生”而教,絕不能只為眼前而教,而是要為學生的未來而教。我校堅持“爭做‘八種人,塑造健全人格”的育人目標,為學生成長鋪就了一條可見的、真實的、堅定的幸福之路?!鞍朔N人”具體是指:
1.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有責任,有擔當,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國家負責。
2.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心存感恩情,胸懷報恩意,時刻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老師培育之愛、同學相助之情、社會包容之博、自然陶冶之美。
3.做一個有信心的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信心是做人的基本人格品質,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是發(fā)展其它人格品質的基礎。
4.做一個有追求的人:擁有明確的人生理想,擁有渴望成就卓越的動力。
5.做一個勤學的人:越努力的人,越幸運。勤學好問,惜時勤奮,講求方法,積極心態(tài),一貫努力。
6.做一個有利于他人的人:具有“幫別人就是幫自己”的信念,有同理心,始終把不妨礙他人作為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線。
7.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具有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主動交往與分享。
8.做一個快樂的人:有快樂,才會有幸福的人生。面對困難,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善于調節(jié)自身壓力;面對他人,胸襟寬廣,樂觀坦率,不計較個人得失,用微笑和善舉對待別人。把自己樂觀的心態(tài)傳遞給他人,給悲觀的人帶去希望,給悲痛的人帶去安慰。
爭做“八種人”,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成長;就是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正義的、什么是優(yōu)秀的、什么是卓越的。這正契合了我校所倡導的學生成才觀:為國家培養(yǎng)懂規(guī)矩、守秩序、有教養(yǎng)的合格公民,培養(yǎng)具有家國情懷、擁有中國靈魂的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有責任、能擔當、大格局的卓越人物,不斷實現“讓教育改變人生”的共同愿景。
二、搭建多元平臺,探索育人途徑
我校依托獨有的校園文化和特色教育,堅持多維度、多陣地、多舉措開展爭做“八種人”實踐活動,努力搭建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多元平臺,教育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的道理。
(一)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人格教育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學生的認知、情感、性格、意志都在課堂上習得。我校以學生為本,在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以建設課程體系為載體,堅持把課堂教育作為健全學生人格的主渠道,學科教育和爭做“八種人”活動同向同行,把育人目標與各學科所蘊含的德育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塑造健全人格,加強生命教育”課程體系,使健全人格教育常態(tài)化、體系化、科學化。
2019年3月18日,我校孫育紅老師作為河北省教師代表,受邀到北京參加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孫老師返校后,我校立即啟動以孫老師為帶頭人的思政教師工作坊,聚焦思政,強化主導,占據理想信念的制高點,引領教師教育學生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國家負責。學校通過地理課滲透科學發(fā)展觀,通過語文課融入文化自信,通過美術課、音樂課在學生心靈深處埋下真、善、美的種子,通過生物課、化學課激發(fā)學生對生命和自然奧秘的探索欲望;讓學科知識教育與健全人格教育同頻共振,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去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做一個有信心的人,做一個有追求的人,做一個勤學的人,做一個有利于他人的人,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做一個快樂的人。
(二)在活動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人格
大量實踐證明: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道德生活,親自去實踐、體驗和反思,使外在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內在的思想情感相互作用,最終成為學生自己的需要和行為動機,才能塑造他們良好的人格品質。因此,我校將人格教育滲透于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實現道德內化。
二十八中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人格教育主題,扎實有效地開展“六個一”工程,即整頓一個陣容,抓好升旗儀式、課間操隊列工作,塑造學生精神面貌;建立一種秩序,課堂秩序、集會秩序及課間秩序文明有序;養(yǎng)成一種習慣,入室即靜,入座即學,養(yǎng)成良好的自覺、自律、自主學習習慣;堅持一項制度,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不隨意丟棄廢物,隨時彎腰撿起垃圾,實行衛(wèi)生責任區(qū)包干保潔制度,使整潔優(yōu)美的學校環(huán)境得以保持;樹立一個觀念,遵紀守法、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觀念;提倡一個美德,學校是我家,人人要愛她的美德,愛護公物,確保校園內公物完好無損。
同時,學校還開展了多項主題實踐活動:“謝謝了,我的家”親情三個一活動,傳承了優(yōu)良家風;義務植樹,提升了環(huán)保意識;為希望工程捐款,發(fā)揚了助人精神;到敬老院、愛心醫(yī)院、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獻愛心、送溫暖,扶老攜幼,弘揚了文明新風尚;開展優(yōu)秀畢業(yè)生勵志演講,激勵了后生學子;開展家長課堂,拓寬了學生視野,展現了工匠精神,激勵學生學有所用,報效祖國;開展“增進鄰里感情,營造和諧社區(qū)”實踐活動、“暖冬行·愛傳遞”的公益活動、“我有中國、中國有我,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以上這些活動,讓學生深刻感悟到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真諦,讓孩子們明白了做好“八種人”要從點滴行為做起,學會做好人做好事將成就一生的道理。
(三)在習慣養(yǎng)成中健全學生人格
關注生命成長,促進人格健全,就要秉承生活即教育的信念,從點滴做起,從關注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習慣開始發(fā)現教育的契機。因此,我校構建以“二十八中十八個好學習習慣”塑造學生的自覺,以“二十八中學生二十八條教養(yǎng)”塑造學生的內質,以“二十八中學生成長規(guī)矩與秩序”塑造學生的自律,通過“五個文明習慣”(不隨意丟棄、彎腰拾起垃圾的文明習慣,鞠躬問好的文明習慣,輕聲慢步的文明習慣,樸素健康的文明習慣,入室即靜入座即學的文明習慣)等鼓勵、約束性行為規(guī)定,在習慣養(yǎng)成中培育學生人格。學校每周還推選“身邊的榜樣——每周一星”,評出教師之星和學生之星,用先進事跡感染人、教育人、影響人;每學期召開“榜樣就在身邊”主題班會,觸動學生心靈,引發(fā)情感共鳴,彰顯榜樣力量;每年舉行“爭做‘八種人,榮光耀校園”表彰會,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把握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強化價值引領。
三、深化心育效果,把握育人關鍵
學生健康的心理是人格健全的前提,保持學生心理健康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學校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合理、科學地利用我校的心理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有關心理培訓和心理調節(jié)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V泛化、系統(tǒng)化,從而最終教會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一)師生關系就是教育質量
我們知道:一切的教育過程都是師生交往的過程,都需要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教育的過程也是師生建立良好關系的過程。
在構筑教師職業(yè)幸福方面,教師不僅要抓住一切教育契機,主動真誠地與學生溝通、交流、談心,還要掌握與學生溝通的技巧和藝術,真正構建師生之間相互關愛、信任、尊重、包容、接納、理解、賞識、平等的和諧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巨大的教育力,師生關系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質量。
在學生生命成長方面,學生最需要的就是師生間彼此的相互尊重,最看重的是師生間投入的真摯情感,良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健康成長。我校許多班級開創(chuàng)了“親子周記”溝通模式,一篇周記既是學生傾訴心里話的空間,又是家長訴說心得、表露期望的場所,還是班主任捕捉教育契機的途徑,它猶如架在學生、家長、老師間溝通的“立交橋”,為學生與家校之間的交流提供了開放平等、和諧順暢的平臺。
在學校健康發(fā)展方面,良好的師生關系使點滴的教育行為真正具有了“教育意義”。良好師生關系營造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正是學校教育教學成績不斷攀升的動力。
(二)教育是激勵和喚醒
對學生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激勵。教師要想方設法喚醒學生成長的內在激情和動力,形成強大內驅力;要有效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和缺點,給學生提供具體有效學習和成長方法,給學生真實的成長信心和能力;要給學生成功的機會,讓學生認識到進步就是成功,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成長。因此,我校著重采取以下幾種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多元激勵,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榜樣激勵,培育學生追求精神;情感激勵,滿足學生情感需要;語言激勵,激發(fā)學生成長動力;信任激勵,推動學生主動成長;競爭激勵,給予學生適度壓力;同伴激勵,學會交往與合作。
激勵的教育一定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蒙昧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怯的性格帶來自信。
(三)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
在教師眼中,學生應當是沒有差生的,只有差異。教師評價學生不僅關注其學業(yè)成績,更要善于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只有教師多一把“尺子”,才會多一批好學生,才會造就更多的優(yōu)秀學生。因此,學校首先建立了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和標準,促進學生的多元發(fā)展和個性成長,建立起每個學生的成長信心,讓每個學生擁有存在感、價值感、榮耀感。其次,學校堅持用放大鏡去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引導每一位教師努力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體驗成功的快樂,收獲成功的自信,真正點燃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之火。最后,學校堅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他們都具有發(fā)展的潛能,都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生現在不行不等于將來不行。當教師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就不會嫌棄學生現在不行,就會在教育中多份等待、多份期待、多份耐心、多份信心,就會堅守教育信念,不懈地幫助學生進步,使學生抬起頭前行。
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讓學生生命綻放華彩,是二十八中每位教師的教育追求。他們用愛心和智慧之心在默默耕耘著,因為他們心中都清醒地意識到:爭做“八種人”,健全學生人格,就是啟動學生幸福人生的密碼。在教育的大道上,二十八中全體教師們將握緊學生的手,一起去創(chuàng)造生命的桃紅柳綠,一同去見證生命的奇異華彩,去豐富人格教育的發(fā)展內涵,去實現立德樹人的夢想與榮光!
【董羊城,河北省石家莊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團董事長,石家莊市第二十八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丨賴泰榮